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取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中的最基本要素,成为重新组织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的循环方式:通过景观先行的方式带动周边的发展,从而引导整个区域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洛杉矶河流总体规划是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的一个杰出例子.本文以江南古镇长泾“一河两岸”规划为例,阐述景观都市主义在小尺度河流复兴中的适应性运用.  相似文献   

2.
刘刚  张娟  金娇  侯泓旭 《建筑与文化》2023,(11):132-134
“韧性”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常有灾害的发生,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城市治理模式。滨海空间是城市海陆相互作用的生态界面,形成“海洋-海岸-城市”协同共生体。针对目前城市滨海空间存在的系列问题,将韧性景观理念引入城市滨海空间规划设计中,并以青岛城阳区滨海绿道项目为例,在分析归纳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综合性措施等三个层面提出韧性景观理念下滨海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城市滨海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集约化利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深入分析了滨海区域道路及周边基础设施与滨海景观环境之间的问题,及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建设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场及综合管廊解决城市滨海区域问题的意义,然后以青岛澳门路所在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为例,探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集约开发的模式及与周边地块的连通整合,为以后滨海区域解决交通和景观问题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集约化开发利用道路地下空间,为解决区域内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对拓展滨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索了道路绿化设计自然、生态、立体的手法,强调“热带风光海滨气氛生态效益立体景观”设计风格,形成大绿量、丰富、生态的绿化景观效果,并为自然生态的道路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以深圳市滨海大道景观设计为例,强调了自然、生态、立体的道路景观设计手法不同于其它道路设计,具有其的独特性和生态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滨海地带的场地特征,营造出生态性景观性兼有的人性化滨海景观空间。滨海空间既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也是陆域水域交错地带,属于生态敏感区域。探索如何建造融合生态功能、空间合理、景观典型的人性化滨海空间具有积极的意义。厦门环东海域洪塘片区绿地是自然生态的滨海景观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筑》2006,(3):70-71
本建筑设计在1995年的兵库县立但马球场设计竞赛中取得了最优秀奖。马球场采用了可开闭的建筑形式,在宽150m、最高高度为60m的巨大空间当中,观众席为3层构造,同时人们可从顶层欣赏到但马当地的壮丽景观。因为马球场是以“体育博物馆”为设计概念,所以主馆建筑设计为集展望、观览、休息、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立体环游构造系统。场馆外部被开闭部分的聚四氯乙烯纤维膜材料和北侧具有山地建筑风格的多重屋顶的金属材料明显地区分开来,而在色彩选择方面,其南侧的白色与北侧的深棕色更加强了这一对比,并由此形成一座具有丰富的色彩表情和景观样态…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导报》2006,(3):90-91
三亚国际高尔夫球场是中国目前具有最长海岸线的球场之一,坐山面海,具有最优越的自然风景资源,是海的韵律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时代建筑》2011,(5):I0044-I0044
金鸡湖大道景观设计充分利用了道路两侧原有30m宽道路绿带.打破原道路两侧千篇一律的平淡封闭的绿化空间.将金鸡湖与独墅湖的湖景资源充分展示出来,使整个景观空间收放有致。全路以双湖景观和森林景观为背景,采用韵律变化的手法点缀人工景观。设计强调绿化的生态性与观赏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主要通过海口湾畅通工程(二期)滨海景观的设计实践,从个体的身心健康、群体的社会健康两个层级出发,探究各种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因素影响下滨海景观营造的途径:1)整体结构(自上而下):滨海景观需要提供健身、游憩、休闲的功能,提高其可达性,并营造让人身心愉悦的空间序列;2)个体体验(自下而上):从人的视觉感知、空间体验以及情境与联想三方面相关的设计细节入手,提升滨海景观品质;3)内生机制(由外而内):通过自然、社会、人文等要素有机复合,形成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内生发展机制,从而达到促进滨海区域活力和整个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目的。本研究成果可为健康景观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实证,并为相关滨海景观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城市受滨海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和良好的城市环境,但在城市规模膨胀及新区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福建滨海建筑风格的塑造。本文通过对福建滨海城市环境、自然气候及人文条件的研究,重新探索建筑设计规律,强调城市界面的开敞性、建筑空间的通透性、造型风格的可识别性等风格要素,以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研发楼二期项目为例,从规划布局、空间营造和造型设计等方面,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实现自然环境、城市景观与建筑空间的内外交融,融入海洋元素的建筑造型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对大规模高速度的福建滨海城市建设中现代建筑设计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5,(12)
海岸带资源是城市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滨海城市所独有的景观资源对游憩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开发建设滨海景观带游憩空间也成为滨海城市构建特有风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烟台市滨海西路周边景观改造提升规划方案设计提出了基于多元需求的规划理念,通过全面调查游憩者的多层次需求,结合海岸特色资源,针对性地布置功能设施、道路体系和景观体系,打造出高品质、服务全方位、人性化的滨海综合休闲空间,切实满足了人们的多重需求,使规划项目独具吸引力,得以聚集人气,这一思路可为我国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资源是城市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滨海城市所独有的景观资源对游憩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开发建设滨海景观带游憩空间也成为滨海城市构建特有风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烟台市滨海西路周边景观改造提升规划方案设计提出了基于多元需求的规划理念,通过全面调查游憩者的多层次需求,结合海岸特色资源,针对性地布置功能设施、道路体系和景观体系,打造出高品质、服务全方位、人性化的滨海综合休闲空间,切实满足了人们的多重需求,使规划项目独具吸引力,得以聚集人气,这一思路可为我国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港城空间关系演变为线索,回顾了巴塞罗那滨海岸线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重点分析和评价了巴塞罗那滨海岸线的利用方式与功能格局、公共设施与开放空间、交通体系、景观体系和岸线设计等空间发展要素与格局。一方面,解读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滨海岸线利用的阶段特征;另一方面,关于空间发展要素与格局的解读对于我们适时开展滨水地区规划实施评价、塑造地方特色等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以厦门市环岛路的滨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城市滨海景观的规划选址、海岸线及护岸设计、景观节点和景观小品等各设计要素的亲水设计特点的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对亲水活动空间界面的营造,小品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关城市滨海景观亲水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景观优先”强调最大化地考虑景观的价值,是一种以生态可持续和景观功能为出发点、在平衡其他因素后以景观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计意味着设计要结合自然山水,维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强调注重景观体验.文章从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中解读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强调自然景观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借山用水”保持总体形态完整设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基础理论,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人在空间中活动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以世界和平公园滨海景观改造为例,探讨"以人为本"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滨海景观环境改造设计中所具有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设计自成为风景园林设计重要的发展方向以来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如何开展生态设计”成为长期以来困扰生态设计发展的核心瓶颈,使生态设计多处于“说得多做得少”的困境中.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是形成这一困境的关键原因,同时它也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途径.景观生态化设计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语言来指导生态化设计,并构成生态设计的基本范式和框架.景观要素、景观空间单元、基本组合与空间格局以及生态过程作为生态设计语言基本构成,以生态流与生态过程为内在连接规律,将生态设计的空间图示、自然景观图式、文化景观图式、网络化图式等连接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完整性、连续性、动态性特征的整体性景观.  相似文献   

