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二维条码识别过程中,只有精确定位条码区域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才能进一步做后续的矫正处理.文中以二维条码Data Matrix为例将计算几何中的凸包概念应用于条码定位,从像素点序列中筛选出凸包顶点以减少待处理像素点的数量.同时利用Data Matrix的定位图形特征设定筛选条件,最终得到用于定位条码区域的凸包顶点.凸包算法克服了传统直线检测算法因全局检测而需要大量存储空间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对扭曲或倾斜的二维条码区域进行有效的定位,并减少精确定位消耗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传统的图像二维条码,字符二维条码由字符组成条码矩阵.字符二维条码可通过扫描枪获取后,因其结构不同于传统图像二维条码,需对字符二维条码进行定位、分割以及字符识别.在扫描枪有限的内存空间和运行速度限制下,开发了字符二维条码的识读算法.提出了基于圆定位符的字符二维条码定位算法,对条码字符进行投影分割后,采用基于特征融合的识别方法实现了字符识别.实验表明:种字符二维条码识读算法能够很好地运行在扫描枪上,快速、准确地实现字符二维条码的识读.  相似文献   

3.
一种面向汉字的高压缩比彩色二维条码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白二维条码信息容量不足,以及目前流行的条码标准对汉字编码的压缩比偏低,无法适应汉字大量使用的问题,参照Data Matrix码标准,通过加入汉字库并对数据编码规则、条码结构以及解码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了一种具有较高信息容量且对汉字编码具有高压缩比的彩色二维条码,在pc端对其编解码进行验证,且将其与黑白二维条码性能进行对比,在总体信息容量及单位模块上所能表示的数据信息等方面,彩色二维条码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二维条码图像二值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Kittler算法和Bernsen算法提出一种新的二值化算法,该算法能够保证二维条码对实时性和效果的要求.以Data Matrix二维条码为例,首先根据Kittler算法找到图像发生光照不均的区域,然后改进Bernsen算法的处理过程、调整参数、削弱原算法的伪影问题,并用改进后的算法处理图像光照不均的部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可以明显提高二维条码的二值化效果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条码符号是条码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条码符号在二维领域的发展,着重论述了二维条码符号的产生、编码方式及其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条码和人类视觉系统(HVS)特性的水印算法,该算法使用结构化PDF417二维条码作为水印.为减少待嵌入的水印条码信息,根据条码的结构特点进行去除条码起、止符号字符,删除条码边界空白区域,缩小条码模块,对条码进行混沌置乱等预处理,生成待嵌入的水印.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计算原始载体的掩膜,基于人眼视觉的掩蔽特性选择纹理最丰富的区域嵌入水印.在嵌入前恢复水印的条码起、止符号字符,提取/检测过程不必依赖任何原始信息,为盲检测水印算法.该算法从水印结构和嵌入算法两方面加强水印鲁棒性,加强了系统对各种水印攻击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条码的表单自动填充技术,对表单中数据输入域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用于条码阅读机的训练,使条码阅读器能够识别特定的条码,并将条码中的各数据字段经过转换后自动填充到表单中的对应数据输入域中,从而完成表单的自动填充.  相似文献   

8.
DES算法在二维条码数据加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S算法将整个算法的安全性寓于密钥之中,具有算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因此是实现条形码加密的理想算法。结合DES加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二维条码PDF4 17数据生成和自动识别系统。加密技术的有效使用防止了信息的窃取或篡改,起到了保密和防伪的效果,通过采用加密技术还克服了普通二维条码所载信息容易被破译和复制的缺点,提高了二维条码上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对信息安全性有特殊要求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着重论述49码的编码原理,阐述在49码译码软件设计中,采用相邻元素相似边距离的测量进行译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二维条码PDF417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二维条码(PDF417)密度高,容量大,可靠性好的特性,提出基于二维条码的数字图像水印嵌入方案,因二维条码采用纠错能力极强,译码可靠性高的RS差错编码技术,从而提高了数字水印的鲁棒性,亦可通过选择错误修自等级来调整水印质量,嵌入算法选择在图像的DCT域进行,并由随机映射选择水印嵌入点,进一步提高了水印信号保密性。讨论了该算法的抗JPEG压缩和随机噪声能力,该算法可抵抗剪切及尺寸变换攻击,数字水印信号同时满足透明性和鲁棒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手机二维码在光线不均衡、拍摄条码发生几何畸变等复杂条件下的识别问题,以QR码为例,提出利用透视投影变换对拍摄图像进行几何畸变校正,使用多阈值方法进行二值化处理。依据位置探测图形的特点对条码图像进行定位和裁切,设计了基于采样网格的窗口采样方法,以提高信息采样准确率,给出了QR条码的纠错译码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读光线不均和几何畸变的手机二维码。  相似文献   

