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澳洲坚果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油有10种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和11-二十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77.23%)以及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22.39%),其中油酸相对含量达58.60%.  相似文献   

2.
以热榨澳洲坚果油为原料,以酸价、过氧化值、K232值、K268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为氧化稳定性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研究60℃下不同储藏阶段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研究储藏期间脂肪酸组成和总酚、总甾醇等脂质伴随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酸价从0.36 ± 0.05 mg KOH/g升高至1.78 ± 0.09 mg KOH/g,升高4.94倍;过氧化值从0.0047 ± 5.72 × 10-5 g/100 g升高至0.0196 ± 2.52 × 10-4 g/100 g,升高4.17倍;K232值从0.41 ± 0.01升高至0.47 ± 0.01,K268值变化不明显;氧化诱导时间从4.37 h下降至2.59 h,缩短1.68倍。储藏过程中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未发生变化;总酚含量从33.45 μg GAE/g减少至20.94 μg GAE/g,减少1.59倍;总甾醇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因此,澳洲坚果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和稳定性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多酚在澳洲坚果油中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虽然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逐渐降低,但较大豆油、菜籽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其仍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澳洲坚果油的开发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的品质评价指标并建立品质评价体系,本文选取21种不同温度和时间烘烤的澳洲坚果果仁,对其进行了16项品质指标(褐变值、水分、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酸价、过氧化值、硬度、破裂力、剪切力和7个感官评价项目)的测定和评价,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项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品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澳洲坚果果仁水分、硬度、破裂力、剪切力以及感官评价的硬度均呈下降趋势,而褐变值、酸价、过氧化值、感官评价中的颜色、香气、香甜味、焦苦味、脆度、总体喜好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总酚含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6项品质评价指标之间,11对指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66对指标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褐变值与感官评价中的颜色、香气、脆度、焦苦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水分与硬度、破裂力、剪切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总体喜好度与褐变值、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与硬度、破裂力、剪切力呈负相关,与感官评价中的颜色、香气、香甜味和脆度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30 ℃/30 min烘烤的澳洲坚果果仁综合得分最高;结合聚类分析,最终确定水分、褐变值、硬度、ABTS+自由基清除率、酸价和过氧化值6个指标为评价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品质的关键性指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烘烤类澳洲坚果果仁的品质评价和研发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澳洲坚果仁油的品质特性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浸出澳洲坚果仁油(MNO)加热时的氧化稳定性,在测定其酸值(AV)、过氧化值(PV)、碘值(Ⅳ)、脂肪酸组成后,测定其在100、110、120、130、140、150℃下的氧化诱导期(IP)。结果表明:MNO的AV、PV和IV分别为0.089 mgKOH/g、0.019 mmol/kg和62 gI_2/100 g;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69.81%)和棕榈油酸(14.90%)为主。在110~150℃范围内,MNO氧化的平均温度系数Q_(10)=2.24,其不同温度(T)下的IP符合方程IP=324 510e~(-0.081T)。MNO氧化的Arrhenius公式和过渡态理论反应速率常数热力学表达式分别为lnk=29.617-12 789(1/T)和In(k/T)=14.444-12 392(1/T),MNO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a)、活化焓(△H_≠~θ)和活化熵(△S_≠~θ)分别为106.3 kJ·mol~(-1)、103.0 kJ·mol~(-1)和-77.5 J·K~(-1)·mol~(-1)。这些结果有助于评价MNO的质量和预测其贮存期。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杨梅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杨梅籽油的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光照、抗氧化剂、金属离子对杨梅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籽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等7种脂肪酸成分;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杨梅籽油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但随着储藏温度升高,杨梅籽油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BHT、BHA、TBHQ和PG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BHQ和PG效果比较明显;Fe2+、Cu2+等金属离子可以显著性加速杨梅籽油的氧化,Cu2+对杨梅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大于Fe2+。  相似文献   

6.
