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用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精粉制备甘露低聚糖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魔芋精粉浓度、温度及加酶量对甘露低聚糖的制备有一定影响,其中魔芋精粉浓度和加酶量影响较大,反应温度影响较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的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制备甘露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精粉浓度2%;加酶量为6400U;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7 h.在此条件下甘露低聚糖的得率为30.8%.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开发魔芋精粉的功能价值,通过利用葡甘聚糖酶,对水解魔芋胶制备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底物浓度、酶添加量、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酶解工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葡甘露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0 g/L,酶添加量80 U/g,反应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还原糖转化率为93.21%。通过酶解魔芋葡甘聚糖的工艺改良,为其增加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解法从魔芋精粉中提取葡甘露低聚糖水溶液,通过喷雾干燥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粉,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确定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变性淀粉添加量为10%、葡甘露低聚糖水溶液固形物浓度为35%、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80℃时,喷雾干燥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喷雾葡甘露低聚糖的出粉率为86.12%,水分含量为4.57%。  相似文献   

4.
β-甘露聚糖酶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LW-1所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胶进行水解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酶解的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150g/L,加酶量50IU/g(魔芋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h。所获酶解产物经薄板层析和HPLC检测,主要为低聚糖以及少量单糖。再利用酵母发酵法去除其中的可发酵性单糖,最终产物为100%的(魔芋)葡甘露低聚糖。  相似文献   

5.
野皂荚多糖胶酶法制备半乳甘露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β-甘露聚糖酶水解野皂荚多糖胶制备半乳甘露低聚糖的工艺条件以及水解产物中寡糖的组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酶解过程影响较大,而pH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酶法制备半乳甘露低聚糖的最佳工艺:底物浓度4.0%,加酶量700U/g,水解温度65℃,反应体系pH 6.5,水解时间8h.水解液平均聚合度为5.6,经TLC检测,水解产物主要为二糖以上的寡糖,HPLC分析表明,产物中半乳甘露低聚糖纯度达到74%.  相似文献   

6.
以β-甘露聚糖酶酶解的魔芋葡甘露低聚糖和未酶解的魔芋胶为主要原料,添加速溶红茶粉,制备红茶风味的魔芋悬浮饮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魔芋胶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葡甘露低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浓度25%(w/w)、β-甘露聚糖酶酶添加量150U/g、pH5.5、45℃,酶解600s,魔芋胶水解率为50.4%,酶降解的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粘度为14.3mPa·s。以魔芋胶和魔芋葡甘露低聚糖制备的无糖悬浮饮料优化配方为:木糖醇10%,柠檬酸0.15%,琼脂0.1%,CMC0.1%,酶解物魔芋葡甘露低聚糖0.9%,魔芋胶0.3%,速溶红茶粉0.15%。  相似文献   

7.
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从种植魔芋土壤中定向筛选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并研究了该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为G1,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确定魔芋低聚糖制备的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50 U/g魔芋葡甘聚糖(KGM),酶解pH值 6.5,酶解温度55 ℃;当KGM质量浓度为10 g/L,酶解时间2 h时,还原糖转化率为51.6%;当KGM质量浓度为30 g/L,酶解时间4 h时,还原糖转化率仍可达到46.9%,表明该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利用薄层层析(TLC)定性分析酶解产物主要为三糖及三糖以上的低聚糖。该研究为实现酶法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β-甘露聚糖酶水解20%魔芋粗粉制备魔芋甘露寡糖并对其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在工艺研究中对反应的pH值、温度、酶添加量、时间等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250IU/g,pH值6.5,45℃条件下,酶解50min,寡糖得率为35%.魔芋甘露寡糖的粗产物经硅胶薄层层析(TLC)分离表明,三糖、四糖含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能应用于葡甘寡糖制备的新型β-甘露聚糖酶,利用半纤维素降解高效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E-91高产的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纯度95%)。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魔芋胶酶解工艺条件,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酶解产物。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最佳酶解工艺组合为魔芋胶质量浓度0.33 g/100 m L、加酶量6 U/g、酶解时间1 h、酶解温度60℃,在该条件下魔芋胶水解率为35.96%;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产物为二糖以上的寡糖,且主要介于二糖与六糖之间。该新型β-甘露聚糖酶用于葡甘寡糖制备,其工艺具有加酶量少、酶解时间短、产品纯度高等优势,在功能性食品制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瓜尔胶为原料,采用β-甘露聚糖酶酶法制备半乳甘露低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对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和验证.结果表明,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瓜尔胶浓度0.5%,加酶量20 IU/g,pH 6.0,50 ℃,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酶解率为24.2%,平均聚合度为4.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发现,酶解产物是以二糖为主要成分的半乳甘露低聚糖.  相似文献   