12.
字符二维条码不同于传统图形二维条码,字符二维条码是将信息编号后存储在一个字符矩阵中,以文本信息进行传输,降低了传输的成本,提高了传输效率.在传统图形二维条码编码技术基础上,修改了传统的编码模式,提出了字符二维条码的编解码方案,并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编码模式优化选择问题,缩短了编码长度.着重讨论了编码规则、编码模式选择,以及字符二维条码的编码容量和差错控制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字符二维条码的优化选择实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背景下移动端二维条码检测算法的效率和效果,以Data Matrix二维条 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分析和直线Snake定位的条码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原 始图像进行区域标记,通过对每个区域的颜色、几何、梯度和区域边缘等特征的分析,筛选出含有 “L型”定位边框的条码区域,然后通过直线Snake算法定位条码边缘,最后拟合条码的四个顶点, 并利用透射变换完成条码的校正.实验表明:该二维条码检测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优于已有的条 码检测算法,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很好的适应复杂背景下的条码检测,满足了移动端实时高效性的 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经由手机摄像头捕获的二维条码图像发生倾斜、畸变等在所难免,传统PC端做法是通过Hough变换检测Data Matrix条码的"L"形定位符,但其算法复杂度高,存储空间大,不适合在移动端运行.针对移动端硬件限制,在诺基亚广泛采用的Symbian平台改进凸包算法,通过叉乘、角度和长度等方法准确筛选凸包顶点减少计算量,然后以"伪四边形"精确拟合二维条码图像轮廓,缩短计算时间,保证定位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的畸变校正,使其适合在手机上运行.最后在搭载Symbian S60的诺基亚N73上对比传统方法以及本文方法的实验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据业务是移动通信发展最迅速的业务之一,与智能网(IN)的融合可以集中数据业务与智能业务两者的优势,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智能网是可以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快速、有效地生成智能业务的网络体系结构.首先概述了移动智能网原理,并基于移动智能网提出了手机签名增值业务的解决方案,分析研究了实现该方案的关键技术,并在实现原理、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对SIP服务在部署中出现的"单点失效"和"性能瓶颈"等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基于P2P-SIP的网络电话体系结构。目的是构建一个基于SIP信令的P2P架构的网络电话系统。SIP协议是VoIP领域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SIP协议凭借其简单、易于扩展、便于实现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会话初始化协议(简称SIP)是通信和网络研究领域新兴的一种应用协议.它与H.323一起成为VOIP开发和应用的基础,并且与传统的H.323相比,具有许多应用和扩展的优势.但是,作为一种还不完善、处于发展阶段的协议,其标准性、完善性、安全性等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笔者就是在传统地、利用各种Sniffer软件测试SIP协议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私网,实现对SIP终端端到端的测试,检测SIP终端的协议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实现了对SIP协议测试软件的扩展开发,以更好地满足我们SIP终端的各种流程测试.  相似文献   

18.
PCU是控制EGPRS无线资源分配、数据块分割和合并的单元。基于在平衡各PCU之间的容量负荷的同时,尽可能的把相邻的小区都划归在同一个PCU下面的原则,通过对EGPRS网络中的PCU规划手段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地理位置的PCU规划手段和基于移动量的PCU规划手段,并设计了基于移动量的PCU规划算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基于移动量的PCU规划算法现网测试效果,论证了基于移动量的PCU规划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Wang  Shuo-feng  Li  Zhi-heng  Jiang  Shan  Xie  Na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6,23(7):1799-1806
City regions often have great diversity in form and func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each reg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ity regions need to be carefully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human mobility relations between regions of Shanghai based on mobile phone data is explored. By formulating the regions as nodes in a network and the commuting between each pair of regions as link weights, the distribution of nodes degree,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f communities in this relation network are studied. Statistics show that regions locate in urban centers and traffic hubs have significantly larger degrees. Moreover, two kinds of spatial structures of communities are found. In most communities, nodes are spatially neighboring. However, in the communities that cover traffic hubs, nodes often locate along corrid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