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考察以不同原料为底物时,在液化前添加植酸酶对液化粘度、DE值及后续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以全玉米粉为发酵底物,配料浓度为30%,植酸酶加量为10U·g-1干基时,液化及发酵效果最好,乙醇浓度可达15.38%(V/V),残糖指标相对也较低。使用全粉为原料时添加植酸酶对酒分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用响应面法和变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一种海洋黑曲霉生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碳源、氮源、温度、表面活性剂、接种量、装液量以及初始pH;随后选择Plackett-Burman(PB)设计挑选出影响滤纸酶活(FPA)的主要成分:麸皮和吐温-80(Tween-80);再通过爬坡实验,使麸皮和吐温-80浓度接近最大酶活区域;接着选择响应面分析快速有效地求得该菌株产耐盐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最后进行了变温培养实验确定适宜的稳定期培养温度。得到的优化发酵条件为:麸皮5.53%(w),玉米浆0.5%(w),磷酸二氢钾0.2%(w),Tween-80 0.197%(w),初始pH 5.0,接种量8%(mol),装液量40 m L,180 r/min,37℃培养2 d后继续28℃培养2 d。优化后的滤纸酶活为0.566 U/m L,与未优化时的酶活(0.283 U/m L)相比增加了94.5%。  相似文献   

3.
利用Trichoderma sp.W2所产的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及耐高温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 NCYC 587,以气爆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同步糖化发酵。研究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接种体积分数10%,底物质量分数15%,发酵pH值为4.8,β-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30 U/g底物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NCYC 587能迅速利用预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发酵并积累乙醇,同时能利用部分木糖,但在发酵后期,葡萄糖利用完全后会代谢利用一定量的乙醇,致使发酵过程中乙醇质量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乙醇最高质量浓度达到20.56 g/L,乙醇产率达80.64%。添加嗜温耐乙醇β-葡萄糖苷酶于高温同步糖化发酵能有效解决纤维素酶解发酵过程终端产物抑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木瓜蛋白酶水解明胶制备多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欢  罗儒显 《广东化工》2010,37(1):36-38
以明胶为原料,用木瓜蛋白酶降解制备多肽。试验中用甲醛滴定法和三氯醋酸法(TCA)测定明胶水解度,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甲醛滴定法简单易行便于过程控制,适合于工业生产需要。并系统的研究了pH、温度、酶量、底物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明胶降解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护发调理剂最佳的水解工艺条件:底物浓度5%(w/v)明胶溶液,pH=7.0,木瓜蛋白酶量0.20%~0.3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5.
以液化醪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同步糖化发酵的植酸酶、酸性蛋白酶、糖化酶、酵母和酵母促进剂的添加量进行Placket-Burman(PB)设计,确定酸性蛋白酶、糖化酶和酵母是影响同步糖化发酵效果的显著性因素.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的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条件为液化醪w(固)=28%,发酵温度32℃,添加量分别为糖化酶95~145 u/...  相似文献   

6.
甘薯渣酒精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甘薯渣生料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对发酵的5个影响因素:发酵pH值、水料比(质量比,下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酒曲添加量进行探讨,确定影响发酵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以及可能的最适宜发酵条件。在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pH值取原料的自然pH值,水料比取24,发酵时间取180 h,发酵温度取33 ℃,酒曲添加量取09%。最适宜反应条件下乙醇收率为882%。  相似文献   

7.
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含有大量腐烂枯枝树叶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经形态学分析和分子学鉴定,确定其为链霉属(Streptomyces)。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酶活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碳源、氮源和发酵时间进行响应面分析。单因素实验确定适宜发酵产酶条件为:复合碳源为玉米芯粉+蔗糖(1∶2)、氮源为硝酸铵、初始pH值4.0、发酵时间2.5d、发酵温度30℃,此时,所产木聚糖酶酶活为511U·mL~(-1);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为:复合碳源(玉米芯粉∶蔗糖=1∶2)添加量4.09%、氮源硝酸铵添加量1.16%、初始pH值4.0、发酵时间3.14d、发酵温度30℃,此时,所产木聚糖酶酶活达到641U·mL~(-1),较单因素实验提高了25.44%。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生产奶味香精的工艺条件。选择底物浓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确定了发酵产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21%、菌种接种量16%、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1 h。  相似文献   

