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FCC过程中NOx形成机理及其脱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催化裂化过程中生成热NOx,燃料型NOx和快速型NOx的形成机理,以及各种脱除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如:两段再生器、脱NOx助剂、改进的CO助燃剂等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FCC汽油烯烃的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研究开发生产低烯烃含量的FCC汽油的工艺和催化剂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了解影响FCC汽油烯烃含量的因素和生成机理对开发新工艺和催化剂十分必要。对影响FCC汽油烯烃含量的因素(催化裂化操作条件、原料和催化剂)以及氢转移反应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Al2O3改善FCC催化剂抗镍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Al2O3作为基质添加组分对FCC催化剂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活性Al2O3有利于改善FCC催化剂的重油转化能力、焦炭选择性以及抗Ni性能;借助XRD、TPR等手段研究了NiO在Al2O3表面上的分散度和还原性,结果表明:NiO在大孔径(4-60nm),低比表面积(46m^2/g)Al2O3上分散度较低,不易被还原,因而其脱氢活性低,致使FCC催化剂的抗镍性能较好。添加10%该Al2O3的催化剂与空白对比剂相比,重油转化率增加了3.6个百分点,焦炭选择性降低了0.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塑料处理促进协会援助开发的采用废FCC催化剂使废塑料催化裂化的油化技术,最终成功地得到作为石油化学原料的芳香族饱和轻质碳氢化合物,得到约含62%C6~C9的芳香族化合物的高质量裂解油。该技术只是把废塑料中的金属和无机物质分离出来,由于还混有氯乙烯树脂,今后的课题是产品中氯元素的含量要在100ppm以下。  相似文献   

8.
用于重油FCC的汽油降烯烃催化剂GOR-DQ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催化裂化条件下降烯烃反应化学分析。进行了GOR-DQ催化剂设计。试验主要对载体和分子筛以及二者的匹配对催化剂重油裂化能力和产品降烯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对开发的催化剂中试样品进行了固定流化床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大孔活性载体可以加强重油裂化能力;用适当比例的复合活性组分与载体匹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催化剂的稀土含量也是调节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催化剂重油裂化能力和裂化产品降烯烃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重油裂化催化剂,GOR-DQ催化剂已成功地进行了工业放大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9.
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剂FF-14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宜进口高硫原油的加工,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了在保持较高脱氮活性的同时,具有高脱硫活性的新型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剂。该催化剂以Mo-Ni-Co为活性组分,具有孔体积、比表面积较大,堆密度较高的特点。小型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氢压10.0MPa、氢油体积比1000:1、体积空速1.0h^-1的工艺条件下,FF-14催化剂的脱硫和脱氮活性高于在国内广泛应用的蜡油加氢处理参比催化剂。在1800h连续运转过程中,FF-14催化剂脱硫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采用模拟干气作为反应系统催化剂的流化气(亦即原料雾化气,由干气和水蒸气组成),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温度、剂油比、空速和反应时间条件下,重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60~540℃的反应温度范围内、剂油比4~8、空速10~30 h-1,反应时间2~3 s的反应条件下,产品分布和转化率都随流化气中干气比率的增大而发生变化,气体、汽油等轻组分产率降低,柴油和重油的产率升高,焦炭产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而且在反应温度和空速越低、剂油比越大、反应时间越长的条件下,催化裂化反应受干气比率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的过程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工程化学原理分析讨论了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的过程,包括分散稳定气泡、改善雾化、保护酸中心、抑制焦炭生成以及提高重油气化率的胶体结构改性、降低表面张力和改善微孔润湿,并用以指导强化重油催化裂化添加剂的筛选。建立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实验装置评价了添加剂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剂强化重油催化裂化可降低催化剂生焦1.0%左右,提高总液体收率1.0%~2.8%。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催化裂化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将原料重油进行乳化。考察了重油乳化过程中的乳化剂选择、复配以及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S_1(Span-40)乳化剂和以该乳化剂为主的S_1-O_3(OP- 10)二元、S_1-O_3-T_2(Tween-60)三元复配乳化剂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化油稳定时间超过9 d;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70~80℃,掺水量10%(质量分数),乳化剂用量0.75%~1.0%(质量分数),乳化时间为40 min。  相似文献   

