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滩坝砂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及沉积动力学分析,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滩坝砂体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与浪基面控制了滩坝砂发育范围,古水动力控制了滩坝砂的相分异,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滩坝砂的叠置样式.油源是滩坝砂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是滩坝砂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高邮凹陷阜三段滩坝砂体广泛发育,是隐蔽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统一湖盆沉积模式指导下,基于系统的全区钻井砂体对比、岩心观察及沉积体系分析,研究了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成藏模式及圈闭描述方式.根据滩坝砂体成藏条件及现有地震资料条件,优选南部断阶带肖刘庄地区,开展砂体建模、测井响应建模、地震响应建模、地震相识别、有效砂体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缓坡带滩坝砂储层描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营凹陷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体储层发育和展布规律复杂,一直是勘探的难点。通过对东营凹陷缓坡带的研究,建立了古地貌分析储层展布区带、地震属性分析描述追踪滩坝砂储层、油气成藏分析确定部署方案的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技术流程,形成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相似背景”的分离、地层切片分析、超道数据分析、波形分析等一系列适用于滩坝砂体油藏描述的配套勘探技术,并在梁108等多个井区取得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4.
为了低渗透滩坝砂储层压裂改造的经济高效,建立一套压前评价决策方法。压前评价将数理分析与工程经验相结合,综合考虑了影响压后产能的储层性质,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物性参数和施工参数对压后产能的影响规律,指志区块内其他井的压裂方案设计。分析了关键的影响因素,并指出了施工参数的影响规律和最佳取值范围。实践表明:压前评价设置5个等级的评语,结果与实际相符;研究内容为滩坝砂储层的压裂改造提供了评价和决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沙中构造带西段历经三十多年勘探,虽然有一定的储量发现,但是储量规模普遍较小。在对该构造带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勘探区的沙中构造带西段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圈闭条件差及沙河街组储层发育欠佳,且西次洼与南次洼生烃能力存在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构造对沉积体系影响的研究,认为沙中构造带西段局部构造转换带及北侧近物源方向是优质储层富集的有利部位,且圈闭条件较好,勘探潜力较大,是该区取得突破的最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四十里城斜坡带滩坝砂成因探讨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焉耆盆地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识别出了滩坝砂体沉积组合,这些滩坝砂体与有效烃源岩共生,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具备良好的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且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和破坏较弱,后期保存条件好。加强对四十里城斜坡滩坝砂的综合勘探,有望打开焉耆盆地一个全新的勘探领域。综合研究认为,除了充足的物源、较好的水动力条件和适合滩坝砂发育的古地貌控制外,该区滩坝砂体的发育还与坡折带以及强制水退沉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辽河滩海地区笔架岭构造带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加快笔架岭构造带油气勘探和开发进程,对该区天然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区内具有天然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天然气为陆源有机气兼有煤成气的特征;天然气的成藏模式可分为箱内和箱外两种,其中箱内成藏为区内油气聚集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阳地区沙一下亚段滩坝砂体分布规律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等问题,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砂体发育,且具"多跳一悬式"粒度特征和与碳酸盐岩滩坝、滨浅湖泥交互沉积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滩坝砂体的形成与物源供给、古地貌和湖岸线密切相关,且滩坝砂体经历了低位、湖侵、高位3个体系域时期,不同体系域时期砂体的规模、大小和分布不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滩坝砂体沉积模式,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鹏云  孙建孟  邓志文  林磊  王军 《石油物探》2022,(2):339-347+363
滩坝砂储层因其储层物性差、单层厚度薄等特点而导致产能预测较为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数据和模型双驱动的井震结合产能等级划分方法。通过机器学习中的降维算法结合聚类算法,并利用聚类算法中的肘部法确定最佳聚类数,进行储层测井产能等级自动划分。首次在平面径向流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产能等级指示模型,为地震属性横向预测提供井点刻度。以胜利油田W工区为例,利用最小二乘法推导出了测井产能等级指数公式,计算了10口井目的层单井产能等级指数。对提取的多种地震属性在井点处的属性值与测井产能等级分类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优选了3种与产能等级指数显著相关且两两之间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了地震属性融合的储层产能等级指数平面图,经3口验证井检验,产能等级指数平面图与实际产能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测井产能等级划分的地震属性横向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靶区储层产能等级。  相似文献   

10.
