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通市芦泾水厂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老水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实施后,芦泾水厂面临着水质如何达标的技术难题。通过一年多的中试研究,最终提出并实践了以浸没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水处理工艺,将水厂原有一组斜管沉淀池改造为集絮凝、沉淀、超滤膜过滤、反洗水回收、污泥浓缩为一体的短流程处理构筑物,提标改造后具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明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5):463-463,465
1 工程概况 亚布力布力滑雪旅游区水源净水厂工程是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供水配套工程,位于亚布力布力滑雪场内。絮凝沉淀池是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净化水的质量。絮凝沉淀池由网格絮凝池、沉淀池、稳压配水井和出水渠组成(图1)。网格絮凝池平面尺寸为570cm×790cm,其中布置有35个网格,每个网格尺寸为80cm×80cm,池壁高6m,壁厚为250mm,  相似文献   

3.
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絮凝研究现状,认为现有的絮凝机理未完全揭示絮凝真相,在絮凝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对紊流的作用和要求不一样,网格的构造形式所决定的能量输入和网格间距是影响适宜的涡旋产生的因素。进行了针对南方低浊度水的中试研究,并根据中试运行结果确定了以聚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进入后续的生产性试验研究。在生产性试验中,通过相同条件下传统网格絮凝池与强化网格絮凝池实际运行的对比试验,着重考察了:各絮凝工艺中絮凝体的生长状况及其沉淀性能;各絮凝工艺对水中浊度、CODMn、藻类、NH3-N、颗粒物等的去除效果;各絮凝工艺水…  相似文献   

4.
清远江南水厂采用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叠合工艺,单组平流沉淀池与清水池设计规模均为10万m~3/d,单组网格絮凝池设计规模为2.5万m~3/d。总结介绍了叠合构筑物的设计参数以及在均匀配水、水流速度梯度、排泥优化和清水池消毒时间等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5.
混凝沉淀构筑物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平流式、立式和辐射式沉淀池;从60年代起,各种澄清池在国内外应运而生;而进入170年代后又出现了斜管、斜板沉淀池。并由此相互结合产生“复合型”沉淀池,如澄清池中加斜管,平流池的后段加斜管(即平流—斜管沉淀池)等。在  相似文献   

6.
悬浮型斜管澄清池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我们教研室对脉冲澄清池,廓道式悬浮澄清池以及各种斜管(板)沉淀池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悬浮型斜管澄清池”的设想,然后和上海南市水厂协作进行了半生产性的试验。“悬浮型斜管澄清池”的特点是利用脉冲澄清池的穿孔配水管,加入字稳流板的配水系统;其上采用2米以上的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在清水区中加装斜管;把混合、反应、沉淀三部分建于一个池子内。这样,不但解决了一般斜管(板)沉淀池布水不均匀和由反应池到沉淀池矾花易破碎的矛盾;而且充分利用了悬浮层上部的空间;克服了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述水力循环澄清池加斜管(板)进行技术改造的现状基础上,通过与斜管沉淀池净水能力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将原来反应后的竖向上升流改为平向流;反应部分采用网格反应,以达到提高该池净水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狼山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内容包括对30万m3/d老系统的斜管沉淀+移动罩滤池净水系统拆除,腾出用地后新建30万m3/d沉淀过滤和全厂60万m3/d的深度处理.结合工程实施可行性选择了平流沉淀池+臭氧生物活性炭+后提升+30万m3/d现状V型滤池/30万m3/d新建浸没式超滤膜池的净水工艺.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了工程实施过...  相似文献   

9.
以初沉池-格栅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无阀滤池工艺处理西南熔岩地区某煤矿高悬浮物废水,采用PAC、碳酸钠作为助凝剂改变投加量的方法进行调试,结果表明, 当处理规模为400 m~3/h,最佳PAC和碳酸钠投加量分别为24 mg/L、10 mg/L,出水可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并对运行中存在的水量和水质变化、排泥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在甘肃某矿井水处理站中的应用。其工艺采用了以平流预沉池为主体的预处理系统,以絮凝斜管沉淀池、相互冲洗滤池为主体的净化处理系统,以"超滤-反渗透"为主体的深度脱盐处理系统,以"污泥浓缩池-带式压滤机"为主体的污泥脱水系统等,实现了矿井的分质供水和富余矿井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油田采出水一级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结、网格絮凝、浅池理论结合起来 ,研究开发了新型高效油田采出水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了斜管沉淀设备后是否能进一步挖潜,常州自来水公司作了生产性试验。在条件相同的二座加有斜管的水力循环澄清池中,选择一座(相对比较运行较差的一座),在斜管沉淀区上部,增设穿孔稳流板装置,在实际运行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加了稳流板的斜管澄清池(以下简称2号池),比未加稳流板的斜管澄清池(简称1号池)产量可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平流式沉淀池的理论最大产水量是沉淀试验中的u_0~(max)值.作者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平流沉淀池具有挖潜增产的能力.并认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的截留沉速不相同,斜管池的表面负荷率与截留沉速之间的计算式为Q/A=u_0(1+lcosθsinθ/d),我国斜管沉淀池的截留沉速是0.13~0.23mm/s.  相似文献   