9.
玉米生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以α 淀粉酶为主的多种酶配合作用对玉米生粉乳酸发酵的影响。添加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够加强液化酶和糖化酶对玉米生粉的水解作用 ,提高产酸水平和底物利用率。各种酶的最适添加量为α 淀粉酶 :8u/g干淀粉 ;纤维素酶 :5u/g原料 ;酸性蛋白酶 :2u/g原料 ;脂肪酶 :1u/g原料。在此条件下 ,当玉米粉初始浓度为 14 0g/L时 ,摇瓶产酸 6 5 .72 g/L ,发酵罐中产酸可达 71.6 5 g/L ,达到并超过高温蒸煮乳酸发酵的水平。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对产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木薯渣的酶解糖化效率,降低原料处理成本,采用超低酸(ULA)对木薯渣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木薯残渣(CR_(ULA))进行纤维素酶酶解糖化,同时探究木薯残渣附着酶的再利用以及回用过程抑制物的累积对发酵产乙醇的影响。结果表明,CR_(ULA)采用70 FPU/g_(底物)纤维素酶水解12 h后,获得47.22 g/L葡萄糖和60.61 g/L总糖。附着于CR_(ULA)上的纤维素酶循环利用5次,纤维素酶添加量从70 FPU/g_(底物)(RUN 1)下降到42 FPU/g_(底物)(RUN 5),节省了40%的新鲜酶,RUN 5的葡萄糖和总糖浓度分别为48.00 g/L和60.92 g/L。RUN 1和RUN 5的酶解液分别用于乙醇发酵,得到乙醇浓度和得率分别为21.67 g/L和0.46 g/g_(葡萄糖)、21.52 g/L和0.45 g/g_(葡萄糖),与葡萄糖培养基所得结果接近。附着酶再利用过程中抑制物乙酸、5-HMF和糠醛浓度有累积增加,而甲酸无明显的变化。由物料衡算可知,木薯渣经ULA预处理及酶水解后,葡萄糖得率为80.64%,乙醇产率为13.84%。  相似文献   

11.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竹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响应因素,竹子中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优方案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7(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1 min,在此条件下理论提取率为2.37%,与实测值2.35%基本相符,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可靠。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设计,选取接种物与原料质量比、发酵起始pH值和活性炭添加量为工艺考察参数,对水稻秸秆发酵产沼气工艺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物与原料质量比1.28:1、起始pH值7.35、活性炭添加量11.48 g·L-1,此条件下每50 g水稻秸秆的沼气平均产气量为5833.2 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34.4%.  相似文献   

13.
蒸汽爆破麦草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鹏  刘忠  杨传民  王高升 《化学工程》2007,35(12):42-45
近年来对木质生物资源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研究较多,但是,麦草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还未确定。文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在混合酶(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 1,β-葡萄糖苷酶Novozym 188)与酿酒酵母菌作用下,稀硫酸催化的蒸汽爆破麦草原料同步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详细讨论了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发酵液pH值、纤维素酶浓度对乙醇质量浓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乙醇质量浓度和得率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底物质量浓度、纤维素酶浓度、发酵液pH值、反应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底物质量浓度100 g/L,发酵液pH值5.0,纤维素酶浓度30 FPU/g。在此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乙醇质量浓度持续上升。反应72 h后,乙醇质量浓度和得率分别达到22.7 g/L和65.8%。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酸性蛋白酶在玉米燃料乙醇浓醪发酵中的应用,优化玉米浓醪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合适的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为0.09 kg/t干物,w(糖化醪干物)=33%,糖化醪初始pH值(自然)无需调整。此时,发酵成熟醪中φ(乙醇)可达14.6%,发酵周期缩短24 h,产能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为乙醇浓醪发酵的中试放大及工业化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6,(6):1030-1035
以树舌灵芝为原料,研究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选择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树舌灵芝总三萜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5次验证性实验,树舌灵芝总三萜的提取得率平均值为1.75%。并通过测定DPPH的清除率、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草莓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纤维素酶法,对草莓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及草莓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剂浓度、pH值、酶添加量、料液比对草莓中白藜芦醇的提取量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草莓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剂浓度60%,pH值=5,酶添加量25 mg,料液比1∶40 (g/mL),提取量最高为5.23 mg/g。草莓白藜芦醇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7.1%和70.2%,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以橡子为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模拟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淀粉液化的条件,对3种不同糖化酶进行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配料浓度为30%,复合糖化酶Stargen002添加量为210U.g-1,发酵时间为96h的条件下,发酵产物乙醇的浓度最高,达到11.0%(V/V)。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2)
以翠云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翠云草总黄酮,研究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翠云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翠云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乙醇浓度70%、液料比25︰1(m L/g),此时翠云草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38%,与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1.154%接近。  相似文献   

19.
以糠醛渣为原料,直接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并与水洗糠醛渣生产乙醇进行对比。通过考察不同条件来优化同步糖化发酵生产工艺条件,并分析表征了SSF过程中乙醇浓度和副产物浓度变化。优化条件为:糠醛渣底物质量分数10%,纤维素酶用量12%,无患子皂素质量浓度0.5g/L,酵母接种量7g/L,同步糖化发酵乙醇得率达到其理论得率的93.1%。与水洗糠醛渣相比,糠醛渣直接SSF过程可将原料吸附的5.50%葡萄糖部分转化为乙醇。水洗糠醛渣SSF生产乙醇所产生的副产物要远低于糠醛渣直接生产所产生的副产物,添加无患子皂素可有效抑制糠醛渣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以薏苡仁为原料,选取酶解温度、料液比、α-淀粉酶添加量以及酶解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所得模型分析4个因素对寡糖得率的影响,最后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41(g/mL)、酶添加量0.91 g、酶解时间111.49 min、酶解温度45.46℃,其中对薏苡仁寡糖得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条件为酶解温度。在该条件下,薏苡仁寡糖得率为33.01%,与模型预测值33.19%接近,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可用于预测薏苡仁寡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