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濮凹陷断裂构造的复杂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东濮凹陷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作用,发育了NNE(或NE)向、NW向、近NS向和近Ew向等多组断裂构造,形成了不同的构造组合,而现今所呈现的是多期构造形迹叠加的结果.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构造图像.凹陷中断裂网络复杂程度的分形评价结果表明。分维的高值(大于1.5)条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与断裂的优势方向是一致的,而且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东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对深层重点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与解剖。从构造演化、大型封闭高压舱的形成及成烃演化条件三方面探讨了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进而分析了砂体发布、构造条件、次生孔隙发育带对深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东濮凹陷深层油气藏可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型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其中的构造型主要分布在隆起带,岩性型分布于洼陷中。砂体的分布直接控制了油气藏的位置与规模;构造条件是油气的另一主要控制因素;次生孔隙发育带成为深层油气的有效储集空间。这对东濮凹陷及相似地区深层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东濮凹陷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包括煤成气、油型气和混合气三种。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Ar^40/Ar^36比值、δ^13C1值、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氢同位素分布等地球化学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且煤成气的组分以干气为主。煤成气气藏主要分布在东濮凹陷北部的文留、户部寨和南部马厂地区的Es^4储层,油型气气藏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北部盐分布区的盐上地层中,混合气气藏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北部Es^3盐分布区和南部无盐区。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包括煤成气、油型气和混合气三种。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Ar40/Ar36比值、δ13C1值、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氢同位素分布等地球化学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且煤成气的组分以干气为主。煤成气气藏主要分布在东濮凹陷北部的文留、户部寨和南部马厂地区的Es4储层,油型气气藏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北部盐分布区的盐上地层中,混合气气藏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北部Es3盐分布区和南部无盐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精细油源对比、气源对比,明确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方里集构造带的油气来源;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光性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确立了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恢复了油气成藏过程。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沙三段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相近,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沙二段和沙三段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为断层输导成藏。沙三段油包裹体荧光下呈蓝色,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30 ℃~140 ℃,原油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距今1~3 Ma)。根据山西组—本溪组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煤成气的成藏期为东营组时期,早于原油的成藏时间。油气成藏过程恢复表明:在东营组中期至东营组剥蚀期间,煤成气通过断层输导,形成沙二段气藏和沙三段早期气藏;在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就近充注于沙三段气藏中,形成了沙三段油气藏。方里集构造带具有“双源两期”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图案型痕迹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的细粒浊流沉积物中发现了图案型痕迹化石,确认属于耕作迹中Paleodictyon古网迹属痕迹化石中的P.(Glenodictyon)(窝网迹)和P.(Squamodictyon)(鳞网迹)2个亚属.通过与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对比,认为研究区发现的样本为海相痕迹化石,这就证明研究区在古近纪时期存在海洋环境.这是佐证东濮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在古近纪存在海侵的重要证据,对这一盆地的古环境分析及未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二叠系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制约了储层研究,有效储层主控因素与物性下限有待进一步确定。通过分析沉积相、成岩作用等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明确了有效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沉积相直接控制了储层原始物性,河道亚相、分流河道微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的砂体物性较好,单层厚度大,利于储层发育,分流间湾中的砂体物性较差。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要作用;两次大规模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溶蚀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利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及试油、压汞等资料,采用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及压汞参数法确定了二叠系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4.8%,渗透率下限为0.04 mD。  相似文献   

10.
大洼—昌图凹陷的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洼-昌图凹陷是铁岭-昌图盆地内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是在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一个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早断晚拗型凹陷,依其构造及沉积特征,并结合我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特点将其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凹陷的孕育期,断陷期,坳陷期及萎缩消亡期,并运用板块理论对其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探讨,最后通过构造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指出有利的勘探部位。  相似文献   