14.
扬子水厂供水装置原GY710-740絮凝池设计为回旋隔板絮凝池,池底无排泥系统,运行中池底积泥严重,影响制水效率.将回旋隔板絮凝池改造为微涡流絮凝池,安装程控多项排泥阀,保障了絮凝池的高效运行.介绍了程控多项排泥阀的结构、原理,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不同条件下阀的排泥周期、排泥时间等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5.
涡流絮凝澄清技术在嘉兴某净水厂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兴某公司净水厂在扩容新建澄清池过程中使用涡流絮凝澄清技术,对<给水排水标准图>中320 m3/h水力循环澄清池S771(八)的内部构造作适当改造:缩短喉管长度,改变第一及第二反应室构造并在反应区加入涡流反应器,沉淀区加设斜管,外形尺寸及结构保持不变.改造后单池处理规模提高到500 m3/h,澄清池出水浊度稳定在3 NTU以下,滤后水浊度小于1 NTU,涡流投资在35元/m3以下.实践表明,涡流絮凝澄清技术具有澄清效率高、出水质量优、适应变化能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在海港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惯性效应理论对海港水厂斜管池、平流池的混合反应沉淀工艺进行常规技术强化改造。结果表明 ,斜管池改造后 ,反应时间由 2 5min缩短为 8 5min ,沉淀池负荷达 3 5mm/s以上。净产水量达到 10 0万m3 /d ,较原设计 (5 0万m3 /d)提高 10 0 % ,较原实际运行水量 (3 0万m3 /d)提高 2 30 % ,同时沉淀池出水控制在 3NTU以下。平流池改造后 ,反应时间由 35min缩短为 12 5min ,净产水量达到 5 5万m3 /d ,较原设计水量 (3 5万m3 /d)提高 5 7 1% ,同时沉淀池出水控制在 3NTU以下 ;改造后混凝剂单耗较改造前降低 30 %。实践表明 ,微涡旋的离心惯性效应是絮凝的动力学致因 ,以此为依据的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絮凝沉淀动力环境 ,并具有效率高、水质好、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斜管式水面自动跟踪仪的参数、工作原理,通过实例进行比较,说明使用斜管式水面自动跟踪仪比建水岛岸式水位台投资省,建设工期短,并列举出几个站的应用情况。通过应用,可以得出,斜管式水面自动跟踪仪设计较合理理运行较可靠,值得推广,特别可用于水位变幅大,建直井式水位台费用太高或不宜建直井式水位台的站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网格絮凝池首层栅条位置及宽深比规范化的研究空白,运用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了进口到首层栅条距离(h1)及宽深比对网格絮凝池流场变化的影响。首先对CFD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得二者平均水力停留时间误差在3.03%,说明数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CFD模拟结果表明,h1在400~800mm范围内变化时,流场的死水区域较小,速度分布较为均匀,能够为絮体颗粒进行聚集和碰撞提供良好的水力条件;单个竖井宽深比在0.29左右时,流场的涡旋速度梯度G'值在26 s-1左右,有利于形成大量密实的絮体,且不易产生破碎现象。该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网格絮凝池的结构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折板絮凝池复杂的涡旋流场对絮凝效果具有重大影响,借助大型流体软件FLUENT,采用κ-ε方程对不同角度的折板絮凝池内涡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不同折板絮凝池内水流流态和压力状态,结果表明90°异波折板与90°同波波折板组合对提高絮凝效果最为有利,这为折板絮凝池的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自主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池型.对该池型的开发思路和技术方案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在嘉兴石臼漾水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将混合和絮凝区集中设置在池体中央,通过多种混凝和氧化药剂的投加、均匀度达95%以上的高速混合和8~10倍的提升絮凝搅拌,在上升流速15.6 m/h的条件下,确保出水浊度达到0.6~1 NTU,且排泥含固率达3%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