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群力  狄洪发 《建筑科学》2012,28(10):88-92
本文将单位体积蓄能密度较大的相变材料与毛细管网格栅埋入到建筑吊顶中,设计出了一种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辐射供冷末端形式,建立了分析该吊顶在间歇运行工况下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不同相变材料物性对该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的表面平均热流密度和蓄能比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影响吊顶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对比分析了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与混凝土蓄能式吊顶热性能的差异,指出相变材料蓄能式吊顶辐射供冷方式具有蓄能比更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干式地板辐射供冷结合置换通风复合式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干式地板辐射供冷结合置换通风复合式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从系统开启到关闭的室内温度、地板表面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等参数,分析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地板表面温度、距地面0.1 m处空气露点温度和湿度、系统换热量、温度场和湿度场以及热舒适性变化.结果表明:置换通风系统的引入可有效地避免地面结露;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竖直方向分布均匀;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27.8%;水系统提供的辐射换热量有限,系统稳定时,热舒适性较差,这是由于系统供水温度偏高引起的,可通过降低供水温度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热湿气候风洞内,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一定初始含水率下加气混凝土蒸发换热的影响因素.从对蒸发换热量影响的显著性和持久性来衡量,太阳辐射居首,其次是试件厚度,再者是风速,最后是温度,而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太阳辐射、风速、温度及试件厚度对材料蒸发换热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平分别为400 W/m2、1...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风口参数等实测数据,分析了顶棚辐射结合下送风供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换热量、人体热舒适性变化规律,以及操纵量、扰动量对被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辐射换热量、对流换热量和总换热量在系统开启的前1.5 h内递增,之后趋于稳定,系统稳定时,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43%,余下57%冷量由风系统承担,此时,PMV和PPD值均在ISO7730的推荐值范围内。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随着扰动量和操纵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室外空气温度相对较低或较高时,室内发热量或平均水温较低时,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的增加率较小;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随着送风温度呈近似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探究(主要考核空气出口温度、换热量、空气压力降、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等)。将空气作为微通道换热器外部高温换热介质,将冷水作为微通道内部低温换热介质,不考虑冷水分配的不均匀性,对比分析在不同迎面风速、冷水进口温度条件下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空气进口温度设定为35℃,相对湿度设定为60%(模拟时不考虑空气相对湿度对微通道换热器结露的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迎面风速变化范围为1. 00~1. 75 m/s。冷水流量设定为1 m~3/h,冷水进口温度变化范围为5~8℃。空气出口温度、换热量、空气压力降、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随迎面风速、冷水进口温度的变化趋势模拟与试验基本一致,由于试验条件下微通道换热器翅片易出现结露,使得试验条件下的空气压力降大于模拟结果。冷水进口温度为5℃时,空气出口温度、换热量、空气压力降、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均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迎面风速为1. 5 m/s时,空气出口温度随冷水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换热量、空气压力降、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均随冷水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运用Fluent对一个顶板辐射供冷房间进行模拟.模拟发现随着辐射板温度的降低,辐射板换热量和外墙传热量大幅提高,而人体换热量却变化不大.可分析得出辐射制冷系统的节能性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吊顶结合。从室内空气(热源)传到毛细管网栅的热量决定了冷吊顶制冷量。这就意味着,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通过位于毛细管网栅和吊顶表面之间的分隔层后达到毛细管的热量才能被吸收。在毛细管网天花辐射吊顶技术中,由于吊顶的类型和冷吊  相似文献   

8.
对流强化式辐射板实验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一种对流强化式辐射板的供冷性能,分析了其供冷量的影响因素,具体计算了辐射板与各个表面的辐射换热量,与周围空气的对流换热量及表面传热系数。分析计算了该辐射板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供冷量。  相似文献   

9.
建立某办公楼地板辐射采暖房间的二维模型,选择济南地区典型气象年(CSWD,548230)12月份某周末室外气象参数条件,根据现有周末室内采暖启停时间现状,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蓄能特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济南市某办公建筑地板辐射周末采暖间歇运行期间室内热环境变化情况,研究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的间歇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对蓄放热过程影响较大,系统在停暖几十小时后,并在需要供暖前开启供暖系统情况下,室内内墙、地面、吊顶表面温度和室内温度未达到未停暖工况的效果,需要提高供水温度。吊顶对室内保温隔热效果比较明显,受辐射地板和内墙壁面附近热空气浮升力的影响,室内逆涡旋流流动明显,热空气上浮,窗户侧冷空气下降沿地板平面掠过。围护结构蓄热过程中,吊顶内空气温度较室内空气温度普遍低2℃~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并联双U型桩基埋管换热器传热问题的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江苏某工程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所建立模型数值解的准确性。对不同循环液流速,不同桩基长度和不同运停比等工况下埋管出口水温,单位桩深换热量,桩周温度以及桩周土壤温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出口水温、单位桩深换热量等性能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桩身和周围土壤温度改变而产生的热堆积现象,提出了单位桩身温度变化换热量β1和单位土壤温度变化换热量β2,评价了不同工况对换热性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高流速可以增强换热,但高流速工况下为了产生更多的换热量而带来的代价是更高的桩身和土壤温升,不利于长期运行。长桩基长度工况和运停工况可以在有利于长期运行前提下提高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且运停工况对换热性能的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