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的局部修订。为有效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加强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新版规范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雨水利用设施和内涝防治工程设施等都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一方面体现城镇雨水排水管渠在防治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规定城镇内涝防治不能仅仅是雨水排水管渠系统,而是综合措施才能应对。规范的修订是集合设计院的集体智慧完成的。对新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极端降水超出城市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是导致城市内涝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时有效的应对和处置可以避免或减轻内涝导致的灾害损失.近年北方城市多次出现严重内涝,暴露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城市雨水系统与城市化发展不匹配、雨水排除及城市除涝工程规划治理缺乏系统性、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防涝能力较差、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社会公众灾害风...  相似文献   

3.
城市排水管网与内部河道耦合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DigitalWater Simulation),将城市内部河道与排水管网相互关联,分析河道水位与流量控制对城市管网排水能力以及上游区域积水内涝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河道在高水位条件下,会对排水管网排水产生顶托作用,造成上游检查井液位上升,雨水管道充满度上升、流速下降,同时地表积水淹没范围扩大,积水深度增加,淹没持续时间增加。因此,应在雨水管网模拟评估时,将排水管网与城市内部河道进行耦合模拟评估,分析不同控制水位对排水系统的影响,确定汛期城市内部河道的合理运行水位,通过河道水工设施的动态调控,增强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调蓄池设施建设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城市防涝减灾的能力,减小城市排涝泵站的装机规模,减少泵站建设投资,降低工程运行费用,对于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和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务院连续颁布出台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第641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等法规、政策,涉及到城市排水防涝、城市安全供水、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为今后10年这方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预计将带来数万亿的投资需求。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当前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未来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与水安全的正确思路,研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的排水防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不足已是我国城市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不科学不健全,已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海绵城市的提出便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的新概念和新的解决途径,关注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汲取海绵城市的优点弥补各项问题,已成为我国城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城市排涝常见问题与排涝计算存在的不足,考虑城市雨水管网和内河及泵站排涝系统,探讨利用Mike11软件构建排涝融合模型,进行水动力计算,模拟城市圩区完整排涝过程,解决了雨水管网、排涝河道、排涝泵站的衔接问题,使排涝计算更加精细和准确,为城市圩区竖向标高、河道涝水位、泵站规模及排水防涝调度等方案优化提供支撑,为排涝规划提供较好的基础,并可对海绵城市建设对防涝安全的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灾害性城市暴雨事件频发,"逢雨必涝"一再上演,城市内涝触目惊心,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当前正是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的关键历史时期,保障城市水安全,建设和发展可持续的城市雨水系统,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城市内涝,近两年来多项政策、标准相继出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再次修编,政府、管理、规划、设计、运行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规划、排水系统设计、管系设计标准、政策以及后期管理等诸多因素相关,要根治城市内涝,仍然任重道远。作为业内创刊最早的核心期刊,《给水排水》杂志持续关注城市内涝问题,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城市排涝与雨洪利用技术研讨会",反响热烈。本届会议作为《给水排水》创刊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将以"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细节"为主题,重点探讨防涝规划与标准如何实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再次修编、如何利用工程手段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建设等问题。会议将邀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相关领导,设计、科研、高校、运营、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生产企业参会。  相似文献   

9.
采用SWMM与MIKE FLOOD模型分别对湖北西北部典型山地城市郧县老城区的排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分析溢流点及内涝区分布,评估内涝风险状况,结果显示城区内涝情况严重。根据模拟结果,厘清内涝原因,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灰色雨水基础设施,提升该区域的排水防涝能力,确保郧县老城区在城镇化进程中排水防涝的安全性。通过MIKE FLOOD模型对工程方案进行校核,证实了工程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石家庄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4年8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河北省第一部城市排水管理条例,主要针对加强城市内涝防治、雨污水排放管理、排水施工行政部门提前介入防路面塌陷、明确公共排水设施管理主体4方面问题加以解决。"条例"一是从规划层面作出要求,明确地将内涝防治纳入城市排水专业规划。二是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内涝防治能力。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应当与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排洪泄涝设施作为支撑,有效减少一些雨水洪涝情况的出现。雨水调蓄池在现代城市防涝减灾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是从雨水调蓄池的基本情况入手,重点分析其内涵和建设目的、重点类型,并针对雨水调蓄池在城市防涝减灾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方式,为全面提升雨水调蓄池的整体应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力模型输入的设计暴雨问题,分析了源头、过程和末端在不同设计工况条件下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及设计暴雨过程的建立方法和适用范围,给出了城市雨水管网、防涝设施、排涝河道和低影响开发设施输入设计暴雨的模型应用方法,区分了设计工况与事件模拟工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贵文  沈齐婷  戴会超  袁岳 《水利学报》2017,48(8):1002-1008
为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基于海绵城市倡导的雨水就地积存、渗透等理念,本文针对屋面雨水位置水头大、集水效率高的特点,提出利用滑轮组原理对重力流雨水过程自动弃流与收集、利用多种传感器技术以及单片机原理对雨水智能洁净收集与涵养地下水等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通过分析雨水收集过程和涵养地下水过程,论证了调控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利用绿色屋顶系统滞留雨水技术,并归纳出绿色屋顶的施工工艺流程。屋面雨水源头减排与调控方法研究为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涝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汤钟  俞露  孙静  李亚 《给水排水》2021,47(6):43-49
随着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各城市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效解决当前影响较大的严重积水内涝问题.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内涝防治规划的理念转变和方法创新为开篇,提出了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工作定位和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刘军  李计初 《中国水利》2006,(15):60-60
一是把雨水利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应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修复统一考虑,把集水、蓄水、处理、回用、入渗地下、排水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二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环境系统生态设计模式在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更具应有优势。表现在:最大限度地雨水利用情况下具有更低的风险和更大的雨水利用率;利于扩大绿化面积并节约浇灌用水;可基本消除城市雨洪内涝;极大地消除风尘和粉尘之类空气颗粒物等空气环境问题;减轻雨水排水压力和管线负荷;减少排水管线堵塞,免除建设蓄水池和土地开挖等特殊雨水管理工程设施,大大减少和节省建设费用等。该生态设计模式的应用可使海绵城市建设在干旱地区变得容易和节约,并且释放其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评估城市雨洪管理效果,以西安市小寨区域为例,搭建耦合管网模型和地表漫流模型的绿-灰-蓝雨洪系统综合模拟模型,从径流控制、管网排水与城市防涝等方面解析城市雨洪管理现状。研究表明:小寨海绵城市改造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基本可满足要求;2 a一遇、3 a一遇降雨排水瓶颈的管网长度分别为145.02、181.91 km; 20~50 a一遇暴雨条件下,海绵城市改造区无明显积水,大环河北岸、南三环中段和雁展路局部积水深度大于15 cm。该模型能够直观表现地表雨水漫流和管道水流运动过程,科学评估城市排水防涝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场建设属于排水防涝重地,因航站楼、飞行区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机场路面发生大面积硬化。在机场建设过程中通过落实“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构建融雨洪调蓄、水体景观、地下水补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可在同类机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法律制度未成体系。为了解决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弥补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缺位,引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发展,亟须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建设重点在于设计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强制实施、设施建设与管理、雨水净化、雨水使用、监督管理、公众参与等制度。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中,建议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上下联动路径,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并在加强立法前期研究的同时,适时开展立法跟踪评估。  相似文献   

20.
滨州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以城市规划为技术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河湖水系联通工程、加大宣传教育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区内涝问题,保障了城市排水防涝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