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东北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部PG构造三叠系飞仙关组台缘鲕滩储层为一套残余砂屑、藻屑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储层厚逾300 m,离油源近,具有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分析、镜下鉴定、岩心分析、水饱和度测定及压汞资料统计分析得知,储层孔隙度为0.5%~25.7%,平均为7.55%;渗透率为(0.011~3355.1)×10-3μm2,平均为25.2×10-3μm2,含水饱和度在1.4%~52.13%,平均为14%;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排驱压力为0.08~25 MPa,饱和度中值压力为0.2~70 MPa,与同类碳酸盐岩相比,该段储层储渗性、孔隙结构好、含水饱和度低,该套台缘鲕滩厚度为300 m,是本区油气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面样品的测试分析,对秀山上寒武系统后坝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后坝组主要为一套白云岩,其次为灰岩,还有少量砂岩.碳酸盐岩岩石类型较为复杂,有砂屑、砾屑白云岩,藻白云岩、微晶_粉晶白云岩以及鲕粒、藻团粒灰岩等;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在1%~4%之间,渗透率多小于0.05mD,为低孔、低渗储层.其中,以生物碎屑和鲕粒结构为主的碳酸盐岩类溶蚀作用发育,孔隙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李力  孙耀庭  陈建 《断块油气田》2011,18(4):508-511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碳政盐岩储层具有溶蚀孔发育、局部裂缝发育、储层孔隙结构比较复杂、非均质性比较强的特点.钻井取心资料表明,岩石中白云石质量分数与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密切关系,以鲕粒白云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为最优.从储层孔隙结构入手,利用岩电关系研究成果优化测井解释模型,提高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参数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5.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鲕粒和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重要的两种储层岩石类型;储层物性以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储层为主,储集性较好,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问以溶蚀孔(洞)占绝对优势,占总孔隙的80%以上;储层的发育受到沉积相带及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成岩变化中的多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深部热液溶蚀作用在飞仙关组储层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综合评价表明,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占总储层段厚度的41%。  相似文献   

6.
通过川西坳陷中段野外露头资料、岩心样品微观资料,结合部分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对川西坳陷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川西坳陷中段的下三叠统中,局部层段发育颗粒滩型储层,但总体以中、低孔—低渗储层为主,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及残余鲕粒砂屑结构的粉细晶白云岩为主要的储集岩。自东北向西南,飞仙关组颗粒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差异明显,由海底成岩环境胶结作用向埋藏成岩环境的溶蚀、胶结作用变化;嘉陵江组成岩作用以埋藏成岩环境为主。综合研究认为,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是控制颗粒滩相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岩石学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川西坳陷中段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部分鲕粒、砂屑白云岩化特征,主要与埋藏白云岩化有关;埋藏溶蚀应为盆地卤水的混合、冷却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川西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雷口坡组储层较发育,(藻)砂屑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为主,总体显示出低孔低渗的特征。雷口坡组(藻)砂屑白云岩在川西坳陷的西缘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总体上以海底、埋藏成岩环境为主,北段受到大气水成岩环境的影响,向南逐渐减弱。受成岩环境的控制,雷口坡组(藻)砂屑白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等,其中,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晚期破裂作用。