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具有裂缝型油藏和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两种储层介质类型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潜山油藏开发的经验,结合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对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合理井网井距及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为苏德尔特油田的整体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储层属浅变质裂缝性潜山油藏,储层缝洞普遍发育,既是主要储集空间,又是油气渗流通道.借助油藏描述、测井解释和油藏工程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在裂缝性潜山油藏富集成藏主控因素、油水分布规律、有效储层识别、块状潜山避射高度、合理采油速度、不规则网络潜山合理驱替方式及注水受效影响因素等方面形成...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潜山裂缝性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基岩浅变质裂缝性油藏,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类型,含油饱和度由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孔隙含油饱和度两部分组成。通过油气成藏过程的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建立油藏高度与基质孔隙度函数关系,求取基质孔隙含油饱和度;并利用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通过对工区不同断块生产井试油、试采及初期产液性质与相应射孔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与对比分析,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以及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并分别与电阻率曲线参数进行交会,建立不同断块油水层解释图版,并划定油层、水层、油水同层的解释标准;将工区各井油水层解释结果应用于油藏生产动态和油水界面系统分析,将布达特潜山油藏划分为四个油水系统,每个油水系统内部均表现出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与油藏地质特点及储集层类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应用效果好,对潜山油藏开发和方案调整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对苏德尔特油田试井资料的分析,证实了B16断块布达特群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存在;且对B10断块布达特群储层的油藏特征、砂体规模及边界以及压裂效果做出了合理判断。实例分析表明试井资料在苏德尔特油田动态评价中的重要性,评价结果和地质、地震、测井技术相结合,能够提高油藏评价水平。改变了以往只依靠静态资料对油藏进行前期评价的局面,为探明储量提交、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控制因素、潜山储集层储集类型及裂缝系统深入研究后认为,潜山储集层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有关,具有多期形成、多期充填的特点,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缝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由于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断块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活动强度大的断层附近储集层最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好,反之,储集层较不发育,物性也较差。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较差的断块,纵向上存在顶部和内幕两个裂缝网络系统,两个裂缝网络系统在储集类型、储集层物性和产油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变质岩裂缝油藏岩性复杂、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在总结该区岩心裂缝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变质岩裂缝储层测井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测井解释符合率在86%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布达特群变质岩潜山裂缝油藏测井综合评价技术难题,为该区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变质岩潜山裂缝的表征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储层特征,从构造特征角度出发,在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上覆地层厚度、储层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的定性分析基础上,采用储层顶面构造曲率方法定量描述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在地震反射能量、地震反射连续性与储层裂缝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吸收系数方法定量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区,预测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油藏评价部署和开发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8.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进行叠合分析,认为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南屯组烃源岩供烃窗口、烃源岩断裂和破坏断裂、裂缝发育区、油气运移汇聚区、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的共同控制。油气成藏具2种模式:油气沿断裂或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潜山顶部风化壳聚集成藏;油气沿断裂或裂缝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裂缝或破碎带聚集成藏。根据对各种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的分析,预测: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中部的贝17井区周围和敖瑙海洼槽中部的贝36井周围;较有利勘探区主要为霍多莫尔背斜带南部和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北部的贝5井周围。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9.
