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梁家楼油田S3中储层物性差异大、伤害类型多等特点,通过优化酸液体系,提高不同储层及伤害类型条件下的酸液针对性。结垢是制约生产的主要因素,酸洗除垢存在有效期短的问题,通过配套优化形成了除垢防垢一体化工艺,高效实现了除垢和防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温地面交联酸在塔河油田进行成功试验后,其高黏度、低滤失、低摩阻、酸岩反应慢,易返排的特点在塔河油田外扩应用过程中,对裂缝型储层的深度酸压、异常高破压储层的有效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配套的深度酸压工艺,尤其是对裂缝型储层的增产、稳产以及高破压储层的有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光气田水平井由于钻遇井段较长、钻遇的产层物性差异大。造成吸酸剖面和产气剖面极不均匀;酸压施工难度大,笼统酸压效果差;长井段全部打开射孔成本高。本文对水平井长井段分段完井技术、打开程度优化技术、储层酸压分段技术以及变密度射孔参数优化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工艺成果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思路对国内长井段水平井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储层基质渗透率差,裂缝发育不均匀,单井自然产能低,以往增产措施有效率低,稳产期短,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本文针对碳酸盐储层的特点,优选酸液体系,优化酸压工艺及助排方式,采用清洁泡沫自转向酸技术、循环阶梯多级注入工艺、氮气助排工艺,并进行了3口井的酸压试验,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将来增产措施的大规模实施提供了先期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胜利潜山油藏具有埋藏深(3700-4800m)、温度高(160℃)、层多层厚(300-500m)、跨度大(500-700m)等特点,常规投产工艺难以实现该类大跨度储层均衡改造。优化采用定点分流分层改造、胶凝酸和压裂液交替酸压工艺,在深穿透酸压工作液研究基础上,通过施工参数优化、酸压工艺配套,形成了胜利潜山大跨度油藏分层均衡酸压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埋藏深、基质孔渗性差、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完井射孔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储层改造获得好的产能,酸压是这类储层获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针对储层特征,通过室内研究、工艺优化和现场试验,初步建立了多级注入加砂酸压工艺,通过施工参数优化,应用于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中并取得较好的改造效果,为大牛地气田储量接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鲁克沁油田为了提液增产,针对其超深稠油油藏储层出砂严重的特点,采用螺杆泵配套环空稀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增大油井产压差、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稠油冷采螺杆泵携砂采油深配套工艺技术.该技术为超深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实现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储层属低压、低孔、低渗透气层,经过十多年的开发有利区块逐渐减少,物性条件变差。随着大规模的水平井投入开发,水平段不断增长,水平井改造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水平井酸压改造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实现提高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及该区块储量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老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稳产转向稠油、低渗透等难动用储层,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等问题突出。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占据重要地位,已动用储量低渗透油藏占比较高。常规水驱开发工艺普遍呈现注水压力高、欠注严重、油井产液低等问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产能递减快。结合油田提液稳产技术需求,开发出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驱注水工艺,开展了工艺优化和现场应用,通过分析开发效果及存在问题,指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朋涛 《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11):154-155+11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斜坡南部富县区块天然气藏高闭合应力储层存在的压裂率较低,压后效果差,严重制约该区块有效突破的问题,开展了储层改造工艺优化攻关,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储层射孔工艺优化,文章以富县区块盒1储层物性参数为例,首先分析井眼大小、射孔相位角、射孔方位角、孔眼长度以及孔眼直径等出发分析水平井射孔孔眼周围应力分布状态,随后针对具体储层开展起裂规律研究,并确定了最优射孔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八面河油田面22区S3上亚段、34段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沉积,储层物性好,以高孔隙度、高渗透的储层物性为主,流体性质为稠油,层状构造油藏,因本区生产井点控制少、储量动用较差,通过合理的部署井网,精细的配套工艺的改进,改善开发效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普光气田气层埋藏深、井段长(160-557.9m),投产采用一体化管柱全井段射开笼统酸压,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生产测井产剖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层段未动用或贡献率低,在不动管柱条件下常规酸压工艺技术针对性差,为纵向开启新层,改善产气剖面;横向均匀改造,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以"可降解暂堵剂"、"自转向清洁酸"为核心,开展转向酸压技术研究并开展现场试验,通过现场效果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国内外类似储层提供了宝贵的现场经验。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储层是我国油气储藏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自身具有空间复杂多变、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酸压改造成为这类油气藏开发和增加产量的主导措施。本文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的技术难点,酸压工艺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储层是我国油气储藏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自身具有空间复杂多变、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酸压改造成为这类油气藏开发和增加产量的主导措施.本文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的技术难点,酸压工艺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S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储层,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精确计算难、物性下限确定难一直是制约该油田测井解释符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充分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分析、常规物性、压汞、试油等资料,多视角探索低渗透储层孔隙度计算及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试油层位有效选择、保障储量上交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致密低渗、低压、低孔的特征。深度酸压是实现储层改造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优选不同的酸压液体体系和不同的酸压改造工艺,从而优选出最佳的施工程序、施工参数。通过现场应用和效果评价,形成一套适合于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水平井分段酸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下寺湾油田北沟-张岔结合区长2油层为该区主力产层.通过扫描电镜、薄片和压汞分析等方式对研究区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渗流特征、粘土矿物、成岩作用及敏感性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储集层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驱油效率低;有低渗油田油水同出特点;储层粘土矿物主要以绿泥石为主,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储层具中等酸敏,中等偏弱水敏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21,(1):133-135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地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性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特征、黏土矿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敏感性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表现为无-弱速敏,无-弱水敏,无-弱盐敏,无酸敏。  相似文献   

19.
长6储层是魏家楼地区的主力产油层,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见水快,开发难度大。为弄清地层见水快、油井含水高的原因,利用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和压汞试验方法,研究地层微观结构、储层孔喉分布、储层物性、岩石学特征和储层润湿性。结果表明:长6油藏属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以细-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填隙物以绿泥石为主,绿泥石的垂直孔壁生长模式是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岩心主要为若亲水岩心;根据岩心压汞曲线特征,将储层孔隙机构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数量日渐增多,石油应用量得到明显提升。基于石油开发过程,酸化压裂工艺的运用对石油开采量的保证有着重要意义。在砂岩储层中运用酸化压裂工艺,存在较多阻碍。本文针对油田深井砂岩储层中运用酸压技术的条件与详细要点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对于砂岩储层中天然裂缝发育、注水井与气井等的改造可以产生较为显著的成效,随后针对砂岩储层酸压工艺和酸液系统工艺方法进行阐明,同时就砂岩储层酸压现场运用案例实行了表述,进而对其有关运用结论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