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现状及能耗情况。对注水系统三个子系统在系统上、区域上和能耗节点上存在的耗能问题,实施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缩短注水半径、降低管网压力、降低注水单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喇嘛甸油田清水注入量大幅度增加及区域钻控影响,出现了局部地区水多注不下去,其他地区水少注水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油田内现有污水、注水管网及区域内污水站、注水站水量进行分析,对全油田低压污水管网进行改进、优化调整,通过建立区域内环状管网、区域间支状管网,实现区域内污水自产自销,区域间污水相互调用,有效解决了因区域内产注失衡而导致能耗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注水泵泵况、压力、水量、管网和能耗等因素,找出系统能耗高的成因,制定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在不同开发时期建成了不同规模、性质的转油(放水)站,在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站库出现水聚驱负荷不均、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及能耗高等问题。通过区域优化与更新改造相结合,在产能建设和老区改造中实施剩余能力挖潜、区域优化调整、技术整合、功能转换、升级改造等一系列优化措施,适时更新了老化的转油(放水)站,有效控制了建站数量和规模,提高了分离转液系统负荷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针对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管网压力过高、区域供注不均衡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当前发展现状及相关节能技术,进一步阐明关于优化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的节能对策,旨在降低管网压力,达到降低注水单耗情况的目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喇嘛甸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产油量、产液量及注水量开始递减,地面系统效率降低,引起操作成本上升。通过对喇嘛甸油田优化调整的实施,认识到对于已经建成的规模庞大、配套完整、运行良好的地面系统,优化调整的目标值应该是经济效益。优化调整方案必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这将为其他油田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优化调整及低能耗运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地面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地面工程系统优化调整方案;为降低生产成本,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总结了为解决污水再利用、站库老化、含聚污水处理及高压天然气计量等问题,开展的科研攻关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喇嘛甸油田以控制新建设施数量,调控地面系统布局,新建与已建系统有机融合为原则,以适应开发中长期规划、开发方式多元化,将控投资、降成本作为目标,以系统布局、系统能力调整和工艺流程为重点,对地面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优化调整,采用单管集油工艺,突破了不加热集油的界限;水、聚驱双流程合建,突破了单站单功能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喇嘛甸油田注水站作为油田注水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布局比较分散.目前喇嘛甸油田注水站供热系统主要采用燃气锅炉、一站一热源的方式进行供暖,设备平均负荷率小于23.8%,平均效率为56.7%,低于规范要求值.为此,结合各注水站的地理位置,采用两种优化设计方式进行改造:一是采用注水站与附近站库集中联合供热的方式;二是对位置偏远的注水站,采用聚能加热装置等新型供热设备替代原有锅炉.通过提高设备的负荷率和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地面工程系统存在负荷率低、单位能耗上升较快、油田改造工作量大的问题,对该油田的中长期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协调利用水驱与聚合物驱工艺的功能,将地面系统调整与产能改造相结合,控制了新增规模,编制了地面系统的优化调整总体方案。调整改造现场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喇嘛甸油田集输系统规模扩大存在的站库数量多、系统老化、单站规模小等问题,对地面系统的优化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明确了集输系统优化应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以准确预测产液量为优化前提,合理确定系统的规模和能力,并在集输系统中,通过以水力、热力条件、生产管理因素及用电、用气单耗为约束,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管理及能耗界限,确定了集输系统水、聚驱的合理集输半径及建站规模,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集输系统站库的优化合并方案,为地面系统长远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喇嘛甸油田数字化建设难度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以及难以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以站场虚拟场景进行数字化管理。以系统主体网络为骨干,采用精确的地形测绘及站库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地面系统虚拟场景的建立,以此为基础建立地面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并将地面系统矢量图、地面设施的精准图文信息与动静态生产数据、二维线划图、三维场景相结合,实现了油田实体在虚拟世界的展现。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采油厂大中型站库集中监控、无人值守,地面系统的区域优化简化,以及生产设施运行管理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喇嘛甸油田地面设施腐蚀问题,对区域阴极保护进行参数优选,在设计中,把喇嘛甸油田喇3-1地区所属地面设备、管线作为一个特大的阴极保护区域来统筹考虑。通过现场试验,成功完成了联合站→中转站→计量间→单井管线→油井套管大区域阴极保护,实施阴极保护后,油井套管及埋地管可以延长使用寿命3~5倍,经测算投入产出比为1∶5。  相似文献   

14.
针对喇嘛甸油田配电网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低、高能耗变压器多、部分线路功率因数低、线路负荷大和压降大等现状,开展喇嘛甸油田配电网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对喇嘛甸油田配电网实施能耗测试,确定其能耗指标,分析其能耗状况.通过实施更换高能耗变压器、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线路分段运行、线路负荷调整等措施,合理使用高效用电设备,缩短供电半径,均衡线路间的负荷,达到提高线路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最终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配电网络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喇嘛甸油田23座变电所共辖176条6 Kv配电线路,存在线路过长、功率因数低而导致电能浪费的现象.通过线路优化调整、变压器合理匹配、线路分段运行、补偿及配套节能措施,缩短了供电半径,减少了线路压降,提高了线路功率因数,线路损耗明显降低.措施实施后,预计可节电7 990×10M<'4>kw·h,可实现喇嘛甸油田6 Kv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喇嘛甸油田不加热集输的大面积推广,为解决由于工艺流程不完善、不适应而导致的生产实际问题,在不加热集输中,逐步完善配套工艺和应用技术.通过改进井间工艺流程、转油站工艺流程、设备内部结构,并应用新型实用技术和设备等措施,确保了不加热集输技术在全油田的规模化推广.  相似文献   

17.
喇嘛甸油田水淹层解释方法改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以来的“P”字号井网测井资料的研究,用调节电阻和改变解释标准的方法对现有的水淹层解释系统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该系统的解释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适应了喇嘛甸油田的具体情况。在全面部结“P”字号井网的水淹层解释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淹厚度大但不均匀,水淹级别高但不全在底部,厚层都见水,夹层隔得开的具体认识,并从水淹层解释的角度,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调整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喇嘛甸油田配注联动系统存在母液PID自动调节流量时储罐液位波动较大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通过采用PID控制配制站外输泵流量和注入站母液灌液位的双PID自动调节模式,降低了储罐液位波动幅度,提高了系统设备的运行寿命和效率。采用IFIX组态软件,编写远程数据传输控制程序,实现配制站、注入站生产数据远程传输;对配注站监测和调控参数进行筛选,并在PLC控制系统IFIX组态软件上分别开发出远程监测和调控程序。通过开展配制、注入自控系统联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实现了配制站和注入站信息共享,外输总液量自动调节和一泵多站流量自动调控等功能,形成了以区块为单位的自控系统联动模式,大大提高了喇嘛甸油田配注联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喇嘛甸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调整,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利用喇嘛甸油田不同时期的取心井、油田化验等资料,研究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及各微观属性参数关系,分析了注水后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正确认识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现阶段油藏参数的特点,对于搞好喇嘛甸油田的精细挖潜、三次采油、注水开发调整等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气库是基于喇嘛甸层状砂岩油田的气顶进行建设的,是我国投产最早的地下储气库。在储气库设计中运用了库容量测算技术、注采气系统节点分析技术、动态系统监测及油气界面调整技术、高压气体计量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等。这套系统的储气库开发技术在确保油气界面稳定和节约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