13.
洛阳石化工程公司ROCC-Ⅴ型专利技术首次应用于青岛石油化工厂建成1.0Mt/a催化裂化装置,在试运行阶段表现出产品质量及产品分布好,反应-再生系统操作灵活、调节自如,再生剂含碳低等优点。用残炭为2.99%的蜡油及渣油混合原料时,轻质油收率达71.98%,液化气收率为10.88%,干气收率为3.23%(含损失),汽油的RON为90.2,轻柴油十六烷值为33。  相似文献   

14.
在焦化蜡油中加入WLDN-5脱氮剂,采用络合脱氮—白土精制工艺,可制备碱性氮化物含量较低的焦化蜡油。在某公司1.80 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掺炼脱氮前后焦化蜡油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掺炼脱氮焦化蜡油后,降低原料油中氮含量使催化剂保持较高活性和减少催化剂生焦,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改善产品分布,轻油收率增加0.86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2.03个百分点,液化气和汽油收率分别增加1.17,0.94个百分点,干气、油浆和焦炭收率相应减少0.37,1.25,0.41个百分点,催化剂单耗降低0.05 kg/t。  相似文献   

15.
从仪长管输油渣油和委内瑞拉380重油中分离出镍、钒卟啉化合物,并按不同比例掺入原料油中,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考察金属卟啉化合物含量对重油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油中镍、钒卟啉含量的增多,催化裂化产物中汽油和柴油的收率降低,气体和焦炭的产率增加,催化剂对轻油的选择性变差,镍卟啉化合物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更大;镍、钒卟啉可使催化剂的相对结晶度下降,且钒卟啉对结晶度的影响大于镍卟啉;镍卟啉对再生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而钒卟啉对再生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重油催化裂化外甩油浆离心沉降净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油催化裂化油浆中含有催化剂粉末,需加以分离。采用自己研制的GC5型高温试管式沉降离心机,对影响重油催化裂化外甩油浆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出油浆的净化效果与催化剂的颗粒分布、油浆的物化性质、离心时间、离心转速和离心温度有关。适宜的操作参数为:离心温度150~200℃,离心转速2000~4000r/min,离心时间60~90s。合适的参数选取可使油浆中的催化剂脱除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蜡油催化裂化过程的产物分布和反应规律的研究结果;国内莫伟坚等人研究得到的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型;以及石油大学对工业重油催化裂化提升管中重油反应历程的研究结果,包括产物分布、结焦、催化剂性能等变化规律.讨论了传统提升管反应器的弊端,同时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一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重油研制橡胶用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英  边勇  于会彬  于海江 《润滑油》2001,16(4):22-25
采用溶剂精制工艺处理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重油(回炼油和油浆),用以生产橡胶用油。通过实验证明,糠醛精制和KT液溶剂精制两种工艺均能生产橡胶用油,其副产物抽余油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同时对这两种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T液溶剂精制工艺优于糠醛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利用重油催化裂解反应过程的试验数据,以涉及原料性质、催化剂活性、操作条件等的11个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乙烯、丙烯和BTX(苯、甲苯、二甲苯)的产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结构为11-12-3、以贝叶斯算法为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重油催化裂解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该模型对乙烯、丙烯和BTX产率的预...  相似文献   

20.
以具有微介复合结构的ZSM-11分子筛为活性组分,采用初湿浸渍法对分子筛进行Ag改性,并将其制备成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Py-FT-IR光谱、NH3-TPD技术和UV-Vis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少量Ag物种对ZSM-11的结构影响较小,其在ZSM-11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Ag+、Agn+或Agm;此外,Ag物种还可调变酸性,增加强L酸量。在固定床重油微反装置上对Ag改性催化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SM-11分子筛中少量Ag物种的引入可显著增强其水热稳定性,提高催化剂的裂解活性;而引入大量Ag时,强L酸量增加,会促进干气和焦炭的生成,降低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对反应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