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河滩退耕地恢复为湿地植被后典型湿地植被群落不同沉积层的土壤微生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10em的表土层,其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62.87%~96.64%);随深度的增加,细菌数量呈递减趋势,放线菌数量呈递增趋势,真菌数量则变化不明显.同时,退耕恢复后,3类微生物数量呈增加趋势,说明经过一个恢复周期后,植物群落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细菌数量与全氮和有机质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主要养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细菌分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羟乙基纤维素改性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保水剂的性能及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番茄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羟乙基纤维素含量的保水剂的吸水性能和降解特点,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学性状、理化性质和番茄植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羟乙基纤维素不仅能够提高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和降解性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土壤的水分流失,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调节土壤pH和电导率,增加植株的产量.当羟乙基纤维素的添加量为20%时,与未改性的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相比,改性复合材料的失重率提高了172.70%,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碳量、脲酶活性以及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39.57%, 21.11%, 25.56%和16.49%.本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常用保水剂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存在的生物降解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方面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脲酶产生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和细菌、放线菌生长及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nBPT用量在0.1%~0.5%之间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较小;当浓度达到1%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低浓度(0.1 mg/mL)nBPT对细菌、放线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处理对其生长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nBPT浓度增大而增强.nBPT对细菌、放线菌发酵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达55.4%和67.1%.  相似文献   

4.
在嘉兴市区11个加油站周边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0~20 cm),以硝酸-盐酸-氢氟酸构成三元酸系统,采用微波消解法预处理土壤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监测数据显示,嘉兴市区加油站周边表层土壤中铅的含量为20.5~40.6 mg/kg,平均值为31.6 mg/kg.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时,土壤中铅污染指数变化范围为0.59~1.16,表明各加油站周边土壤中,只有少数点位显示轻度铅污染状况.本实验又对加油站周边土壤中重金属铅含量和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周边车流量和建站年限等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周边车流量与土壤中铅含量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为0.88,建站年限其次,相关系数为0.22,而与土壤的pH值、土壤有机质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9,(6):27-32
微生物修复是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土壤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很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环境因素等。实验设4种处理:未污染土壤(S);石油污染土壤,将土壤水分分别调节到饱和含水量的35%、50%和65%,即处理M1、M2和M3。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初步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不同水分含量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土壤基础呼吸、土壤微生物量碳、FDA水解酶、脱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是S的0.82~7.14倍、0.20~4.00倍、0.30~1.36倍、0.64~7.41倍、0.26~2.24倍和0.80~8.25倍。结果证明石油污染后期能促进土壤基础呼吸,对脱氢酶与脲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污染土壤水分含量也影响土壤酶活性,但不同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徐州地区四种土壤在不同组合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LAS对土壤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放线菌则无明显影响.(2)LAS对转氨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有所抑制.(3)LAS对微生物数量变化影响最大、最小的条件分别为:荒土,30℃,LAS浓度为50mg/kg土,8d;荒土,15℃,LAS浓度为20mg/kg土,2d;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素是LAS浓度.(4)LAS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最大的条件分别为:麦田土,25℃,LAS浓度为30mg/kg土,8d;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另外,土壤对LAS污染的环境效应与土壤类型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碳酸盐渍土基本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镇赉县盐渍土分布区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和室内物理化学试验分析,研究了相同位置不同深度土样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地表以下1m以内土的易溶盐总量占单位土体质量百分比为0.1045%~0.466 0%,该盐渍土类型为弱碳酸盐渍土.地表以下0~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体类别为低液限黏土,土的pH值为8.12~9.12,天然状态下呈碱性.在0~30 cm深度范围内,pH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100 cm深度范围内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并含有大量交换性钠,这对土的毛细性及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毛细水上升试验发现,距地表0~40 cm深度范围内土体中含有大量的交换性钠,颗粒分散性极大,土颗粒间孔隙过小,毛细阻力大,毛细现象微弱.冻融法毛细水上升试验中,温度梯度作用引起的土中薄膜水的迁移造成了不同层高土含水率的微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研究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耕种+撂荒地、灌草地、灌丛地、坡耕地和人工林地)的0~10 cm与10~20 cm土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及4种酶活性(蛋白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等生物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其土壤肥力指数,对并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灌草地和坡耕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应土层(P<0.05),且灌草地和坡耕地有较高的土壤酶活性;(2)除耕种+撂荒地外,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1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明显优于10~20 cm土层(P<0.05),即有明显的“表聚效应”;(3)除速效钾外,土壤肥力的各因子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4)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等是土壤肥力主要驱动因子,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施磷条件下油菜幼苗各部位镉含量、土壤有效镉(DTPA-Cd)、土壤磷形态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镉含量(0.3、3.0、5.0 mg/kg)下,磷添加(KH2PO4,5.0、75.0、150.0 mg/kg)对苗期油菜根、茎、叶部镉含量,土壤pH,有效镉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高磷添加增加了苗期油菜的生物量和镉积累量。土壤镉含量为3.0和5.0 mg/kg时,磷添加量为150.0 mg/kg时,油菜植株生物量最高,分别为2.68和2.03 g;其镉积累量也最多,分别为164.00、165.62微克/盆。对于土壤pH、有效镉含量和磷形态含量而言,镉含量为3.0、5.0 mg/kg时,磷施加量由5.0 mg/kg增加至150.0 mg/kg时,土壤pH分别降低了0.11、0.06个单位,土壤矿物质磷(Ligand-P)含量分别降低了10.2%、10.3%,土壤生物有效磷(Bioavailable-P)含量分别增加了48.7%、35.9%,土壤有效镉(DTPA-C...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根际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铺地黍、牛筋草和百丝3种草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根际降解效应.通过150 d的盆栽实验,观察到3种植物的根际在不同程度上加快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可改善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与未种植植物土壤相比,含水率提高约 5%;土壤中脱氢酶的活性高出0.61~1.20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平均高出3个数量级;植物根际环境的诱导和石油污染物的胁迫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种类的分布和活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比未种植植物高22.1%~30.3%.植物根际降解效应使石油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强化了对低中碳正构烷烃的降解程度,有利于将高碳链烃降解为低碳链烃;同时促使Pr/nC17,Ph/nC18和Pr/Ph的峰面积比值分别提高了 0.99,2.69 和 1.25,促进了正构烷烃的异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