以冷榨文冠果油为原料,选择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的文冠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80 ℃高温条件下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R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依次为TBHQ>RE>AP,添加维生素E(VE)抗氧化效果不显著。拟合的动力学方程模型显示,空白和添加VE组的文冠果油氧化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添加RE、AP、TBHQ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通过拟合方程计算空白文冠果油的货架期为177 d,添加抗氧化剂VE、RE、AP、TBHQ的货架期分别为178、346、341、425 d。180 ℃条件下处理文冠果油,RE、AP、TBHQ在前期表现出抑制低碳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增多的作用,但30 h后抑制作用消失,与空白组对比差别不显著。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被氧化,该研究对文冠果油的贮藏和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油茶果为原料,去壳后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油茶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榨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99%,其中油酸72.48%,亚油酸6.97%,α-亚麻酸2.22%;诱导期的对数与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油茶籽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1.88倍,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对野生香薷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通过Rancimat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香薷籽油氧化稳定性,并分析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香薷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香薷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其中亚麻酸含量达到58.65%;诱导期的对数与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香薷籽油在20℃时货架期为52.8 d,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柠檬酸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添加0.02%TBHQ+0.01%柠檬酸作为香薷籽油的抗氧化剂,在20℃时货架期为334.9 d,货架期延长282.1 d,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广西壮族自治区内3个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OC、695)5个不同生长期(即盛花期后155、165、175、185、195 d)果仁的脂肪酸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不同生长期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并且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其含量受品种及其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含量最高且遗传信息相对稳定;澳洲坚果果仁富含棕榈油酸,具有较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和较低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高胆固醇指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8 个不同产地南瓜籽为原料,压榨制备南瓜籽油,对比分析不同南瓜籽油的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南瓜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4 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0.565%~84.964%,总酚含量为167.21~204.50 mg/kg,总甾醇含量为1 204.38~1 604.51 mg/kg,α-生育酚含量为25.7~58.7 mg/kg,γ-生育酚含量为1 839.8~2 728.3 mg/kg,δ-生育酚含量为248.8~518.7 mg/kg。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与极性组分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显著相关性(P<0.05),α-生育酚等油脂伴随物也发挥了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南瓜籽油功能性成分相似,由于含量差别显示出具有显著差异的2 个集群,甘肃省白银市产的南瓜籽油综合评分最高。本研究对南瓜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不同产地(云南、新疆、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核桃仁的理化性质和核桃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进行了差异分析和变异分析;通过Rancimat法评估了6种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指数(OSI),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核桃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核桃仁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6种核桃油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过氧化值酸值皂化值碘值相对密度折光指数;6种核桃油脂肪酸含量差异程度依次为:亚麻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脂肪酸组分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12.
程恒光 《中国油脂》2021,46(12):123-126
对冷榨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了两种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指标,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含量,氧化诱导时间,并对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高油酸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特征指标接近;高油酸葵花籽油的营养成分含量明显偏高;高油酸葵花籽油(过氧化值0.399 mmol/kg)的氧化诱导时间约为油茶籽油(过氧化值2.992 mmol/kg)的2倍,25.15 ℃下货架期分别是油茶籽油的1.7、4.9倍。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低温提取法从冬眠期狗獾脂肪组织中提取狗獾油,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进行安全性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狗獾油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上清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3%,沉淀中为65.5%,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试验发现,狗獾油无急性毒性,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分析表明,狗獾油除在传统中医领域用作药物外,还有可能替代猪油成为新的食用动物油。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378-382
氧化稳定性是衡量植物油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植物油的酸败变质严重降低了其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含量、脂肪酸组成、不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以及甘油三酯结构等使不同植物油具有不同的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的差异取决于植物油氧化的程度,一级二级氧化产物的分析是对植物油氧化程度综合评价的良好指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油脂氧化机理现状及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重点阐述油脂内外在氧化影响因素,为提高植物油在生产存储中的氧化稳定性及为预防植物油氧化产生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在60℃加速氧化条件下探讨天然复合抗氧化剂联合作用提高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作用机理。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值、p-茴香胺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指标研究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变化趋势,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复合抗氧化剂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运用感官评价探讨最优复合抗氧化剂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07%粉状迷迭香提取物和0.07%油状迷迭香提取物联合0.01%V_E添加的亚麻籽油过氧化值由0 d的0.23 meq/kg增加到24 d的3.18 meq/kg,酸值(KOH)由0 d的0.40 mg/g增加到24 d的0.66 mg/g;和对照组相比,其p-茴香胺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在贮藏期内显著降低(P0.05);在24 d加速氧化实验中,亚麻酸含量仅下降0.82%,亚油酸、油酸含量增加;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此组复合抗氧化剂后氧化的亚麻籽油稍有天然提取物的风味,但不影响感官评分。综上,天然复合抗氧化剂联合使用(粉状迷迭香提取物、油状迷迭香提取物、V_E)对亚麻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索氏抽提法测定续随子含油量,同时用气相色谱-FID法分析鉴定其油中各种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个不同产区续随子含油量存在差异,分别为45.13%(安徽)、45.75%(河南)和43.66%(福建);主要脂肪酸为油酸,达83%以上。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与理想柴油替代品的分子组成相类似,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山茶油、调和油、玉米油和芝麻油这八种天然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Schal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和脂肪酸组成为参考指标,研究了加热加速氧化对不同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Matlab数学工具建立模型,探讨POV值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各种植物油的氧化过程影响显著,加速氧化过程中,脂肪酸总体变化很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不同程度的增多,n-3比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氧化减少。氧化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初步建立起了以PUFA含量分类,加速氧化条件下过氧化值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