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14-18块是位于海1块北部断层附近的复杂小断块,针对该块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井网不完善、长期低速开发的现状,开展了构造精细研究、测井二次评价、注采井网优化等研究,确定了分层系开发思路。实现新增含油面积0.33km~2,新增地质储量151.3×10~4t,部署实施加密调整井14口,断块日产油达到105t,采油速度1.36%,复杂断块得到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老新油田位于潜江凹陷南部老新鼻状隆起,被一系列断层切割形成断鼻或断块构造,属于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1989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由于储层物质基础差,注采平面矛盾突出,剩余油挖潜难度大,开发效果逐年变差,迫切需要加强储层精细研究,挖潜油藏潜力,改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深化油藏认识,以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为基础,结合构造特征、目前井网形式和油水井生产资料对老新油田各个砂体的含油边界、井网控制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各个砂体的潜力,指导油田下步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卫42断块油藏埋藏深、物性差、储层沉积环境和砂体连通状况不清、平面非均质性强、注水困难、井网不完善,开发效果差。以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动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油藏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规律。油藏剩余油类型主要有层间干扰型、构造高部位型、注采不完善型和透镜状砂体型。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剩余油的不同类型,开展了滚动扩边、层段重新组合以及调整注采井距和井网密度等油藏工程研究。实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的井网优化和井网加密等措施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模式及其内部夹层、韵律特征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问题,基于野外露头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研究,对山西大同铁路桥剖面中侏罗统云岗组砂质辫状河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出9个岩相类型,确定出河道砂体、心滩砂体和边滩砂体等3种成因砂体,通过精细解剖剖面砂体和详细研究现代河流沉积特征,将边滩砂归入辫状河河道主要成因砂体中;同时结合砂体4、5级构型界面特征及注采井网部署情况,建立了9种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结果可对云岗组砂质辫状河储层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兴油田阜三段油藏为典型的中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初期采用大井距基础井网、长井段合注合采,油藏长期处于"注不进、采不出"低效开发状态。针对开发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细分层开发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主力断块整体细分、小断块注采完善及滚动扩边的开发新思路,对油藏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油藏日产油水平由15↑58 t/d,增加可采储量22.8×104 t,提高采收率6%,综合调整取得初步成功,为条带状复杂断块油藏有效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洪湖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中部,具有构造破碎、断块复杂、含油面积小等特点。受断块构造格局制约,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平面调整难度大。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及油藏精细描述,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策略。  相似文献   

7.
精细构造研究是完善注采井网的基础。对断块油藏而言,构造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各项资料的积累,构造认识得以不断深化,注采井网得以不断完善,开发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研究内容主要分三个过程:首先是精细油藏描述,进行地层及小层对比与划分研究、构造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研究和建立三维可视化油藏模型;然后,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油藏开发状况分析、剩余油定性研究、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剩余油潜力分析,结合油田开发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效果,明确下步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藏在我国广泛分布,地位重要,但其油气分布复杂、开发调整难度较高。为探讨此类油藏调整思路,以柴达木盆地砂西N1—N21复杂断块油藏为例,采用以构造为核心的油藏精细描述,通过应力分析确定油藏构造格局、多方法联合精细地震解释和成图较好地体现了油藏构造特征。以油砂体预测为核心的油藏评价,通过沉积相研究预测砂体分布,基于构造格架以断块为单元预测油砂体分布,进而以油砂体为单元进行油藏评价。以增加动用程度、完善注采关系,特别是以主力小层的注采完善为核心的油藏开发调整方向,适应于该类油藏的特点,为稳定油藏产量,提高采收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W51断块构造区域位于濮城油田中央隆起带濮城、文留和卫城三个构造的结合部,是被多期断裂系统切割而形成的一系列构造截然不同、含油差异较大的复杂断块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纵向上主要发育沙二上、沙二下二套含油层系,地质储量9 30×10<'4>t.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井况恶化,注采关系不完善;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强,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快;合采井多,对开发的影响日益加大.通过剩余油分布规律及配套挖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指标明显改善,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扶余油田西5-8区块为裂缝性中高渗透砂岩构造油藏,开发历程近50年,经历了溶解气驱、注水、三次规模化加密调整5个开发阶段,至2012年区块水驱开发效果变差,注采矛盾突出、无效水循环严重。通过单砂体刻画、水驱规律、剩余油、井网适应性及注采结构评价等方面进行精细水驱论证,创新实施双井点细分注水井网模式,细分注采层段优化,有效实现了高渗储层控水,中低渗储层扩大波及体积注采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区块日产油量由19.9t上升至31t,含水下降,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油田断块油藏地质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压裂措施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低产低效区块整体开发效果,运用压裂工程与油藏地质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复杂岩性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精细解释,明确了油田开发后期区域动态应力场变化规律;采用非对称全缝长人工裂缝模拟技术,并结合水流优势流场,进一步优化多分支裂缝压裂施工参数,实现油田整体有效动用。