11.
酸酶结合法制备葡甘露低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酸酶结合的方法制备葡甘露低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酸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5℃,HCl浓度0.07 mol/L,酸解温度85℃,加酶量6000 U/g,底物质量浓度80 g/L.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酸解时间>酶解温度>HCl浓度>酸解温度>加酶量>底物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甘露低聚糖与硫酸锌为原料制备甘露低聚糖锌配合物.以甘露低聚糖锌配合物中锌离子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查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运用紫外光谱(UV)和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振荡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h、加入硫酸锌量为16.5mL、pH值为5.5时反应结合率最高,甘露低聚糖与锌离子发生结合的部位在羟基上.  相似文献   

13.
β-甘露聚糖酶低限度水解制备适度黏度魔芋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精粉进行低限度水解,得到适度黏度的魔芋胶,改善了市售魔芋胶黏度过大在食品工业生产中不易操作的缺陷,并实现魔芋胶产品标准化。确定酶解的最适条件为:温度55℃,魔芋胶质量分数12%(去离子水配制),加酶量为3.0U/g,酶解时间12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魔芋胶的黏度在1 800~2000 mPa.s,分子量在105~107范围内的分布为91.01%,仍为大分子多糖,此水解为低限度水解。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碱性甘露聚糖酶,以魔芋、槐豆胶、瓜尔胶与田菁胶为原料,制备甘露低聚糖。比较了酶对底物水解反应动力学,对低聚糖制备过程中的水解液进行了还原糖测定,并通过质谱对最终酶解液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魔芋与槐豆胶为甘露聚糖酶的最适水解底物,水解8h后,还原糖得率稳定,可作为甘露低聚糖生产的指导依据。酶解24h后,魔芋、槐豆胶、瓜尔豆胶及田菁胶的主要产物分别为二糖至九糖、五糖至十糖、二糖至十糖和二糖至十糖。利用酶法生产甘露低聚糖的方法具有水解过程简单、产物聚合度低、纯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田菁酶法生产功能性寡糖——半乳甘露寡糖,进行了不同加酶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底物浓度和不同pH值对田菁胶水解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选用L16(54)正交方式进行田菁胶水解工艺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还原性糖基得率影响的顺序为:时间温度底物浓度酶量pH值,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8.0 h、反应温度65℃、底物浓度2.0%、酶量20 U/g和pH值7.0。实验测得还原性末端糖基得率平均值为17.85%,平均聚合度为5.6。  相似文献   

16.
魔芋葡甘露聚糖的酶水解工艺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E-56菌株所产高活力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法制备甘露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胶质量浓度240 g/L(去离子水配制),加酶量为120 U/g,50 ℃酶解8 h.在该工艺条件下,酶解液中葡甘露低聚糖的平均聚合度(DP)在1.8~1.9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β-甘露聚糖酶在催化降解魔芋葡甘聚糖的过程中酶液浓度、缓冲液pH、温度、底物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降解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同时得到各种不同分子量范围葡甘聚糖降解产物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各因素对降解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液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时间,对分散系数D值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液浓度〉温度〉pH〉底物浓度〉时间。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105-110
为了探寻利用复合酶制备低聚甘露糖的最佳工艺,基于β-甘露聚糖酶和β-1,4-内切葡聚糖酶对魔芋精粉的水解具有协同作用的原理,以耐高温的重组β-甘露聚糖酶(re Au Man5AN3C3)为主,辅以不同活性单位的高催化活性的重组β-1,4-内切葡聚糖酶(re Au Cel12A)对魔芋精粉进行水解。通过研究不同酶的添加比例、酶解p 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获得复合酶最佳的复配比例及酶解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保护剂对复合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解魔芋精粉制备低聚甘露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去离子水配制的30 g/L魔芋胶溶液,re Au Man5AN3C3和re Au Cel12A配比为1∶1.5(前者为60 U/g魔芋精粉),水解温度为60℃,水解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魔芋精粉的水解率可达65%。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魔芋精粉经酶水解后产物主要是二糖以上的寡糖,且主要介于二糖与六糖之间,无单糖的产生。在有保护剂存在的情况下,复合酶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其残余酶活均能超过85%。  相似文献   

19.
以甘露低聚糖和亚硒酸为原料制备硒化甘露低聚糖。以硒含量和硒转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亚硒酸量、硝酸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运用紫外(UV)和红外(IR)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亚硒酸0.5 g、10%HNO3 2 m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利用自主构建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Auman26A所产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粉制备低聚葡甘露糖的工艺条件。以底物魔芋粉的水解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酶法制备低聚葡甘露糖的酶解条件如下:加酶量60 U/g,酶解温度40℃,魔芋粉质量浓度30 g/L,酶解时间5 h。魔芋粉水解率和酶解液还原糖质量浓度分别为53.3%和10.45 mg/m L。超滤后的酶解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知组分主要以低聚葡甘露糖为主,其中还原性单糖占9.83%,二糖以上的低聚葡甘露糖占9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