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15MnVR钢的控轧与非控轧两种工艺试验,所获得的两种晶粒作为原始晶粒,探讨了正火工艺对上述两种轧态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正火态钢今后轧钢生产放宽控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两阶段轧制+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TMCP工艺对高硅铌钢、高硅Nb-Ti钢、低硅Nb-Ti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后的试验钢含有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相近的情况下,高硅铌钢、高硅Nb-Ti钢、低硅Nb-Ti钢的抗拉强度依次减小,其伸长率和强塑积依次增大。低硅Nb-Ti钢的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了41%、25 256 MPa.%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总结昆钢试制∮6.5mmH08Mn2Si合金焊丝钢的情况,分析ER70S-6焊丝用盘条的质量要求以及在拉拔过程中产生脆断的原因;提出昆钢开发∮5.5mmER70S-6牌号合金焊丝钢盘条的控轧控冷工艺,说明采用适当的控轧控冷工艺是有效控制焊丝钢盘条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永平 《柳钢科技》2009,(4):101-103
介绍了高线车间轧制Ф5.5mmER50—6焊丝钢时的控轧控冷工艺情况,以及所取的效果。着重介绍了ER50—6焊丝钢轧制过程中的终轧温度、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该品种钢的综合性能的影响,建立的控轧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控轧及控轧控冷工艺对9.5mm薄规格X65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生产的钢的强度、韧性及微观组织整体优于控轧型X65管线钢。对于控轧工艺,降低轧制温度,晶粒细化,强度提高至550MPa,屈强比有增大趋势(0.90~0.95),但韧性较差;轧后配合水冷,通过优化冷却温度和精轧开轧厚度,组织明显细化,混晶程度和带状组织均改善,强度提高至580~620MPa,-20℃冲击韧性稳定在130~150J,屈强比稳定在0.83~0.9。无论是控轧工艺还是控轧控冷工艺,仅通过降低轧制温度、冷却温度对钢的强度提高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个普通C-Mn钢种控轧控冷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下普通C-Mn钢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崔栋梁  邹树松 《河北冶金》2012,(5):17-19,21
通过测试DH36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其不同变形量及变形温度条件下单道次轧制后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比进行了测定。结合控轧控冷生产实践与分析现场轧制数据,认为DH36钢的最佳终轧温度为800~830℃、冷却速度5~7℃/s、最佳终冷温度685~715℃,在此工业条件下生产DH36钢的低温冲击韧性符合船级社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热变形工艺参数对DH36热轧船板用钢组织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总结了γ→a相变后铁素体晶粒大小随变形量、终轧温度、冷却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借此讨论了DH36钢控轧控冷工艺。  相似文献   

9.
高冰  段双霞 《山西冶金》2010,33(6):7-8,65
介绍了临钢中板厂生产开发DH36高强度船板钢的成分设计思路、生产工艺控制要点及实物质量水平。采用低碳、Nb-V微合金成分设计,发挥临钢四辊生产线的设备优势,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高强度船板钢DH36综合力学性能达到了多国船级社规范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冷镦钢10B21(/%:0.20C,0.02Si,0.85Mn,0.014P,0.005S,0.001 8B)精轧前Φ28 mm圆坯进行控轧控冷工艺热模拟试验,以研究变形速率20 s~(-1),变形量65%时终轧温度(850~1 000℃)、吐丝温度(820~940℃)和相变区冷却速度(0.2~1.0℃/s)对该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吐丝温度和相变区冷却速度可明显提高钢中铁素体含量,增加相变区冷却速度,可有效地改善钢的带状组织。为了获得较高的铁素体含量、粗大的铁素体晶粒且较均匀的组织,以提高钢的冷镦性能,较佳的控轧控冷工艺为终轧温度950℃、吐丝温度910℃、相变区冷却速度1.0℃/s。  相似文献   

11.
龙钢通过控制精炼过程中精炼炉的到站温度、精炼后钢中氧的含量、合金的加入量,连铸采用全保护浇铸、全水冷却和电磁搅拌,轧钢采用控轧控冷,成功实现了品种钢的生产。指出石灰质量差是影响转炉和精炼炉脱硫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钢水过热度、进一步调整电磁搅拌频率可以减少钢中的裂纹、中心疏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更好地控制管线钢室温下的组织形态,对X70管线钢进行了静态及动态热模拟试验,绘制出了相应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观察其组织,分析变形和冷却速度等因素对管线钢组织的影响。同时对X70管线钢的入精轧温度、终轧温度等因素控轧控冷工艺进行模拟研究。认为提高变形后的冷却速度能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在同一冷却速度下,动态连续冷却转变得到的组织更细密;降低入精轧温度、终轧温度,增加冷却速度能细化组织。  相似文献   

13.
秦红新  胡丽周  莫德敏  赵燕青 《宽厚板》2012,18(1):28-30,48
通过对控轧型Q420C钢板延伸率不合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混晶和硬相组织是造成钢板延伸率不合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对≤40 mm控轧型Q420C钢板提出了改进工艺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控轧型Q420C钢板延伸率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控轧控冷工艺的机理和工艺特点,介绍了为改善板形而开发的分开的冷却和润滑系统以及动态轧翻工艺、GCr15轴承钢控轧新工艺的热模拟实验结果和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发展。指出应积极消化吸收先进的控轧控冷工艺,研制开发出高强、高韧性钢板。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钢的控制轧制理论,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H型钢的奥氏体再结晶模拟轧制,并配合必要的金相组织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和再结晶区轧制道次变形量对最终组织及晶粒度的影响规律,为现场生产制订出比较合理的控轧工艺,开发出高强韧性H型钢产品。  相似文献   

16.
控制轧制工艺对中厚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在单机架中厚板厂管线钢生产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控扎控冷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实施再结晶区控轧控冷工艺的主要现场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断面轴承钢由于心部温度下降缓慢,容易引起碳化物成网状析出,破坏其使用性能。传统工艺中必须采用正火热处理加以消除。本文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模拟给出了轴承圆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提出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从而取代正火工艺,达到节能、优化生产工序目的。  相似文献   

18.
崔风平  高玲 《山东冶金》1998,20(5):14-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控轧控冷的基本原理,强调了控轧控冷与钢的微合金化及化学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了济钢中板厂应用控轧控冷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情况,并对济钢中板厂提出了技术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宽厚板厂的工艺和装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宽厚板品种、质量要求日高的同时,宽厚板轧机的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概述了宽厚板最新的轧制工艺-控轧控冷的技术特点,并以此为中心,对宽厚板厂若干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与装备技术,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提示了一个新的宽厚板厂应特别认真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钢3 500 mm炉卷轧机生产线的装备特点,研究管线钢X70的生产工艺,控制关键工序点。研究出轧件温度与轧制工序的变化曲线,轧制压下率、轧制力与轧制道次的变化曲线,生产出组织均匀、性能稳定的高质量X70针状铁素体管线用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