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硬化P20塑料模具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千 《特钢技术》2001,9(1):72-74
采用电炉-电渣工艺生产的P20钢,经热轧冷控+低温火(预硬化)处理,化学、显微纯洁度达到较高水平,室温冲击性能和预硬化硬度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上海五钢有限公司投资近2亿人民币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模具钢专业生产线,基本上满足预硬型塑料模具钢材料的开发和研制条件。自2001年起,我公司研制开发了预硬化塑料模具钢SW P20H新产品获得成功,并投入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赵彦灵  于生 《宽厚板》1996,2(6):12-17
通过对用大型精密仪器的塑料模具钢用P20的水淬预硬化处理工艺全面的研究,得到了最佳的预硬化处理制度,确定了最大淬透厚,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确定工艺能满足洛氏硬度HRC32~36的预硬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海军 《特钢技术》2011,(1):24-27,37
阐述了攀长钢公司利用攀钢供连铸方坯(或连铸连轧板坯),通过对在线预硬化机理的研究和试验,打通P20塑料模具钢中厚板在线预硬工艺。  相似文献   

5.
预硬化718塑料模具钢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钢技术》1999,(4):1-6,
采用非真空感应炉+电渣工艺生产的三种规格718钢,经热轧控冷+高温回火(预硬化)处理,化学成分和显微纯洁度达到瑞典超级718钢水平。室温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接近和达到瑞典718钢水平,预硬化状态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少量回火下贝氏体组织,硬度为HB273-340,同截面硬度差值≤3HRC。  相似文献   

6.
预硬化718塑料模具钢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千 《四川冶金》2000,22(1):27-31
采用非真空感应炉+电渣工艺生产的三种规格718钢,经热轧控冷+高温回火(预硬化)处理,化学成分和显微纯洁度达到瑞典718钢水平。室温中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接近和达到瑞典718钢水平。预硬化状态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少量回火下贝氏体组织,硬为B273-340。同截面硬度差值≤3HRC。  相似文献   

