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矿场水力压裂多采取“携带液+支撑剂”施工工艺,携带液配制和运输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应对矿场突发事件能力也较差。自悬浮支撑剂实现了在线配制和注入,其滤失性及其对储层渗透率影响受到高度关注。开展了自悬浮支撑剂携带液滤失作用对岩心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恒速实验”条件下,岩心渗透率越大,滤失量越大,伤害率越小;破胶时间越长,滤失量越大,伤害率越小;破胶液对岩心渗透率影响程度与其黏度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破胶后残渣在多孔介质内滞留量和耐冲刷能力。在“恒压实验”条件下,滤失压差越大,滤失量越大,伤害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变化趋势。与“恒速实验”相比较,尽管“恒压实验”滤失量相对较小,但伤害率较大。3种覆膜材料对储层伤害率大小关系:疏水缔合聚合物>“中分”聚合物>胍胶。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对石英砂和耐碱树脂砂充填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结果表明,与弱碱相比较,强碱对石英砂溶蚀作用较强,颗粒破碎率较高,填砂裂缝导流能力降低幅度较大。与石英砂相比较,碱型对耐碱树脂砂溶蚀作用程度差异较小,对耐碱树脂砂填砂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程度差异不大。随闭合压力增加,石英砂和耐碱树脂砂充填裂缝导流能力下降,但降低幅度逐渐减小。与石英砂相比较,闭合压力对耐碱树脂砂充填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程度较小,裂缝导流能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运用API标准导流室和多功能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对多相流条件下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考察不同气液比、不同闭合压力、不同铺砂浓度下对不同粒径支撑剂的裂缝导流能力。结果表明:多相流的产生使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大幅度降低;铺砂浓度越高,多相流造成的导流能力损失越小;大粒径支撑剂可以减小高闭合压力下多相流造成的导流能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煤岩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煤岩长期导流能力测试实验受人为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煤岩自身的物理性质,实验中无统一单点承压测试时间,支撑剂组合选择单一。针对这些不足,运用裂缝导流仪对煤岩裂缝长期导流能力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中单点的最佳承压时间。研究认为长期导流能力受铺砂浓度和支撑剂类型影响很大,受支撑剂粒径影响较小:其中石英砂类支撑剂导流能力好,但却存在砂堵的缺陷;树脂包砂类支撑剂抗压性能良好,和石英砂配合使用既能增加导流能力,也能降低出砂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行研制的国家发明专利测试仪器,对地层煤板进行了支撑剂嵌入实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支撑剂类型、不同支撑剂粒径、不同铺砂浓度、不同闭合压力下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增大,石英砂的导流能力快速降低;铺砂浓度越大,支撑剂充填层抗压能力与抗破碎能力越强,裂缝导流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不同类型裂缝导流能力的差异及导流能力与围压的关系,利用渗流应力耦合拟三轴实验系统,展开页岩人造裂缝室内模拟实验,测定3种类型裂缝导流能力随围压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导流能力随围压增加而减弱,与围压呈负指数关系;张开裂缝导流能力对围压最敏感,相同围压下张开裂缝导流能力最小;剪切裂缝和支撑剂充填裂缝导流能力对围压敏感度相差不大,由于剪切裂缝具有自支撑作用,其导流能力与低支撑剂密度的张开裂缝导流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7.
根据沁端区块煤储层特点,进行支撑剂优选研究和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闭合压力下铺砂质量浓度、支撑剂粒径、支撑剂粒径组合、支撑剂嵌入等因素对煤岩层导流能力的影响,优选出了煤层压裂改造用支撑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随闭合压力的增加而降低,支撑剂粒径越大其导流能力越高,在压裂施工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多使用大粒径的支撑剂;沁端区块宜采用20/40目和16/20目兰州石英砂作为压裂用支撑剂,并确定了体积比为4∶1的支撑剂粒径组合方式;加大铺砂质量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降低支撑剂嵌入对导流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涪陵页岩储层改造主要采用混合压裂+组合加砂模式。其中,小/中/大粒径支撑剂的综合作用不仅是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关键因素,也是不同尺度裂缝系统形成有效支撑的重要保障。在页岩复杂缝网中,一方面可利用小粒径支撑剂好携带、粒径小的优势进入远端尺寸较小的分支缝中进行支撑,以提高整个裂缝系统的导流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小粒径支撑剂打磨射孔孔眼和梳理裂缝弯曲程度,减小摩阻,降低压力消耗,提高缝内净压力,利于形成复杂缝网系统。结合地质特征、压裂工艺需求及现场实践情况,对涪陵压裂用小粒径支撑剂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类支撑剂具有降低摩阻、封堵微裂缝和支撑分支缝等作用,对于促进页岩储层复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压裂用VFM超疏水高分子覆膜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高分子膜自组装技术制备了VFM超疏水界面砂,研究了VFM高分子膜的表面形态和疏水结构,以及覆膜材料对压裂砂破碎率和单颗粒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水、煤油、江汉油田S106-1、S106-3、SG106井的原油和返排水在疏水砂柱中和空白砂柱中的渗透率对比试验,可知油井排水在疏水砂柱中的渗透率比原油的渗透率小得多。通过水油阻力比值(NFRR)评价实验研究了VFM超疏水界面砂的油相渗透性和控水性能。室温20℃、围压2 MPa VFM超疏水界面砂的NFRR值可达到5.37。支撑剂的短期导流能力受闭合压力和材料本身的影响最明显。VFM支撑剂导流能力最大,在室温20℃、围压50 MPa导流能力可达120 mm2·cm。  相似文献   