溶蚀作用中的准同生期暴露溶蚀、表生溶蚀,主要分布于川西坳陷北部中坝构造带附近;而埋藏溶蚀作用对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储层的发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鲕粒、砂屑白云岩主要与早期回流渗透、埋藏白云岩化有关。综合沉积、成岩特征,雷口坡组在川西坳陷北段南部砂屑滩体发育,且经历了准同生期大气水溶蚀、表生期溶蚀和埋藏溶蚀作用,是最有利的勘探区;而在中段的金河剖面的鲕粒、砂屑白云岩粒间(溶)孔中,发现有大量的沥青,表明发生过油气的运移或聚集,也是值得重视的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8.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重要接替层系,规模储层控制了低勘探程度区的勘探发现。采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通过对该区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原岩结构恢复,开展了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发育模式等研究。①滩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砂屑白云岩、含砾屑砂屑白云岩、砂砾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以及晶粒白云岩等,主要发育在滩—滩多期叠置、坪—滩—坪、潟湖—滩—潟湖和坪—滩—潟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蚀)孔、粒间(溶蚀)孔和溶洞为主,少量(溶蚀)裂缝发育。储层段孔隙度在3%~6%之间,最高可达10%以上。②在同沉积古隆起影响下,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受同生—准同生期高频次暴露形成了大量溶蚀孔洞,后期叠加了加里东期多幕次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规模发育的滩相白云岩储层。其中,洗象池组沉积末期的郁南运动影响范围大,全盆地广泛发生暴露,对洗象池组中—上部储层有进一步改造作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可能对川中古隆起及周缘储层有改造作用。③全盆地洗象池组以Ⅱ类储层和Ⅲ类储层为主,其中,古隆起周缘斜坡带(合川—营山)规模储层分布面积过万平方千米,有望成为目前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在三叠系飞仙关组飞一段-飞二段沉积时期为孤立台地,发育了多个向上变浅的鲕粒滩沉积旋回,且飞二段沉积时期在孤立台地内部形成了膏质泻湖沉积.在孤立台地背景下发育的储层主要岩性为残余鲕粒泥-粉晶白云岩、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在向上变浅的鲕粒滩沉积旋回背景下,大气淡水淋滤导致每个向上变浅的旋回自上而下依次为:致密的泥晶白云岩→粒内溶孔(或铸模孔)型残余鲕粒泥-粉晶白云岩→残余粒间溶孔型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晶间孔型晶粒白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经历了2期主要的白云石化作用,第一期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第二期为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增加了岩石强度、抑制压溶和胶结作用,有利于孔隙保存,而埋藏白云石化造成一定的减孔;埋藏溶蚀作用对早期孔隙进行扩溶,增加了储层渗透率,但并不大规模增加储层的整体储集空间.综合分析川东北地区沉积背景、储层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气淡水淋滤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先决条件,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是优质储层保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普光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由白云化程度很高的鲕粒滩体所构成,岩性主要为残余鲕粒、内碎屑以及泥粉晶白云岩等,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为粒内孔与晶间孔,局部发育少量裂缝。不同储集空间类型储层成因与岩相以及所在滩体部位、白云化作用等关系密切,其中,滩体底部发育海侵泥晶灰(白云)岩,常含鲕粒、砂屑等颗粒,鲕粒、砂屑呈泥晶结构,滩体低部位发育粒内孔鲕粒白云岩,鲕粒由微晶白云石构成,白云化程度低,而滩体中高部发育晶间孔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呈中粗晶残余结构;滩体顶部为泥粉晶白云岩,含有硬石膏晶体,储层物性极差,但易形成裂缝。这种鲕粒滩体岩性变化反映了随着水体变浅,组成鲕粒的白云石晶粒不断增大,白云化程度不断增强的特征。此外,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鲕粒细晶白云石δ18O值为负值,平均为-5.037‰(PDB),δ13C值平均为1.596‰(PDB);微量元素分析中Sr含量和Na含量很低,SrO含量和Na2O含量平均分别为0.018 72%和0.013 12%,FeO含量也低,平均为0.057 64%;X-射线衍射分析白云石的有序度低,平均为0.62,小于0.9;Mg/Ca值中碳酸钙摩尔分数高,平均为51.14%,大于50%;并且岩石薄片中基本未发现流体包裹体,少数发现少量单相流体包裹体,这些均表明组成普光气田鲕粒滩体中的白云石是在受大气淡水影响、氧化、低温、近地表条件下形成,综合显示为混合水白云化成因。  相似文献   

11.
