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管垢稳定性和水质腐蚀性判定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源水质特征的差异,不同水源切换时容易引发管网水质下降甚至出现管网"黄水"现象,从而影响供水水质安全。目前,对于预测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水质的变化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判断技术指标。结合国内外管网腐蚀产物释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水质腐蚀性判断指数(WQCR),并根据水源切换试验对比了WQCR、拉森指数(LR)和Langelier饱和指数(LSI)预测水源切换水质风险的准确率。结果表明,WQCR对于大型供水城市判断水源切换前后水质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原通水水质的WQCR1时,管垢较为稳定,切换水源之后发生"黄水"风险较小;当原通水水质的WQCR1时,管垢较不稳定,切换水源之后发生"黄水"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4.
合理建设和管理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山前平原和山间平原冲积层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地下水库,具有埋藏浅、易采易补的特点。有关地下水库库区选择与勘察评价建坝防治海水入侵、回灌井建设、水源地合理布局与库区地下水保护、监测与管理等亟待进行系统地专门研究。依据山东省龙口市黄水河地下水库的运行管理需要,在系统总结地下水库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库管理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实际开采量和模型识别所取得的参数,对4枯1丰的地下水库调蓄调控周期进行了模拟,为连续枯水年制定合理的补源工程规划和调度运行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供水管网中出现黄水会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危害。因此减轻或消除管网黄水是管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远距离调水是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为预测现役管网对新水源的适应性和输配过程中发生"黄水"的风险,对北方某市供水管网中18个监测点和丹江口水库原水进行水质分析,分别计算朗格利尔饱和指数、拉森指数和水质差异度指数,并在各监测点原位通入丹江口水进行静态浸泡试验,以判断管网是否发生"黄水"风险。结果表明,与原位通入丹江口水的静态浸泡试验结果相比,利用朗格利尔饱和指数和拉森指数判断是否发生"黄水"风险的准确率均为39%,水质差异度指数判断准确率达96%,水质差异度指数可以用于预测"黄水"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8.
9.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后,南水北调水源与怀柔水库水源之间的切换将成为常态.为保证北京城区供水安全,以南水北调京石段第4次应急供水水源切换过程为例,深入研究水源切换过程中的应对措施,梳理其主要做法,并进行难点分析,为日后供水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南宁市城市供水水源近乎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供水水源较合理的结构规划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开发新水源,并从水量、水质及投资方面对新水源规划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城市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誉为城市的“大动脉”,而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测甚至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造成部分自来水漏失。如何运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控制管网漏损,有效地控制漏失,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企业的给水成本,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
多水源供水管网流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给水排水》1998,(5)
供水管网流量分布的计算与分析是供水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多水源供水管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多水源供水管网实例,阐述了多水源供水管网流量分布计算与分析的方法,并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源切换期用户水质跟踪监测及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某市水源切换对典型地区实际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选取2个小区用户各1家,对其管网出水水质进行连续10个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本次水源切换过程中,管网水的SO42-有较大幅度变化,平均从25 mg/L增加到75 mg/L,之后又降至45 mg/L;造成管网出水的浊度和总铁有所增加,部分监测值超出饮用水标准,最高达到6 NTU和1.2 mg/L。不同小区管道铁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管网水中铁含量和浊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分析水源切换前后不同时期管网出水水质的变化,得出SO42-与管垢铁释放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