11.
植物活动痕迹与作为生态系统痕迹化石的古土壤(Paleosol)关系密切,两者都是现代痕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东濮凹陷油气区钻井岩芯中获得的资料,对植物根迹和古土壤作了环境分析,指出其在辨别海相,非海相,层序界面,古地理,古气候方面的显著作用,为油气储层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2.
植物活动痕迹与作为生态系统痕迹化石的古土壤(Paleosol)关系密切[1],两者都是现代痕迹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东濮凹陷油气区钻井岩芯中获得的资料,对植物根迹和古土壤作了环境分析,指出其在辨别海相、非海相、层序界面[2]、古地理、古气候方面的显著作用,为油气储层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3.
风暴沉积是一种特殊的事件沉积,反映了区域特定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通过区域古地理研究和精细地层对比,探讨了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浅湖风暴沉积证据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风暴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湖盆沉积层序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气候频繁变化导致风暴沉积广泛分布、多期发育;风暴沉积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早期发育在深水区,而到沉积晚期分布范围扩大;风暴沉积一般发生在每期砂组的边界附近,作为短期、等时的一种事件沉积,可以用来作为层序划分的辅助标志;研究区风暴沉积模式主要有I类和II类两种;I类风暴沉积为类深水风暴沉积,发育A—D段沉积的类鲍马序列层序,但粒度要较深水风暴沉积细得多,多见于漫湖沉积环境相对深水区;II类风暴沉积不发育I类风暴的B和D段沉积;风暴流在风暴停止时越靠近湖盆中央,其沉积特征就越类似深水风暴沉积,反之则越类似II类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断层活动,油气生成排出和盖层封闭性形成历史分析,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演化及其特征,得到嫩江组末期,明水组末期和早第三系末期是松辽盆地北部中线层含油气系统这扩大的时期,造成扶杨,萨,葡,高和黑帝庙油层形成的“一源多层”和“一层多源”的油气成藏与分布特征,油气运聚成藏模式随含油气系统的演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低孔低渗砂岩是东濮凹陷沙三段的主要储层,储层中与断层相关的裂缝十分发育,是形成优质储层甜点区的重要因素。为阐明断层相关裂缝的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利用大量岩芯、地震、成像测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的断层相关裂缝基本特征、主控因素、发育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断地比定量预测了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东濮凹陷沙三段断层相关裂缝主要走向为NNE向、NE向,形成于沙三晚期和东营晚期,与主控断层在力学性质和形成时间上具有一致性;断层相关裂缝的发育程度随着距断层距离的增大呈指数递减,且断层上盘裂缝线密度要高于下盘;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裂缝带宽度与主控断层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断层相关裂缝可显著提高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断地比大于10的区域为裂缝发育区;采用断地比参数法预测出5个致密储层裂缝甜点区。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造成郯庐断裂由左旋向右旋走滑转变,渤海湾盆地东部各个凹陷对该构造事件响应明显,盆地西部的东濮凹陷是否受其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直接影响东濮地震解释方案的制定。结合三维地震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兰聊断层的控盆特征;根据雁列断层组合演化与区域年代资料,探讨雁列组合与区域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通过低序级断层走向统计,明确该区新生代所处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兰聊断层西部分支是控制东濮凹陷整体结构的关键断层;雁列断层组合形成时间与区域右旋走滑耦合性差;东濮地区古近纪应力场稳定,未见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前后的明显差异;拉张应力是东濮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动力,右旋扭应力对该区构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最富集的留西—留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新近系地层水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新近系地层水的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分布特征,揭示了该区新近系地层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异常与油气运移、油气分布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留西—留北地区新近系整体上发育低矿化度的NaHCO3型地层水,地层水矿化度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水化学类型由HCO-3-Cl--Na+型过渡为Cl--HCO-3-Na+型; 在油源和断裂条件良好的条件下,新近系地层水异常与油气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新近系油气主要在地层水矿化度高于背景值、水化学类型异常及油源断裂发育的地区富集,同时新近系高矿化度Na2SO4型或MgCl2型地层水对油气由深向浅的运聚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录井的角度对凹陷内烃源岩、储集层、生储配置、油气显示分布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主要含油层段储集条件不佳、生储搭配不理想,限制了该区成藏规模;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对沔阳凹陷勘探的建议:勘探目的层仍应以新下段和白垩系为主;在凹陷东北面寻找受断层控制的圈闭或凹陷斜坡带上有利岩性圈闭部位开展钻探。  相似文献   

19.
南堡凹陷断裂封闭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的开启与封闭性对油气的运聚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南堡凹陷内主要断层的主活动期统计分析,发现东营末期和明化镇中期是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采用模糊定量统计方法,运用构造主应力方向与断裂走向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各断裂在不同时期的封闭系数,综合分析断裂封闭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指出NE、NNE向断裂在东营末期,有利于油气聚集;NW-SE向断裂、近WE向在明化镇期,有利于油气聚集。滩海F2、F4、F7、F9断裂是今后评价油气聚集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20.
沔阳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新沟嘴组下段层序的低位体系域 ;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距离成熟烃源岩体最近的鼻状隆起带内 ;在成因上主要分布于侧向排烃为主、发育封闭型盖层的地区。杨林尾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