10.
滑溜水在裂缝中的携砂运移规律,对指导滑溜水压裂实践有重要意义。采用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拟装置,测试了不同注入参数组合的输砂剖面。结果表明,造缝滑溜水+70~140目支撑剂+8%砂比时,滑溜水携砂能力好,裂缝入口端未出现砂堤,支撑剂对裂缝的充填不充分;在低黏滑溜水+40~70目支撑剂+15%砂比和高黏滑溜水+20~40目支撑剂+20%砂比条件下,裂缝填砂量较大,深部裂缝砂堤较高,但裂缝入口处充填差;随着施工排量的增加,几种组合模式均表现出砂堤前缘距入口距离增大,前缘高度减小,平衡高度变化不大的情况。注入组合是影响砂堤形态的重要因素,不同注入参数组合模式对应的砂堤形态和表征参数相差较大,现场需对组合模式进行优化,提高入口处裂缝的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11.
商541低渗透砂岩地层压裂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商541低渗透砂岩地层,进行了压裂优化研究,分析了裂缝长度与增产倍比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地层厚度和地层渗透率情况下合理的前置液量、合理的携砂液量以及合理的支撑剂用量和砂比,为单井压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了八面河油田低渗疏松砂岩油藏面14区沙四段主力含油层4,5,6砂组层间应力差,通过优化压裂规模和控制缝高沟通主力含油小层,提高水平井压后产能。针对面14区沙四段低渗疏松砂岩油藏特点,采用低交联度低温破胶压裂液体系,实现端部脱砂压裂,适当增加支撑剂用量减少因支撑剂嵌入对疏松砂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现场应用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水平井压后产能是同区块定向井压后产能的3倍。  相似文献   

13.
膨润土浆液常作为地下工程双轮铣水泥土搅拌墙(CSM)的铣削液来改善土体搅拌均匀性和维持槽壁稳定。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膨润土水泥土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等特性随膨润土掺入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压汞试验分析掺入膨润土对水泥土微观孔隙特征的影响,探讨掺入膨润土后试样孔隙比的变化与水泥土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掺入膨润土可显著降低水泥固化砂土和粉土的渗透系数;掺入膨润土还能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砂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幅较水泥固化粉土试样更大;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孔隙比与水泥掺量的比值近似呈幂函数关系;膨润土能有效填充孔隙,同时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水泥土孔隙分布;掺入适量的膨润土可改善水泥土试样承强防渗效果,在固化粉土和砂土试样中膨润土的适宜掺入量分别为5%和2.5%~5%。  相似文献   

14.
压裂气井支撑剂回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裂气井支撑剂回流问题,从压裂气井支撑剂回流机理、回流预测方法和回流控制技术三个方面综述压裂气井支撑剂回流研究的进展。提出7种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基于增强支撑剂充填层的稳定性,其中表面增强技术和液体树脂技术对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无影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尿素、甲醛和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环保固沙剂,为固沙剂领域提供了新品种。采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化学组成分析,测试了固沙试样的抗风蚀性、保水性、抗压强度及耐水性,分析了不同浓度固沙剂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新型环保固沙剂能将沙土颗粒紧密粘结, 形成较大团聚体结构。喷洒5%的固沙剂的沙模,固沙试样的风蚀率达到0.02%,保水率达到70%左右,抗压强度达到25mm,耐水性达到2.46%,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work, the unified fracture design (UFD) is extend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th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in heterogeneous closed box-shaped tight gas reservoirs. Utilizing the 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and influence function, the dimensionless fracture productivity index is obtained and expressed in the function of proppant volume and fracture geometry at the pseudo- steady state. With the iterative method, the effectively propped permeability, kfe, is corrected using the in-situ Reynolds number, NRe.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new UFD extension to design the proppant volume and the optimal fracture ge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proppant volume for a certain reservoir. The small aspect ratio (ye/xe) and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need short and wide fractures to diminish the non-Darcy effect. On the contrary, long and narrow fractures are required for the large aspect ratio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 small proppant volume is prone to creating long fractures, while a relatively large proppant volume creates wide fractures. The new extension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vious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design the following fracture parameters of th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heterogene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with the non-Darcy effect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多孔地质聚合物的力学强度和隔热性能,分别以双氧水(H2O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发泡剂和稳泡剂,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由钛酸钾晶须改性的偏高岭土基多孔地质聚合物材料,对其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发泡剂和稳泡剂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5%时,孔结构分布均匀,总孔隙率最高可达51.6%,平均孔径为0.87 mm,其抗压强度为3.63 MPa;随着钛酸钾晶须质量分数从0.0%增至10.0%时,其最高抗压强度可达4.11 MPa。在钛酸钾晶须质量分数为20%时,其最低导热系数可达0.048 W/(m?K),相比于空白样,抗压强度提高了13.22%,导热系数降低了80.80%。钛酸钾晶须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多孔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和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