七泉湖构造带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构造形成和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控制七泉湖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生储盖的配置、古构造的形态、圈闭与烃源的配置关系,其中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其通过沟通油源、形成圈闭和破坏油气藏等作用控制油气成藏。对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总结了七泉湖构造带油气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鲁克沁构造带二叠系稠油油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克沁构造带二叠系梧桐沟组稠油油藏的勘探突破,证实了该区为多层系油气富集带,勘探层系的重点由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向二叠系拓展,油气藏类型由构造型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研究表明,梧桐沟组稠油油藏为斜坡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局部受断块控制,主力含油层为Ⅰ砂层组和Ⅲ砂层组,油气成藏受控于低凸起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印支期古凸起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切割至深部烃源岩的深大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控制了油藏的规模。围绕鲁西、库木低凸起寻找大型扇三角洲砂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沙南凹陷是渤海西部海域潜在的富生烃凹陷,但油气的发现量与生烃量差距甚远,成藏特征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文中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运移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作用通过控制凹陷的构造格局来影响烃源岩的演化和分布,同时又控制和影响圈闭的形成、砂体的发育,源-圈-砂共同决定油气的聚集成藏。近源找砂,"自生自储型"砂体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勘探方向。依靠油气初次运移近源成藏,沿断层面侧向及垂向复合输导是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钱志 《断块油气田》2011,18(1):59-61
永3断块位于东营凹陷东北部永安镇油田南部,是一个多油源汇集的地区,近年来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充分显示了在这类复杂断块区进行深度开发的巨大潜力,本次研究在目的层段沙二下油气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气来源、储层特征、运移通道以及圈闭类型,圈定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查明了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的规律,认为永3断块具有优越的成藏地质条...  相似文献   

14.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邮凹陷联邵地区戴南组已钻的40多口井开展砂体和油藏解剖,分别建立了两个地区的砂体地质模式和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发现:联盟庄、邵伯地区戴二段分别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沿河道延伸方向呈指状展布,砂体连通性较好,油气成藏与富集主要受构造控制,成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戴一段沉积时期,联盟庄地区主要发育滩坝砂体及受地震影响的沉积砂体,砂体沿汉留断层的走向呈“片”状展布,油气成藏与富集主要受砂体控制,成藏类型主要为断层-岩性油藏;邵伯地区已钻井揭示砂体类型主要为近岸水下冲积扇扇根砾岩、含砾砂岩和扇端薄层粉砂岩,推测在扇根与扇端之间发育有较好的扇中砂体,可形成扇根砾岩遮挡,扇中砂体为储层的扇控型油藏或断层-岩性油藏。根据研究区建立的砂体和成藏模式,结合储层地震预测结果,在联盟庄和邵伯地区分别钻探了 LX38和 SH20井,均获得成功,取得了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5.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洛瓦底盆地是缅甸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西部深坳带是主要含油气区,始新统发育朗欣组、塔本组和尧河组三套烃源层,为钦敦凹陷、沙林凹陷和皮亚凹陷的主要供烃层系;中新统标贝组为三角洲凹陷的主要供烃层;始新统塔本组、蓬当组及渐新统和中新统砂岩储集体发育。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成藏和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成藏为其主要油气成藏模式。烃源条件、输导体系及油气运移方向控制了油气富集,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发育数十个油气生成和运聚相对独立的凹陷,各凹陷油气大规模运聚成藏时期及期次不尽相同。以大量统计资料和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分析为基础,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区主力层系的油气成藏时期及期次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油气成藏期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源于古近系的油气主要存在两期成藏,即古近纪末期(早期)和新近纪中期—第四纪(晚期),以晚期成藏为主;从盆地边缘凹陷向渤中凹陷,主成藏期逐渐变晚,由早期成藏为主演变为晚期成藏为主,成藏期具有早期成藏—两期成藏早期为主—两期成藏晚期为主—晚期成藏的演变特征;纵向上,从下部至中部再至浅部含油气层系,油气主成藏期总体具有早期—两期—晚期的变化特征。新生代凹陷沉降史控制了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史,进而控制了不同地区油气成藏期的差异,凹陷沉降类型与凹陷主成藏期类型相对应,古近纪末剥蚀厚度与新近纪-第四纪补偿厚度控制了成藏期的主次,补偿厚度越大,晚期成藏特征越明显;主生烃期决定油气主成藏期,来自孔店组、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分别以早期、晚期成藏为主,而来自沙四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多具有两期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平昌—阆中地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但其油气勘探潜力长期被低估。通过对沉积、生油、储集及压力条件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中下侏罗统具有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聚集成藏的特征:①早中侏罗世处于湖水广布的繁盛期,烃源岩与储集岩交互叠置;②烃源岩质优、层厚,已大量生烃;③砂岩和介壳灰岩储层致密,且发育泥页岩油气层;④溶蚀孔洞缝的发育使致密储层的储集性能得到有效改善;⑤油气层普遍高压,油气连续型聚集成藏。因此,若在该地区遵循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思路,针对滩坝砂岩和介壳灰岩致密储层,采用水平井、加砂压裂等工艺技术,则有望实现侏罗系油气勘探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春光探区为源外成藏区,油源为东部昌吉凹陷和南部四棵树凹陷的二叠系和侏罗系,白垩系油藏主要为地层不整合油藏,包括重质稠油和中质油油藏。通过油源条件研究,确定了白垩系油藏的油源特征;通过输导体系研究,确定了不整合和断层组成的白垩系输导格架;通过沉积储层特征研究,确定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滩坝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通过成藏期次研究,确定了白垩系油藏两期成藏,后期被断层破坏稠化的成藏期次。综合研究认为,高效的输导体系、各砂组地层尖灭线展布范围和优质储层是白垩系地层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