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化工》2021,50(2)
考察了筛选出的3株石油降解菌C3 Pseudomonas putida、C4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C5 Sphingomona sp.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研究了3株菌的复合菌、生物炭+复合菌、生物炭固定化复合菌等不同菌剂加入方式对含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株菌均能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C3、C4对饱和烃的去除能力较强,C5对芳香烃的去除能力较强,3株菌的复合菌对石油烃各组分的去除具有协同效果,30℃培养28d复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79.73%;生物炭与复合菌联用对石油烃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其去除效果CTBTB+BCTB;生物炭的加入有利于降解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其中生物炭作为固定化载体加入土壤对降解菌的数量增加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宜兴市前进河原水及底泥分别单独投加水体修复药剂、微生物菌剂及生物激活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动态水体修复实验研究对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硫酸铝/过氧碳酸钠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最高,可达88.9%,生物活性剂对总氮去除最好,最高去除率为72.1%;复合菌剂适合于去除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可达70.4%;自研菌剂对氨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外购菌剂,可作为新型水体修复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宜兴市前进河原水及底泥分别单独投加水体修复药剂、微生物菌剂及生物激活剂,通过实验室模拟动态水体修复实验研究对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硫酸铝/过氧碳酸钠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最高,可达88.9%,生物活性剂对总氮去除最好,最高去除率为72.1%;复合菌剂适合于去除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可达70.4%;自研菌剂对氨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外购菌剂,可作为新型水体修复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全面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举全国之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众多环境污染问题中,最难解决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最深的就是水体污染,由于水的可流动性,水体污染的扩散速度和扩散规模都不容小觑。由于我国当前的解决水体污染和环境设备已经无法跟上水体污染扩散的步伐,因此,许多饱含污染物的局部水体开始流入自然河流湖泊中,形成严重的黑臭水体现象。本文主要对解决水体黑臭现象具有良好的成效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工作原理以及制备工艺等内容作出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现场处理了大庆炼化公司含油废水,分别考察了不同pH及油浓度条件下,反应器对油的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下的游离细胞方法相比较,采用固定化技术后,不同pH对应的油去除率都有较大增加且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微生物对pH及其变化的耐受力显著提高;不同油浓度条件下,与并行的颗粒活性炭(GAC)反应器相比,对油、挥发酚去除率的提高达到20%,抗冲击负荷能力有较大提高.连续运行两个月后,分析表明固定化反应器中高效工程菌发生种群变化,优势菌由开始时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演变为芽孢杆菌,即最终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刘江红  徐瑞丹  潘洋  芦艳 《化工进展》2013,32(4):946-951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氮源和唯一碳源的4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R1、R2、R3、Y3。通过游离菌与固定化菌降解聚丙烯酰胺效果的实验数据比较,证明了微生物固定化法降解聚丙烯酰胺具有优势。因此,采用微生物固定法修复采油污水污染土壤,通过固定化颗粒的制备难易程度、强度、费用及对聚丙烯酰胺和原油的去除率等条件,比较了5种包埋固定化制备方法,考察了优选出的包埋固化法对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PVA+海藻酸钠+添加剂法得到的固定化颗粒强度好,操作简单,不易破损,且费用低,对土壤中聚丙烯酰胺去除率为79.5%,对原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8.7%。对筛选出的4种菌株鉴定得知R1为芽孢乳杆菌属,R2为微球菌属,R3、Y3为假单胞菌属菌株。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在氮污染地表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水中氮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氮污染地表水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鉴于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在含氮废水中的应用,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氮污染地表水的可行性,并探讨了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邓福 《广东化工》2010,37(7):218-220
介绍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方法,包括包埋法、吸附法、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对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与发展前景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利用喷雾干燥法对革兰氏阴性菌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以微胶囊产品的菌种存活率和产品的产出率为两个主要考察指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影响微胶囊菌种存活率及产品产出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60℃、进料速度12.50ml/min、主要壁材配比试剂a:试剂b为1:9、菌种用量为50ml时,微胶囊中菌种存活率可迭84.57%,产出率可达44.62%。微胶囊产品在室温条件下贮存6个月后,活菌数量仍有较大幅度增长,最佳实验条件下菌种增长量为149%。还对微胶囊产品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和生物炭通过协同作用可实现有机污染土壤的低碳、绿色修复。采用浸渍吸附法将强溶磷功能细菌(Enterobacter sp.)负载于生物炭,制备了基于固定化微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实验室小试实验和场地中试实验,研究验证了炭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强化修复某搬迁药厂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溶磷菌、生物炭以及基于固定化微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污染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从而促进土壤中特征污染物的降解。其中炭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效果最好,污染场地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减少50%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场地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固定化用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于固定化微生物的多孔陶瓷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研制的微米级多孔陶瓷材料的显气孔率在40~55%,气孔孔径为10~50μm,具有较高强度,适合固定化微生物之用。