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思思  余磊 《住宅科技》2013,(10):16-18
客家围屋是客家先民辗转迁徙,将中原建筑带到东南沿海并历经千百年演化而锤炼出来的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围屋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建筑文化,还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化成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围合式群居建筑,客家围屋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是我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支瑰宝。通过对客家围屋的建筑文脉研究,分析了它的发展脉络、文化传承,研究了客家围屋中蕴含的宝贵文化价值,为保护客家围屋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闽西客家土楼民居中风水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主要集中在闽西、赣南、粤东和粤北等山区。赣南客家民居以围屋最具代表性,粤东和粤北则分别以围龙屋和围楼最为有名。闽西客家民居大体上可分为群体住宅和土楼两大类,而土楼住宅是闽西最具特色的民居。客家土楼的成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光  相似文献   

3.
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的一类非常有特色的防御性民居建筑.本文就客家围屋在客家民居中的地位以及客家围屋出现的时间与客家人形成的时间进行简要的关系论述。  相似文献   

4.
赣南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建筑,二者存在一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文章从历史发展、规划选址、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二者异同,进一步了解客家围屋与徽派民居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性,总结未来民居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启示,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粤东梅州客家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围屋式民居,明朝成化年间开基的南口镇的侨乡村,在1.5km2的范围内就分布着31座清末民初兴建的百年客家围屋,是围屋聚落最密集的乡村之一。同时这里建筑类型丰富,有民居、祠堂、学塾、庙宇等,民居建筑中又有围龙屋、杠横屋、华侨大屋、别墅洋楼等多种形式。其建筑布局和营造在节约土地、灾害防御、建筑功能和空间营造等方面均体现处独到的科学和艺术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和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6.
提起八卦,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诸葛亮摆下的八卦阵,变幻莫测,奥妙无穷.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的栗园村是一座传统古村落,它的有名是因为一座栗园围,也叫八卦围,是客家围屋中罕见的八卦型围屋,以其神奇的建筑规模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成为赣南客家围屋中一颗璀璨明珠—栗园围由此被授予“最美古村落”称号.  相似文献   

7.
围龙屋等传统民居奇特的建筑构思,体现了深邃的文化艺术气质,反映了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创新和融合。文章从客家围屋形制变化,归纳其特点并探索客家文化发展过程,对如何借鉴古代的建筑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赣南围屋是我国传统民居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保护和延续客家围屋遗产与文化脉络成为了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运用分形的自相似理论和迭代生成理论,分析围屋聚落、建筑与文化的分形特征,提出分形迭代的聚落保护和自组织扩展的设计策略;秉承维系围屋聚落"标度不变性"的空间保护和设计策略;遵循自相似的建筑修复和适应性改造设计策略以及分形的客家文化传承和相似性同构更新设计策略,为赣南围屋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培 《安徽建筑》2012,19(5):16+22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在抵御战乱和防御原住民纷扰的过程中修建的一种"聚族围居"的建筑样式。客家围屋之诸生相,记载着客家先民颠沛流离的异乡生活,同时也阐释了客家人的世界观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0.
客家围屋,又被称为"东方城堡",是一种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特征的封闭式客家民居,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于赣、闽、粤的客家人聚居地。文章通过对赣南、闽西一带围屋的实地考察,主要从围屋的定义与分类、历史成因与地理分布、围屋的建筑特点以及结构特点等方面对围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黄厚文 《规划师》2004,20(4):49-52
赣州城地处“三山”、“三水”之中,形成独特的龟形城市形态和“丁”字形传统空间格局,具有以客家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特质。其保护规划从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着手,提出名城保护的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以名城风貌特色保护、整体环境改善的成果吸引游人,促进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胡斌  陈蔚 《新建筑》2011,(5):105-108
通过对四川洛带古镇客家聚落形态、会馆建筑和传统民居进行田野调查、建筑测绘和历史资料采集,获得对于明清时期四川客家人移民文化与历史的系统认识.通过对包括客家人同乡会所——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的重要历史建筑典例进行建筑形态学与文化传播学角度的剖析,进而对福建、江西客家聚落、传统建筑形态与四川本土建筑文化形态的结合、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兰俊  田力 《建筑创作》2020,(1):26-33
赣南地区是中国客家民系三大聚居地之一,也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南迁定居的第一站。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赣南客家村落形成了独特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也形成了一整套选择改造自然环境并营造为文化景观的方式。本文认为赣南客家村落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可主要归纳为在宏观层面的风水与防卫,中观层面的祭祀与生产,微观层面的祭祖与生活;并以位于赣南宁都县田埠乡的东龙村为对象,从上述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了其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朱艳芳 《山西建筑》2010,36(15):4-5
对赣州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分析,对以赣南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客观景观设计资源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赣州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赣州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以完善赣州城市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5.
殷晓君  刘颖 《山西建筑》2009,35(36):40-41
指出客家集中式住宅现今遗存数量众多,是了解客家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对其历史意义和现状矛盾进行了论证,展开了使其适应现今时代发展需要的探讨和研究,从而为保护客家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闽西客家民居基本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闽西客家民居实例分析入手,以其文化为依托,研究闽西客家民居以“中庭型”四合两堂为原型,逐渐演化成“九厅十八井”堂屋式建筑的过程,并分析空间构图中心及其在构造上的独特做法,揭示其独特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客家建筑与客家文化的一脉相承,及与自然环境、风水观念的协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李仕元  马晓 《华中建筑》2014,(5):178-182
伴随着城市化热潮,地域特色与文化韵味在城市建设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景下,客家文化和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客家建筑的研究成果中理论论述居多,而传统住宅的成型是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地域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文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外空间入手构建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上杭具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把客家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家族制度、社会文化与住宅的空间联系起来,研究上杭客家民居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组织,解析在上杭特定地域中客家民居的特色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18.
龙田世居的防御体系从外向内主要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护寨河与外寨墙;第二层为角楼、望楼、外围屋墙,走马廊、大门构造等,是最主要的防御载体;第三层为内部封闭的院落,有完善独立的生产生活系统。除物质防御形态外,客家人自保与生存的心理诉求在其后世的民俗文化中也有一定衍射,反映了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之一。  相似文献   

19.
福建长汀特色分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享有全球“客家首府”的美誉,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红色政权所在地,兼具客家化和革命历史化的内涵。长汀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旨在恢复汀州“三山两水、一轴三圈”的环境风貌,引入“片区”概念,建立起覆盖点、线、面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对古城进行空间整治与容量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