7.
蒙肇斌  胡光立 《钢铁》1997,32(9):45-47,36
运用金相、透射及扫描电镜和冲蚀磨损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韧及时效工艺处理和爆炸预硬化对高锰钢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热处理工艺和爆炸预硬化处理后,使ZGMn13VTiMoRE钢得到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质点,一定厚度的预硬化层和存在于基体中的大量形变层错及孪晶等,其耐磨性可提高40%。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进口和国产718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组织、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对比研究,阐述了对上述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国产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产品等级打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各向同性钢与烘烤硬化钢的烘烤硬化性和抗凹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预拉伸应变量对罩式炉退火工艺生产的各向同性钢的烘烤硬化性的影响,并与力学性能相当的冷轧烘烤硬化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烘烤条件下,各向同性钢的烘烤硬化值均低于同样强度级别的烘烤硬化钢。抗凹陷性测试结果表明,各向同性钢的抗凹陷性低于烘烤硬化钢。汽车外板实物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冲压成形后再烘烤,其屈服强度几乎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宽厚板》2015,(4)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计,对P20塑料模具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研究了在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回火温度等不同预硬化热处理工艺参数条件下得到的组织及其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水淬和空淬钢组织中的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加并长大,碳化物增多,硬度逐渐降低,板条间的薄片状M/A组元、铁素体中较高的位错密度以及细小碳化物保证了水淬钢在620℃回火时具有较高的硬度,最终确定了保证该钢种最佳预硬化效果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预硬化型模具钢板心部组织,提高钢板探伤合格率,采用不同回火工艺,对在热轧生产线上预硬化的厚度80 mm的合金模具钢P20LL钢板进行了回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80℃×(5~7.5)h的回火工艺可以使厚度80 mm的P20LL在线预硬化模具钢板获得较为理想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连续CO_2激光器对渗碳和渗硼后的20CrNiMo和20Ni4Mo钢进行激光表面相变硬化和激光表面熔化处理,以研究激光表面处理对钢的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用金相、电镜、X光及电子探针观察和分析显微组织结构、表层成分分布、磨损表面及磨屑形貌。 对20CrNiMo和20Ni4Mo钢进行多次激光相变硬化处理。结果表明,多次激光相变硬化提高了钢的耐磨性,并且显微组织与普通淬火、一次激光硬化钢有很大不同。钢经渗碳、渗硼再激光表面熔化后,表层成分组织均发生根本变化,耐磨性得到提高。渗碳钢经激光熔化后的耐磨性较低,这主要是因大量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组织的硬度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室50 kg中频感应炉冶炼试验研究了(/%):0.36~0.45C,0.42~0.46Si,1.41~1.49Mn,0.11~0.15V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C、V含量对该钢硬度的影响。并根据回归分析开发含钒非调质预硬型模具钢48MnV(/%:0.45~0.50C,0.30~0.60Si,1.20~1.40Mn,≤0.020P,≤0.020S,0.15~0.20V)以取代调质P20塑料模具钢(/%:0.35~0.40C,0.40~0.60Si,0.80~1.00Mn,≤0.015P,≤0.015S,1.50~1.80Cr,0.30~0.50Mo)。经110炉120t转炉-360 mm×450 mm连铸坯-≤85 mm扁钢轧制-控制冷却速度0.6~1.0℃/s的在线预硬化处理的生产结果表明,非调质48MnV扁钢HRC硬度值为29.5~33.5,满足相关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郭晓军 《特钢技术》2000,8(4):33-36
长钢三厂试制的10Ni3MnCuAl(NAK8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材,化学成分和显微纯洁度达到日本实物水平,冲击韧性同日本料有一定差距,预硬化硬度38-41HRC,同截面硬度差值≤3HRC。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冶金》2002,24(6):27-29
长钢三厂试制的10Ni3MnCuAl(NAK8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材,化学成分和显微纯洁度达到日本实物水平,冲击韧性同日本料有一定差距,预硬化硬度38-41HRC,同截面硬度差值≤3HRC。  相似文献   

16.
长钢三厂试制的10Ni3MnCuAl(NAK8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材,化学成分和显微纯洁度达到日本实物水平,冲击韧性同日本料有一定差距,预硬化硬度38-41HRC,同截面硬度差值≤3HRC。  相似文献   

17.
刘荣 《太钢科技》2004,(2):20-21,19
本文通过分析热处理工艺对718钢的影响,制定出最佳的热处理制度,为我公司718钢预硬化状态交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按其组织形态可分为三类:沉淀硬化半奥氏体型、沉淀硬化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奥氏体型不锈钢。列入我国国家标准钢板牌号的有0Cr17Ni7A、0Cr17Ni4Cu4Nb和0Cr15Ni7M02A1三种,是属于沉淀硬化半奥氏体型不锈钢。该钢的组织特点是在固溶或退火状态时具有奥氏体加体积分数为5%~20%的铁素体组织。这种钢经过系列的热处理或机械变形处理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塑料应用范围的扩大、种类的增加及其制品愈来愈多样化,对塑料模具愈加严格,对塑料模具用钢的数量、品种、尺寸规格也相应扩大。我公司从2001年起开发预硬态P20,为保证预处理质量,进行了P20的预硬处理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ULC-BH钢1 mm退火冷轧钢板(/%:0.002C,0.008Si,0.60Mn,0.043P,0.009S,0.031Al,0.071Ti)经2%~10%预应变,170℃20 min烘烤后的烘烤硬化(BH)值,通过内耗实验获得不同应变时效下的内耗谱线,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位错密度,研究了Cottrell气团对ULC-BH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应变量增加,ULC-BH钢的BH值增大;随预应变量增加,Snoek峰逐渐降低,而SKK峰逐渐升高;经2%、6%和10%预应变,位错密度增大,分别为3.9×1010/cm~2,8.4×1010/cm2和6.8×1011/cm2,相应的Cottrell气团密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