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TD-LTE具有上下行对称的信道互易性,非常适用于采用8阵元波束赋形天线提高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但是,在网络实际建设中,由于8阵元天线受限条件较多,部分站点具有一定的建设难度。本文首先对TD-LTE 8阵元和2阵元天线性能及建设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仿真分析了2阵元天线和8阵元天线混合组网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TD-LTE的网络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能天线是TD-SCDMA系统中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主要有6阵元天线与8阵元天线两种.本文从天线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覆盖、容量、赋形增益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测试对比,同时结合工程建设的成本对两者作了比较,最后得出一种大规模网络建设最优的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3.
《数据通信》2007,(2):49-50
智能天线是TD—SCDMA系统中一项关键技术,在2006年的规模试验网中,8阵元智能天线因尺寸较大问题引起了众多的讨论,通过仿真和测试验证,优化的6阵元智能天线是缩小天线尺寸并确保网络性能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苟雷 《通信世界》2007,(23B):7-7
8阵元天线在2006年以前被业界普遍看好,然而,在2006年的规模试验网中,它存在尺寸较大、对安装站点的天面要求高、工程施工困难、不能充分利用2G系统站址资源、站址协调困难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于是,从2006年4月起,部分设备厂商和天线厂商开始研究采用6阵元天线以及阵元数目更少的4阵元智能天线在组网中的性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端射天线组阵中,由于天线单元间的复杂互耦,端射天线小间距组阵时副瓣电平抬高得不到预期增益的提高,通过拉大单元间距可以抑制互耦、获得高增益,但又导致出现栅瓣电平.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平板端射天线内插虚拟阵元的新型组阵方法——数字虚拟端射组阵方法,并对侧向组阵时该方法的数字波束合成结果与实际端射天线阵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ST)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对于抑制端射天线阵栅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矩量法分析了短波双层对数周期天线扇形阵的辐射特性,研究了二元扇形阵辐射方向图与阵列单元之间夹角的关系,计算了不同阵元个数的双层对数周期天线扇形阵的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当阵元夹角为单元对数周期天线的结构张角时,二元扇形阵的辐射特性最好,且二元扇形阵的增益高于三元和四元扇形阵的增益.  相似文献   

7.
传统拖曳式诱饵依靠转发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达到角度干扰目的,但干扰角的方向和大小不能动态调整.将多阵元天线角度干扰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算法与拖曳式诱饵相结合,建立了多阵元天线拖曳式诱饵模型,提出了新算法公式,从而使欺骗角度方向和大小可以动态调整.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此算法具有稳健的角度欺骗性能.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天线中阵元间互耦的校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超  邱文杰 《电子学报》1993,21(3):58-62
本文基于对自适应天线协方差矩阵特征结构的分析,推导出了考虑阵元间互耦时的自适应天线最佳权矢量的解析表达式。阐明了互耦导致自适应天线系统性能下降的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互耦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9.
阵元排布对线性阵列天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  郭红霞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7):103-104
线性阵列作为智能天线的一种阵元排布方式,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有着特殊的应用。在相同阵元个数的情况下,采用Matlab软件对均匀线阵、约束最小冗余线阵和最优哥伦布线阵的角度分辨能力和主瓣宽度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最优哥伦布线阵可以获得更佳的角度分辨能力和更窄的主瓣宽度,但是会引起方向图旁瓣电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余立  刘佳  丁海煜 《电信科学》2008,24(4):73-77
智能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TD-SCDMA网络的质量.本文从天线赋形增益、覆盖能力和容量3个方面,对不同阵列数的智能天线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外场试验,得到相关结果,并针对各自特性提出了不同场景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苟雷 《现代电信科技》2007,37(10):37-39
智能天线是TD—SCDMA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2006年的规模试验网中,8阵元智能天线因尺寸较大问题引起了众多的讨论,通过仿真和测试验证,优化的6阵元智能天线是缩小天线尺寸并确保网络性能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有向阵元构成的两种圆形阵列(8单元圆阵和1+7型圆阵)的性能比较。首先介绍了N元圆形阵列的方向图特性并推导了方向图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有向阵元的阵列方向图特性;接着讨论了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方向性,给出了单个阵元的方向图的仿真结果;最后给出了有向阵元构成的两种圆阵的方向图以及MUSIC算法测向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圆阵的性能,发现1+7型圆阵要优于8单元圆阵。  相似文献   