现场应用12个区块161口井,油井累计增产18.05×10~4 t,水井累计增注70.90×10~4 m~3,水驱控制程度提高了18.5%,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锦100断块区的开发矛盾,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重新解释工作,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资料进一步落实区块构造,确定油气有利区。利用钻井资料研究砂体纵向上和平面上分布规律,对重点含油层位进行小层沉积相研究,通过小层对比,预测储层分布及油层发育,确定油藏类型,对单井产能进行评价并确定油层产能,根据评价结果,部署2口开发井,试采后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己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2]。油田开发实践表明,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地下储集层中还存在较多剩余油富集区,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仍然较大。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生产动态等等。地质因素属于内因,开发因素属于外因[6-7]。它们的综合作用就导致了目前剩余油分布的多样化、复杂化。本文针对文明寨油田构造极复杂、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征,深入研究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描述与预测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含水期极复杂断块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的理论体系与配套挖潜技术。其做法对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八面台油田单井产能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表明,八面台油田油井产能主要受断层、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控制。对于构造油藏,位于断层上升盘的油井在投产初期要比位于下降盘上的油井产油量高、含水低、开发效果好。同时,高产井主要分布在距离断层50~100m的范围内,油井距离断层越远。获得高产井的概率越小,获得低产井、特低产井的概率就越大。岩性油藏的单井油气产能主要受沉积砂体控制,八面台油田部署在分流河道砂体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好,而位于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无机复合防砂剂的研制及其在垦东32断块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垦东32断块属于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以前曾应用高温腹膜砂防砂,效果差。针对该地区油层埋藏浅和温度低的特点,采用室内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适合该区块的无机复合防砂剂。对现场6口井进行了试验,每口井地层充填量为8—12t,携砂比为15%-25%,施工压力5—20MPa。6口井均取得了成功,累积产油量为4392t,截至目前平均有效期已达到230d。该防砂工艺也可以解决类似油藏的防砂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王庄油田大古67块是一个深层、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平均空气渗透率9.6×10-3μm2,主要含油层系是二叠系石盒子组,从试油至今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稳产、加密调整增产三个开发阶段.开发上具有油井投产初期产能差异大、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储层物性差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开发探索总结出应用井网井距优...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沈95区块储层具有砂体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特点。采用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研究思路,在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该区块油藏数值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压力、含水率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地质储量拟合误差为4.2%,87%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小于6%。研究结果表明,沈95区块剩余油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断层的封闭性、井网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纵向上来看,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主力油层的Ⅱ4—Ⅲ2小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现井网未波及区、断层封闭性较强地区及微构造高部位,多呈孤立状和条带状。  相似文献   

18.
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钻井完井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小断块储量小,利用常规技术开发,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需要进行立体开发。胜利油田Y3-1断块区,含油面积1.5km2,地质储量719.5×104t。断块小、油层多、非均质强、油水关系复杂,将跨断层水平井、绕锥水平井、跨断块多靶点复杂结构井与完井固井方式及开采技术相结合,立体优化,提高采收率。在完井固井方面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提高了一、二界面的水泥胶结质量,满足了立体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宋明水 《石油学报》2021,42(1):128-142
胜坨油田是渤海湾盆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自1963年勘探发现以来,经历了勘探初期的快速探明、快速建产;勘探中期的高速开发、高产稳产;勘探后期的理论技术创新拓展勘探领域、高含水油藏精细开发技术攻关提升采收率,保持油田产量缓慢递减等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储量增长.至2018年底,勘探开发历程已达50余年,累...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油藏生产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到气顶底水锥进和水力压裂的实际情况,对韦8断块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油藏描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全油藏的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油藏的开发生产历史进行拟合,分析油藏开发生产特点。并利用典型井组研究开发层系组合、水平井-直井组合井网和注水条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渗透率、原油黏度、有效厚度、井排比、穿透比、注水温度、注水速度、注采井距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得出了韦8断块开发矛盾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