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性能通常用输出功率和工作效率来进行评价,但在低温差对低品位能的利用上,只用工作效率来评价是不全面的。从[火用]的角度对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火用]效率,用炯效率来作为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评价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差的减小,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但[火用]效率则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燃料温差发电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无电区域和紧急条件下的供电问题,设计了一种生物质燃料温差发电机,详细测试了其启动性能、功率负载特性、动态响应特性、热电转换效率、烟气排放特性和温度场分布特性。温差发电机尺寸为684 mm×492 mm×450 mm,重量为14.0 kg,可自供电散热和鼓风,其余电能可稳压对外输出。实验发现,温差发电机输出功率随外部负载的减小而增大,但是过小的外部负载将导致温差发电机工作不稳定。当温差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接入外部负载后其各个输出参数可在数秒内稳定。当外部负载为5.5Ω时,总发电功率达到最大值,为37.8 W,功率重量比为2.7 W/kg;经过直流稳压器将输出电压稳定为12 V后可对外净输出功率25.4 W,系统的热电转换效率为2.6%,与理论估算值基本一致。此外,建立了一个温差发电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温差发电模块内部的温度分布和预测了整个温差发电机的发电性能,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以常见低温热源做能源,通过温差电技术使之转换为电能的技术途径及样机的研制,并通过对样机性能的测试对这种发电方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6.
7.
孙健 《能源技术(上海)》2011,(2)
建立了聚光条件下光伏电池的热平衡方程及电学特性模型,利用模型对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及电池的串联内阻对电池的温度、光电转换效率及电能输出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池温度随聚光率的增加而升高,电池效率和输出功率随聚光率的增加先增后降,并存在一个最大输出功率;电池冷却过程的热阻越小、工作温度越低,光电转换效率越高、输出功率越大;电池本身串联内阻越大,电池的效率越低、输出功率越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要使硅电池在聚光条件下长期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必须对电池进行适当的冷却,要尽可能减小电池的串联内阻。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提出一种混合能源的设计方法,以太阳电池为温差电池的高温端热源,采用散热器为温差电池低温端散热,使得温差电池高温端和低温端形成温差,成功产生了电能.该文对光伏.温差混合能源进行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采用针肋散热器时,温差电池的开路电压大于采用肋片散热器时温差电池的开路电压;对比采用铝质散热器,采用铜质散热器时的温差电池开路电压容易出现较大波动性;采用24mm厚针肋铝质散热器时,温差电池的开路电压最大.温差电池通过DC/DC为超级电容器充电,当冷、热端温差在1.4℃时,工作电流为5.16mA,工作电压为0.41V,功率为2.11mW. 相似文献
13.
14.
CIS(CIGS)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CIS(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与结构以及制备方法、掺杂对电池的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窗口层的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两种低成本制备薄膜的方法:电沉积法和喷雾法,最后阐述了CIS(CIGS)太阳能电池在工业生产和空间应用的进展情况,并展望了CIS(CIGS)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设计了一台由干、湿通道相结合的单元式露点蒸发冷却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了蒸发冷却装置在空气经过一级冷却的模式1和经过二级冷却的模式2两种运行模式下,不同空气入口参数时的换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空气的入口温度越高,换热效果越好;低湿度时空气的进出口温差比高湿度时大,但其湿球效率和露点效率反而较低,这说明2种效率并不适用于不同湿度间的冷却效果对比;模式2运行时的换热效果比模式1好。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表明,该单元式露点蒸发冷却装置的湿球效率和露点效率分别可以达到120%和88%,为露点蒸发冷却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柴油机产生的高温废气是船舶红外信号的主要来源,红外成像系统可根据红外信号对船舶进行定位。选用气液两相流喷嘴,对柴油机排气喷雾冷却过程中的热负荷和所需水量进行了理论计算,以WD-615斯太尔柴油机试验平台为基础,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柴油机排气系统喷雾冷却降温技术对柴油机排气的红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随着喷入水流量的增加,柴油机排气温度逐渐下降,下降速度由快及慢,当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用水量对排气温度再无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