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娜  姜楠  刘宏  罗冰  赵路子 《断块油气田》2012,19(3):278-283
根据岩心、物性、压汞、薄片等资料,对川东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鲕粒储集岩以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鲕滩储层基本属于中孔、中渗特征,局部井段存在高孔、高渗层;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沉积环境、海平面相对变化和成岩作用影响,沉积环境决定了鲕滩储层分布范围,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受次级海平面变化影响,形成了本区飞仙关组多旋回滩体叠置样式,并有利于鲕滩早期云化及溶蚀,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单滩体中上部;而优质鲕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早期溶蚀及云化作用形成的早期孔经埋藏溶蚀改造而成,储层为早期孔保存叠合构造破裂-埋藏溶蚀成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基于鲕滩沉积演化规律,结合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区内飞仙关期高能坡折带不断迁移,对应形成三期鲕滩,发育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2类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以鲕粒云岩型储层最优,次为鲕粒灰岩型储层。在鲕滩沉积的物质基础上,轻度蒸发海水诱发的回流渗透叠加深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共同控制鲕粒云岩型储层的形成,而有机酸主导的埋藏期保孔-扩孔作用既进一步改善先期形成的鲕粒云岩型储层,又影响了鲕粒灰岩型储层的形成。该研究对鲕滩储层的差异性成储机理相关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储集岩的调查与研究,认为该区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滩型与白云岩型2类;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连通性较好.在湖北鹤峰、湖南桑植以及张家界一带,娄山关组亮晶鲕粒白云岩最大孔隙半径大于200μm,平均孔隙半径为9.61μm;亮晶内碎屑白云岩孔隙半径在100~200μm之间,其百分含量达到33%.喉道宽度最大值为81.43μm,平均值为21.28μm.其孔隙度最大值为10.3%,平均值为3.4%,渗透率最大值为18.6×10-3μm2,平均值为1.4×10-3μm2,孔渗特征相对较好,可以作为Ⅱ型储集层.寒武系娄山关组储集层段主要分布于慈利-保靖断裂以西的潮坪相区,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运用矿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结合岩心、薄片、物性分析以及测试分析等多种资料,对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飞仙关组三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为鲕滩相沉积,岩性主要为鲕粒灰岩、鲕粒云岩,储集岩大部分表现出渗透率低的特征,鲕粒云岩的孔隙度相对较高;并分析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认为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破裂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定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桥地区马五1+2亚段储集岩的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状白云岩、泥晶—粉晶白云岩,其次是颗粒(砂屑)白云岩和角砾状白云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其次为膏模孔和裂隙;储集岩的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3.26%,平均渗透率为1.2mD,且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总体为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低渗透储层。通过对该区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勘探和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储集岩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集性能以及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等,并进行了评价。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储集岩类型主要有古岩溶风化壳型、礁滩型、鲕粒滩型及白云岩型4类。5期构造运动形成了5期古岩溶储集体,即下寒武统—上震旦统、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志留系—奥陶系、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三叠系—前三叠系之间的古岩溶。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分为孔隙—孔洞和裂缝2大类型。孔隙-孔洞包括微孔隙、晶间孔隙、溶蚀孔隙和溶蚀孔洞;裂缝主要有成岩裂缝、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裂缝、与褶皱有关的裂缝、与断裂有关的裂缝、与深部地层负荷和孔隙压力有关的裂缝等。碳酸盐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白云化、重结晶、硅化和溶蚀等。储集岩主要有白云岩和灰岩2大类,白云岩以裂缝-孔洞型为主,而灰岩主要为裂缝型,仅有少量孔洞-裂缝型及裂缝-溶洞型,因此白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明显好于灰岩。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压汞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延安地区长4+5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6.0%~10.0%和0.2~2.0mD,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长石和浊沸石溶孔;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其次为小孔中细喉型和细孔微细喉型;压实作用及绿泥石、方解石和浊沸石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该研究成果为延安地区长4+5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