苏德尔特构造带三叠系布达特群潜山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是目前苏德尔特构造带的主要勘探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藏类型及特征认识的不深入制约了其进一步勘探开发。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工区内的试油试采、生产资料,总结出该区油藏的三大特征,即含油储渗体基本不连通,相似部位、距离很近的2口井的生产情况差别很大,产层流压变化很大。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裂缝在流体的储集与渗流中起主导作用。综合以上2方面的特征并结合网络状油气藏概念,将该地区油藏类型定为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油藏。  相似文献   

10.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在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发育特征进行描述,得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以张性和剪切缝为主,线密度主要为5~15条/m,倾角以50°~60°为主,宽度为0.1~5 m,以小缝为主,中缝次之。56%的裂缝被充填,44%的裂缝半充填和开启。主要发育3期裂缝。通过裂缝发育及分布特征与其影响因素叠合研究,得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活动强度大的长期继承性断裂、岩性和单层厚度的控制。利用活动强度大的长期继承性断裂分布密度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裂缝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得到凹陷中西部地区是布达特群潜山裂缝发育的有利地区,其中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及其以北地区、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南部和贝西洼槽南部交界处是布达特群潜山断裂发育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的研究,得到油藏类型主要为潜山顶部风化壳和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2种,前者少于后者.潜山顶部风化壳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源岩、不整合面油势能汇聚区和古地貌高点分布的控制,而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源岩、源断裂分布和裂缝发育区分布的控制.潜山成藏具有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潜山顶部风化壳聚集和油沿断裂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2种模式.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至霍多莫尔背斜构造带地区是布达特群潜山顶部风化壳油藏形成与分布的有利地区.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及其附近,以及苏乃诺尔构造带、贝西洼槽东北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东部和敖瑙海洼槽中部的局部地区是潜山内部裂缝破碎带油藏形成与分布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生、储、盖静态成藏条件和油气运移期次动态因素及油藏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储层发育,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良好,形成比较理想的潜山圈闭。贝西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沿不整合面等通道横向运移,交替进行,形成阶梯式运移,最后在潜山内聚集成藏。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和大磨拐河组沉积末期。油藏的类型、分布与圈闭(储层)的形态、所处的位置、风化剥蚀作用强度、构造作用和地质时期水的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姜达贵 《测井技术》2017,(5):550-554
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差,有效储层识别难,在油田开发过程出现大量低产低效井,经济有效开发效果差。为进一步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井产量,提出利用自然电位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性。依据岩心分析、地质特征研究、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生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基质渗透率极低的情况下,自然电位异常主要是有效裂缝导致,根据实际生产资料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关系,制定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性强,对油田综合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渤海JZ25-1S油田太古界潜山油藏是1个孔、缝十分发育的变质岩似层状底水油藏,其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具有裂缝空间发育规律差异大、潜山内幕裂缝发育段的连通模式不明确、优质储层变化大、非均质性极强、连续性及可对比性差等特点。结合JZ25-1S潜山油藏高产井的特点,从岩性、构造裂缝发育及井型等因素出发,分析潜山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建议,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油藏油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水关系特征及油水分布状况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油藏的油水分布特征,对于油藏的方案编制、注水开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山油藏不同于碎屑岩油藏,由于其特殊的储层结构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导致该类油藏中流体空间分布更具复杂性。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根据单井以及井组的开发特征,结合该区储层分布特点,总结归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油水关系模式,主要有普通式、隔油式、隔水式、复合式以及纯油式;针对每一类模式,实例分析了典型井以及井组的生产或见水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吴畏 《特种油气藏》2011,18(2):82-84,139
采用双孔双渗模型,应用时变技术将开发动态与储层裂缝物性参数的变化结合起来,模拟裂缝性潜山油藏裂缝物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并预测了潜山油藏在裂缝影响条件下的油水运移趋势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预测不同井网形式及注水方式的开发效果来指导油田加密调整。根据苏德尔特油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井网和注水方式调整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高含水期裂缝性碳酸盐潜山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是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在分析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作了预测。剩余油的形成与储层层的储集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种,预测该油藏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岩块油水界面以上,远离主断层井区,井间油水界面低凹区,流动屏蔽层完整分布部位以下以及水淹带Ⅲ类储集层区。  相似文献   

18.
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是胜利海上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块,由于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因此开发井油气产能差异较大。为了保障下古生界潜山油藏高效合理开发,文中开展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及储集体预测技术攻关,弄清了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发育受岩性、断层和残留地层厚度等3个方面的影响,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距潜山顶面200 m范围以内;受多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控制,有效储层沿断层周围展布,以裂缝型储集空间为主;形成了多方法、多参数融合的断层+裂缝+溶蚀复合储集体预测技术,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20.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裂缝型油藏是海拉尔盆地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采用常规规模压裂工艺,油井措施有效期短,增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变质岩岩石力学特性,确定了体积改造压裂方式,现场应用了滑溜水混合缝网压裂、大规模冻胶体积压裂等2种压裂工艺,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证明,扩大改造规模并提供有效支撑是裂缝型油藏增产改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