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封建大家庭到现代核心小家庭的变迁中,中国的家庭模式发生了裂变.巴金小说《寒夜》所描写的婆媳关系失和、夫妻关系失衡以及亲子关系淡漠等现象,具有普遍性意义.家长制地位衰落、封建伦理道德式微及男女经济地位反转,造成家庭“天平”倾斜,是引发家庭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呼声震撼下,1947年国民党当局搞了个假惺惺的“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妄图掩人耳目.攸县当时也进行了“国大代表“竞选活动.通过这次所谓的“民选“,充分暴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党团派系之争的肮脏内幕.也为我们留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精神在美国人生活中处处皆有体现。本文以美国校园电影《死亡诗社》为依托,通过评析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对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指出了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小说<圣洁百合)中威尔莫特一家四代人的生活和信仰状况,解读20世纪以来美国宗教出现的信仰危机、宗教世俗化、宗教私人化和邪教现象以及这些宗教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回归文本的方法,将孔子思想的重要载体——《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天"、"命"的含义进行了考察和归纳,认为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持怀疑态度。孔子哲学思想中的天命观主要是唯物的,具有十分积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的男性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双性视角的可能性以及实现"双性同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占领华尔街"虽然是一场以经济为主要目的自发的民众运动,但在这场运动的背后却透露出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美国这个号称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却拯救不了普通美国民众的命运,在金融危机中,他们是受害者也是牺牲者,是这个制度衍生出来的无法逃脱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华裔始终无法回避文化认同问题。结合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从美国华裔杨露丝与其华人移民母亲、白人男友以及男友家人之间的交往入手.分析华裔是如何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的。  相似文献   

9.
借鉴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分析《简·爱》中的“爱情矩阵”和“权力矩阵”,阐述了小说中人物间或对立或矛盾的二元关系和作品的女性意识主题.  相似文献   

10.
徐海玲 《商品与质量》2011,(Z3):128-129
俄罗斯的新闻自由在普京时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的新闻传媒格局,而这也引起了各方尤其是西方的强烈抨击,称其是民主的倒退。当时新闻制度的形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与当时的民主制度框架分不开,是透视普京时期民主模式的一扇窗。由此本文试图全面了解普京时期形成的新闻制度,并以此解析普京式民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袁枚给自己的著作取名《随园诗话》,既是取自住所之意,也有意无意间表达出随意,随和,随心所欲的思想。不论是诗歌的创作、学习还是鉴赏,《随园诗话》中处处体现的是一种潇洒个性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其中隐约透出的神秘性越来越为批评界所重视。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对《小鲍庄》进行再次解读,试图找出这种神秘性的神话原型。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对几种神话原型的移位,进一步理解了王安忆所找寻到的民族精神文化之根,以及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衰微。  相似文献   

13.
数理逻辑一阶谓词演算中,作为一种逻辑词采用的量词,不是传统逻辑中的量词,更不是语言中的量词。F中的全称量词任意x的语义为“对于论域中的每一个个体”,存在量词 x的语义为“论域中至少有一个个体”。人类在求取关于不可逐一列举(有限的或无限的)个体域的作为一般性原理的真知的过程中,事实上从来也不曾在逻辑上使用过这样的量词。这样的量词对人类提出要去逐一确定不可逐一列举的个体域的每一个个体具有什么性质。这样的指令,人类是无法执行的。这样的对外延的无限要求是超乎人类的有限能力和生命的。难怪,A.Church证明了关于,的不可判定定理。  相似文献   

14.
被视为《红字》引言的《海关》与《红字》讲述的故事没有直接联系,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海关》中的内容,为小说讲述的故事营造了时代和社会背景,奠定了社会氛围和情感基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这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以电视剧《笃姬》为例探讨日本人的"忠"与"孝".从历史渊源和内涵的角度对"忠"与"孝"进行分析得出:日本的"忠"是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传统的"忠"意识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本的"孝"是在中国儒家思想传入后出现与日本社会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忠"要求人们对君无条件的忠诚,"孝"要求人们对家无条件的孝.  相似文献   

16.
以《老友记》(Friends)为切入点,提取一些尴尬场景,对比中国文化中的尴尬时刻,探讨中西“面子”现象的文化相似性.“爱面子”具有普遍性质,中西方文化在避免“丢面子”上并无差别.只强调差异的做法不仅削弱了交际的效果,还影响了双向交流.只有了解中西文化中“面子保全”的共性,才能增强跨文化交际中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在元杂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处以《黄梁梦》为例,结合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元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选择。从文化视野的角度阐释《黄梁梦》所展示的时代文人风貌。  相似文献   

18.
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对"需要-生产"图式展开批判,他认为马克思视野下的生产是处于拉康的"镜象理论"之下的。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用语的角度验证《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特点,指出《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突出的代表,其表现为法是维护礼的武器及把礼制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等方面。从汉语词汇史角度看,其中词语关涉政治经济、司法刑狱、礼仪习俗等方面,乃法律用语之渊薮。  相似文献   

20.
萨特在小说《理智之年》中展现了个人要实现自由所面临的身份焦虑,并揭示了焦虑的根源所在,表明了他在二战后对自由的崭新理解,即强调"行动"在"自由之路"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