18.
曹凯中 《风景园林》2023,30(3):42-47
【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评论(landscape architecture criticism)是一个具有自主性、批判性的学术活动,该学术活动所产生的特定知识,可以令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有效扩展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广度和理论深度,风景园林设计评论也增进了全社会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认知理解,是风景园林设计与社会各界之间形成共识的一座桥梁。【方法】通过图纸还原、访谈设计师本人、现场体验等方法,以日常性和仪式感这2个议题作为评论路径,对朱育帆近期的作品九寨景区林卡景观空间进行评论。【结果】与朱育帆其他纪念性景观的实践不同,探索如何建立一种日常性与仪式感之间的平衡与互动,是林卡景观空间设计的特殊之处。也正是这一特殊设计策略的介入,使得林卡景观空间不仅成为本地居民日常游憩的栖居之地,同时也成为激发到访者想象的朝圣场所。之后以林卡景观空间的2个核心部分——“林卡花园”与“经幡广场”为进一步讨论的对象,从动线、形式及材料3个研究范畴出发,探究了“寻觅日常”与“制造仪式”的具体操作方法。【结论】最终可以看到,对九寨场所精神的敏锐捕捉和克制的设计语言让林卡景观空间成为实然和应然、能动和受动的统一,并成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想象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9.
王鹏  何友均  高楠  陈亚 《风景园林》2020,27(3):40-46
景观治理是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保护地景观治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治理,引入列斐伏尔“三元空间理论”。以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局部景观为案例,探讨了保护地景观治理与景观空间相互关联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设计介入景观治理的4种实践模式。总结实践得出,设计是实现保护地景观治理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行为手段和价值方式,虽非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根本,但却能以自身优势,调节政策制定、规划设计、体制管理与监测评估等多方矛盾偏差。  相似文献   

20.
泉州作为宋元时期重要的海港贸易城市,其传统港区空间与滨海史迹的研究与保护,对当前传统港湾城市复兴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临海的航标塔与码头是泉州传统滨海独特的空间格局,在保护规划中采取了整体保护、重点整治及动态更新的方法,并使保护性规划融入区域的发展规划中,使传统滨海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系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