13.
彭北平  张钧 《电子学报》1990,18(3):20-25
本文给出了一个适用于计算线元面阵结构上瞬态响应电流的积分方程。求取了线元面阵的电流分布和辐射场。讨论了近似求取由短振子组成的大阵的瞬态响应的方法。讨论了数值结果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的检测。比较了求瞬态响应的时域计算时间和频域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针对普天最新推出的BBU+RRU6阵元智能天线系统进行了描述,对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BBU+RRU解决方案和6阵元智能天线解决方案和传统方案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新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在实际网络建设中出现的站点资源稀缺,工程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同时,在本文中,还分析和给出了BBU+RRU6阵元智能天线系统针对覆盖盲点、话务热点、高速公路、室内覆盖等不同无线环境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磁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依次旋转天线阵中的圆极化阵元产生OAM波束的方法。然后,给出了一个八单元宽频带圆极化圆形阵的设计实例。在设计实例中,通过对所有阵元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一定角度,可以生成模式数l=0,±1,±2,±3的OAM波束。与现有文献采用的控制阵元间馈电相位差来产生OAM波束的方法不同,本方法中所有阵元馈电相位相同,这不仅有利于OAM天线系统简化馈电网络设计,而且避免了由阵元间相移器引入的相位误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超宽带天线体积大、重量沉、成本高、需要复杂的巴伦,为了设计一种2~7 GHz的低剖面低成本的超宽带侦察天线阵列,文中采用新型的榕树天线形式,对无限大的榕树天线阵列进行仿真优化。阵元采用SMA接头馈电,通过调整阵元尺寸,无限大榕树天线阵列工作带宽达到1.7~7.3 GHz。构造一个8×8有限大阵列,对最内部两层阵元馈电,增益的方向性相对单天线增强较多。仿真结果证明,榕树天线阵列可以实现2~7 GHz的超宽带,并且剖面高度只有最大波长的1/2,适合制作超宽带侦察天线阵列。  相似文献   

17.
天线上行组阵是空间功率合成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将极大提高天线远场EIRP值。重点对上行组阵中空间功率合成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首先介绍了空间功率合成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主要优点;然后对天线上行组阵空间功率合成的理论进行了公式推导,并从天线远场方向图的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天线上行组阵空间功率合成性能进行了仿真,通过改变阵元个数或者调整天线间相位差,观察干涉条纹变化,可实现合成功率改变。仿真在理论上验证了天线上行组阵实现空间功率合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MIMO技术可以被看作是智能天线技术的一种扩展,然而在使用等距线阵的情况下,MIMO技术难以继承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等距线阵综合的Rayleigh平坦衰落信道下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方案.仿真实验表明,与文献【3】的结果相比这种方案能在继承智能天线对空间信号的分辨能力的同时,使系统获得尽可能大的通信容量。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MIMO数字阵列雷达阵元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分配相参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在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数字阵列雷达系统中的比重,研究了其阵元的优化配置问题。首先,根据MIMO雷达信号模型将阵元配置问题转化为目标散射系数矩阵的分块划分问题;然后,依据子块内信号相参处理,子块间信号非相参处理的方式推导了似然比检测器;最后,分别从检测概率最大、探测距离最远和总的阵元数最少三个方面给出了阵元优化配置的表达式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首先利用相参增益将回波信噪比提高到一定值后才能利用空间分集增益;分置接收天线比分置发射天线牺牲的相参增益少;当检测概率大于0.8时,分置两个收发共用的相控阵天线可使系统阵元总数最少,否则无需天线分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恒模直线阵的系统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恒模直线阵为对象,研究了智能天线系统存在瞄准误差、阵元位置误差、阵元失效等误差情况下对恒模直线阵干扰抑制能力等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瞄准方向误差和阵元失效对恒模直线阵的影响较小,而对阵元位置误差敏感性稍高。但与传统的波束形成器相比,恒模直线阵中信号恢复对阵列结构的非理想性并不敏感。为进一步研究智能天线的实用化与鲁棒自适应算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