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无线接入网的一般构成 ,介绍了PHS系统的特点和系统结构 ,并指出在我国采用PHS技术提供个人通信业务是比较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是由日本人所发明的一种新的个人通信系统,综合了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它建立在数字无绳电话技术和微小区结构系境之上,容量超过目前任何其他个人通信系统。同时,它可通过数字智能网提供各种超级功能,PHS可以说代表了个人通信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1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技术特性 1.1 概述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提供宽带业务的无线技术.它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可透明传输业务,在基站端与网络的接口为T1/E1、100Base-T、OC-3或V5接口与骨干网相连,在用户端的接口为E1、FR、N×64 kbit/s、POTS、10Base-T、ISDN接口等,可以为用户提供Internet的接入、本地用户的数据交换、语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业务.可选择基于电路方式、IP方式或ATM方式的设备.3.5 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可用带宽为2×31.5 MHz,需要准视距传播,支持多扇区组网,支持QPSK、16QAM、64QAM调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许海波 《通信世界》2005,(19):37-37
随着数字与语音通信技术的融合与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语音与数据融合的通信系统。在此基础上,爱立信充分利用自己在移动方面的优势,成功开发了一整套融合语音、数据、移动于一体的企业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公用移动通信的普及和话费的降低,进一步促进了这一系统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本案例介绍的爱立信移动分机解决方案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可以使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GSM、cDMA手机甚至固网的小灵通(PHS)手机实现企业内部语音通信系统的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5.
无线接入网是指从业务节点接口到用户终端部分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方式,即利用卫星、微波及超短波等传输手段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业务的接入系统。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无线接入网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本文重点讨论了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1基于GEPON的业务平台的整体架构 UT斯达康基于GEPON接入系统的业务发展平台如图1所示,可以满足最终用户语音、数据以及视频业务的一体化接入需求.ONU设备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用户侧接口.通过以太网接口可以解决用户的宽带数据接入;与IP机顶盒配合使用可以提供基于IP网络的视频业务;通过RJ11接口可以实现用户的固定语音业务及传真业务;通过叠加第三波长,可以在用户端ONU上提供射频接口从而实现传统TV节目的传送等.  相似文献   

7.
刘一锋  孙季丰 《广东通信技术》2003,23(12):C003-C006
近年来,PHS无线接入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该技术的移动网络规模壮大,用户增长迅速。本文分析了PHS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并研究PHS通信系统的网络组织和特色业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无线通信》1998,4(2):57-57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所有一切业务的运作,都离不开现代通信手段的支持。为适应无线电信技术的发展.增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通信能力,使通信系统具备“Onc-Stop Solution”,在一处解决的方案,为接入多地办公或移至它地办公.提供最便捷的通信.中国人民银行将采用WLL系统迅速地扩展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9.
《通讯世界》2009,(3):44-45
烽火通信EPON系统是三网合一的光纤接入系统,属于新一代综合接入系统,是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电信级宽窄带一体化接入设备。它有效的将数据网、电话网和电视网三者的接入融为一体,采用多业务传送技术,提供统一的网络和业务管理。以一个统一的综合接入平台接入、汇聚和传送多种业务到各种宽窄带网络中。  相似文献   

10.
树涛 《电信技术》2004,(4):90-91
目前,我国使用的无线市话系统。也称为个人通信接入系统(PAS)或小灵通系统。源于日本的PHS(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系统。其空中接口采用了PHS空中接口,这种空中接口的规范称为RCR STD-28标准。  相似文献   

11.
燕珊  林孝康 《电讯技术》2003,43(4):92-95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中语音业务的接入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分析了当前广泛采用的V5接口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的接入方案并给出了其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崔艳丽  杨帆 《电信技术》2007,(5):104-105
1 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的组成 SCDMA是一种技术先进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无线接入系统,主要包括核心网、无线接入和终端三个部分.其中,核心网部分主要包括LMCC(本地移动控制中心)、HLR(归属位置寄存器)和SMC(短消息中心);无线接入部分主要包括BSC(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台(BTS);终端部分包括灵活多样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SCDMA核心网配合大唐电信的增值业务系统NetPlus(包括综合业务控制平台iSCP、综合语音提供平台iVSP),可为SCDMA用户提供丰富的智能业务和特色业务.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组网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唐峰 《通讯世界》2018,(6):79-80
目前国内机场建设使用的语音通信系统中,一般包括内通调度系统、800M无线对讲系统、公网程控电话等系统。这些系统运行相对独立。过多的系统增加了通信成本也降低了操作员的工作效率。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VOIP技术的统一通信调度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灵活接入多种类型的语音通信系统,通过集成化调度终端便可以与各种语音通信系统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小灵通(PHS)是一种支持非快速移动的无线市话网络,定位于固话网络的无线延伸,其业务运行的支撑网络仍旧是PSTN网络。通过大量的基层反馈信息表明,随着全国各地PHS网络大量建设和投入运行,在小灵通(PHS)的运行维护当中,PHS基站接入线路的测试和维护的正常和稳定传输是整个网络运行的基础是目前维护人员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即PHS系统网络中从基站CS到基站控制器CSC的接入线路部分,绝大多数是基于语音传输业务面铺设的市话电缆的双绞线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WLAN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数据通信方式,同小灵通、手机等无线语音通信相比,在其运行维护过程中引起故障的已不仅是干扰、信令、信道负荷等空中接口因素.作为IP数据业务的无线接入,用户的终端、城域网数据配置、隧道建立、业务实现等成为了影响WLAN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总部坐落于中国杭州,是专业提供无线产品和网络覆盖解决方案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三维通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无线网络延伸覆盖、网络优化以及无线系统综合懈决方案,跨越WCDMA、TD—SCDMA、GSM、CDMA、DCS、GSM—R、PHS,DVB,DMB等多个网络平台。业务领域涵盖室内、小区、公路、铁路、隧道、地铁、景点、远郊、近海和机场、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的无线覆盖,以及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网络覆盖等。  相似文献   

17.
"通信原理"课程的系统级实验建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分析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实验的现状,结合最新科研成果设计并实现了“通信原理”系统级实验,包括数字基带仿真、服务发现、局域网接入、电话网接入、语音传输、数据传输、图像传输、无线多点组网、通信系统性能评价和GSM/GPRS接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信市场已经从传统单一运营商发展到了多运营商竞争的格局,对于新兴运营商而言,迫切希望通过能够快速部署的无线接入技术切入市场,争取用户,因此无线接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接入手段,有着很大的潜在市场发展空间。窄带无线接入主要用来提供语音业务,解决部分地区不能通过有线手段提供语音通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介绍随着各类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企业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现代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能否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是发展和留住该类集团用户的关键。基于市场状况和行业用户需求,UT斯达康凭借其在行业客户领域的市场敏锐性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专为企业用户研制了E-Box企业通信系统,为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提供灵活便捷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系统介绍1.系统概述*E-Box系统突破了传统PBX单一固定的语音模式,为企业用户提供有线/无线/VOIP综合业务。E-Box系统将成熟的PHS技术引进企业专网系统,同时还集成了短消息、丢话通知等多种增值…  相似文献   

20.
接入网简介     
陈肇基 《电信快报》1998,(10):14-17
随着全球信息业的高速发展 ,电信业务已从传统的电话通信向全新的业务领域拓展 ,尤其是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及多媒体通信的市场需求 ,对现有接入网的接入能力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加快建设接入网 ,既是电话业务发展的需要 ,也是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和未来个人通信的需要。本文简述各种有、无线接入网 ,着重介绍无线接入网 ,并对移动无线接入系统中的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卫星移动通信综合网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