该材料的固定化微生物能力及水处理效果测试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考察固定化复合菌对近海河道黑臭水体中COD_(Cr)、NH3-N、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在黑臭水体pH值为7.01,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为2~3 mg/L,固定化复合菌投加量为6~9 g/L,反应时间为72 h时,净化效果较好,COD_(Cr)的质量浓度由初始100.00降至44.00 mg/L,去除率为56%;NH3-N的质量浓度由初始0.87降至0.03 mg/L,去除率为97%;TN的质量浓度由初始2.50降至1.00 mg/L,去除率为60%;TP的质量浓度由初始2.42降至1.01 mg/L,去除率为58%。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比了固定化复合菌、粉状菌、液态菌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剂去除效果按照由好变差的排序依次为固定化复合菌、液态菌、粉状菌,其中固定化复合菌的整体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分别利用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食用油、甘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分离筛选优势功能菌,在对优势功能菌复配的基础上构建微生物菌剂,并采用SBR装置考察了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效能。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优势功能菌分别为:葡萄糖代谢功能菌P1和P3,可溶性淀粉代谢功能菌K2和K4,乙酸钠代谢功能菌C2和C3,食用油代谢功能菌Z1和Z2,牛血清白蛋白代谢功能菌N1和N3,甘氨酸代谢功能菌G1和G4;功能菌群最佳复配质量比例为Z∶P∶G∶K∶N∶C=2∶3∶5∶1∶4∶2。与未投加微生物菌剂的SBR系统相比,投加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系统对城市污水中COD、TOC、NH4+-N、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1.82%、16.71%、56.06%和70.56%。通过微生物菌剂的投加,生物强化技术显著改善了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使系统中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道黑臭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普遍现象。本文应用某公司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武汉某条黑臭河道进行室内模拟净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实验中,菌剂投加量为3g时,对黑臭水体的COD、TN、TP、NH3-N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NH3-N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该菌剂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有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偶氮染料活性黑5为目标污染物,利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沸石作为复合固定化载体,对目标脱色菌群进行固定化,研究不同组分含量对固定化菌群脱色活性黑5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SA、PVA、沸石、CaCl2浓度分别为1%、6%、2%、3%时,脱色菌群固定化小球物理性能最佳。在此最优化条件下,固定化菌群对活性黑5(10-50 mg/L)在反应72 h的脱色率达到70%左右,说明固定化菌群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从处理含Cd(Ⅱ)废水的人工湿地基质层中提取微生物,经过重金属浓度梯度筛选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发现筛选后的菌群对Cd(Ⅱ)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吸附能力,菌种丰度依次为Lactococcus< Stenotrophomonas< Serratia< Pseudomona。将筛选后的微生物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制成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在pH=4~5、吸附时间48h、吸附剂用量(湿重)50g/L、Cd(Ⅱ)初始浓度100mg/L时,对Cd(Ⅱ)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1%±2%。通过吸附平衡研究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Cd(Ⅱ)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4.4mg/g。BET分析结果显示,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具有介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分析结果说明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具有丰富的重金属结合点 位,—COOH、—OH、—NH和—CH基团参与了Cd(Ⅱ)的吸附过程。固定化生物吸附剂重复使用3次能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显示出较高的经济实用性。水环境中常见阳离子对Cd(Ⅱ)竞争吸附影响顺序依次为Na++2+。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室前期筛选分离得到的海洋石油降解菌SI-JHS为供试菌,在不同包埋条件下对SI-JHS进行固定化以提高其对含油海水的降解率,考察了pH值、盐度和温度等海水环境条件对固定化小球降解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包埋剂选用10%(质量分数,下同)的聚乙烯醇(PVA)和1%的海藻酸钠(SA)混合液,交联剂选用含3% CaCl2的硼酸饱和溶液,包菌量为20%,活性炭添加量为5%时制备出的固定化小球成球性好,具有较好的传质性能和机械强度。SI-JHS固定化小球对含油海水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pH值7.0~7.5、盐度3%~4%、温度30~35℃。SI-JHS固定化小球对含油海水的降解率为97.8%,较游离菌提高了22.6%,固定化小球对海水中石油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辽宁化工》2021,50(6)
论述了铬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研究现状,之后介绍了不同修复方式的优势及局限性。此外,还重点阐述了典型修复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和其他修复植物,以及微生物修复方式中生物吸附和生物还原。最后对土壤铬污染生物修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卢彬  武肖媛 《过程工程学报》2018,18(Z1):122-128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用于高温堆肥对堆肥进程及期间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影响. 以牛粪与稻壳为原料,分别设置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了堆肥中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及有害气体(甲烷和N2O)排放量. 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加快堆体升温,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缩短堆肥腐熟时间,减少有害气体(甲烷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复合固定化微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加活性炭为载体,对硝化和反硝化细菌进行固定,开展硝化和反硝化试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氮条件,并分析内扩散影响,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菌体质量分数2.5%,活性炭比重为1%,温度32℃,pH 8.0,脱氮效率达88.35%;内扩散对反应影响可以忽略,可用Monod方程表示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参数vmax=2.47×10-3mg· L-1· s-1,Km =481.38 mg· 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