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四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四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4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在建立基本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地震层序、体系域、地震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研究区内侏罗系有利的储集体发育体系域、有利相带及平面展布。最终,针对出油目标层,应用几种有效的反演方法完成岩性圈闭的识别,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河西部凹陷陈家洼陷具备形成良好隐蔽圈闭的石油地质条件.在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和岩芯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和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进行隐蔽圈闭预测.结果表明,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并在四级层序内部以最大水进面为界,识别出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受断裂体系和古地貌的控制,该区北部发育扇三角洲-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南部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隐蔽圈闭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1个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地层层序格架,探讨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类型、演化规律以及平面展布,并就有利沉积相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钻测井资料看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为岩性和颜色发生突变,沉积相类型发生突变,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等;将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2个四级层序;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上亚段扇三角洲发育,中亚段广泛发育湖底扇相沉积,下亚段以深湖、滨浅湖相为主,斜坡边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相和下亚段扇三角洲相的储集物性最好,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代层序地层理论和沉积学理论,主要从地质、录井和测井资料入手,结合地震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发育特征、沉积微相发育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欧利坨子沙三段的层序等时地层格架,将沙三段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所组成;该区沙三段物源主要来自北西向,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和湖泊相。研究区冲积扇扇中、扇三角洲和分流河道发育,为主要沉积相带。沙三上亚段以扇中和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沙三中、下段以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坝。  相似文献   

9.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利用每个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地震相,得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 2个三级层序中,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SQ2中高水位体系域在元坝X井中较元坝22井更为发育; 礁滩主要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海侵体系域中虽也有生长,但是规模小。  相似文献   

10.
应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赛汉塔拉凹陷白垩系地层的沉积充填、层序发育特征,建立全凹陷Ⅲ级层序地层充填格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都如吉洼槽极其周缘Ⅲ极层序S1低位体系域、S2的高位体系域、S3和S4的低位体系域位于有利的生油洼槽,储层发育,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地震、岩芯、测井和录井资料,在准中地区清水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SQ1低位三角洲岩性为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分选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包括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发育冲刷充填、磨圆泥砾等沉积构造,沉积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体。SQ2低位三角洲岩性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分选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多跳一悬式为主,发育爬升层理、波状复合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为主。两期低位三角洲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厚层泥岩,发育有效输导体系,具有十分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孔店地区馆陶组沉积演化规律,本文以井和地震资料划分出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对相应的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化及地层切片处理,结合单井相分析结果刻画并解释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并建立了孔店地区河流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认为馆陶组为一完整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水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水侵体系域发育曲流河体系,馆陶组经历了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沉积体系中厚层砂体垂向频繁叠置,厚度可达70m,平面上大面积展布,泛滥平原沉积发育较差,地层含砂率大于70%;曲流河道及边滩砂体呈孤立状被厚层泛滥平原泥岩包裹,平面上曲流河沉积分布于大面积泛滥平原内,泛滥平原泥岩占比为48.5%.可容空间和古气候控制了基准面变化进而控制了河流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可容空间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潮湿时,发育大范围辫状河沉积体系,基准面迅速上升时期,可容空间迅速增加且气候相对干燥,更有利于曲流河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格架,并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沙三下亚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断陷西部缓坡带,扇三角洲发育于断陷东部陡坡带,湖泊发育于断陷中部.低位域、高位域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规模较大,储集体发育,湖侵域时期湖盆扩张,烃源岩发育.结果表明:高位域时期的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好,为Ⅰ类有利区;低位域时期的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储层物性次之,为Ⅱ类有利区,此类砂体与湖侵域烃源岩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该区地震、地质及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和钻井沉积相分析,利用地震沉积学的90°相位转换技术和地层切片技术,重新建立该区的等时地层格架,开展储层平面展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划分的油组小层更符合油田生产动态,能有效指导油田注采井网调整;在岩心和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地层切片属性分析该区储层平面展布规律,提出该区馆陶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在对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层序地层、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了低水位斜坡扇体的沉积特征、测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认为斜坡扇中的砂体往往处于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 ,物性一般较好 ,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通常可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 -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低水位斜坡扇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对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层序地层、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低水位斜坡扇体的沉积特征、测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认为斜坡扇中的砂体往往处于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物性一般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通常可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以江汉盆地潜北凹陷周返断裂带古近系潜江组为例,对潜江凹陷层序进行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潜江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了各层序及体系域的砂体展布规律。该区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区内发育了一系列近北东向断层,这些断层与近北西-南东走向的砂体相交,形成断层切割长条形砂体的断层岩性圈闭。整体解剖发现这些断层都具有同生性和继承性,表现为周矶断裂带构造坡折发育,在低位区,极易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周返地区东北向断层与西北向砂岩尖灭线斜交,是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官南气田主要含气层段须家河组的地层、砂体划分与对比等所存在的认识较肤浅,很大程度制约了官南气田油气勘探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也影响着勘探的成功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将官南气田须家河组划分为6个中期、22个短期、6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等时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小层砂体和单砂体的精细对比、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的确定等研究中的应用,为官南气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从储层性质横向变化的机理及形成圈闭的控制因素出发,将研究区内隐蔽圈闭划分为岩性、地层和复合圈闭3大类、8亚类,对各种圈闭类型、成藏特征及其发育区域和层位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纵向上岩性和地层圈闭分别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复合圈闭受构造活动期次及岩性侧向封堵的复合条件控制,而在平面展布上隐蔽圈闭具有条带状的特征;进而对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建立了泌阳凹陷的等时地层单元。剖析了核三段核32层序的体系域构成和沉积体系特征。分析了研究区的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指出了有利的砂体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