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砂仁多糖对小麦淀粉体系的作用机理,揭示砂仁多糖对小麦淀粉品质形成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通过制备砂仁多糖—小麦淀粉复配体系,研究砂仁多糖添加量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热力学特性、结晶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砂仁多糖可提高小麦淀粉复配体系的黏度和糊化温度,减少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浸出,降低小麦淀粉糊化过程中结晶区的破坏程度,延缓糊化过程。当砂仁多糖添加量为1.00%时,复配体系崩解值为299 mPa·s,回生值为532 mPa·s、糊化焓为666.29 J/g,此时抗老化效果最佳且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砂仁多糖与小麦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当砂仁多糖添加量为1.00%时,氢键作用最强。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砂仁多糖可以抑制小麦淀粉消化。[结论]添加砂仁多糖可有效提高小麦淀粉的热稳定性,降低小麦淀粉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2.
燕麦乳易因淀粉回生引发沉淀、口感变差,是燕麦乳生产、储运、消费等环节面临的共性难题。通过尝试加酶挤压替代传统酶解工艺,考察了加酶挤压对燕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并评估其应用于燕麦乳加工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0%、0.02%、0.06%、0.1%和0.2%的条件下,燕麦淀粉分子质量与加酶量呈负相关,水溶性指数、还原糖含量和糊化度与加酶量呈正相关。添加0.2%的α-淀粉酶后,淀粉分子质量由原淀粉的178.38×104 g/mol降为41.42×104 g/mol,水溶性指数和还原糖含量分别由原淀粉的0.41%和15.13 mg/g升高为44.39%和56.72 mg/g,糊化度为98.19%。加酶挤压样品的黏度显著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加酶挤压导致淀粉颗粒不规则形状的形成。流变学结果表明,加酶挤压样品表现出更强的流体特性。加酶挤压处理后,燕麦乳稳定性明显增强,感官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添加外源亲水胶体、多酚类物质、蛋白质等改变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成为研究热点。亲水胶体、多酚类物质、蛋白质等物质与淀粉相互作用能改变淀粉的理化性质、改善淀粉基食品品质及降低淀粉消化速率,降低快速消化淀粉含量(RDS)、增加抗性淀粉(RS)含量。本文综述了外源添加物的种类、外源添加物对淀粉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外源添加物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为扩宽淀粉应用范围、改善淀粉基食品品质及开发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黍子面和糜子面为原料,用碱法制备黍子淀粉和糜子淀粉,对其颗粒形态、红外光谱特性、透光率、溶解度、持水力、凝沉稳定性以及消化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黍子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为91.78%,直链淀粉含量为8.21%;糜子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为65.28%,直链淀粉含量为34.72%。糜子面粉、黍子面粉及其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均超过50%,糜子面和糜子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均分别高于黍子面和黍子淀粉。黍子淀粉的透光率高于糜子淀粉。糜子淀粉凝沉稳定性强于黍子淀粉。糜子淀粉和黍子淀粉的溶解度、持水力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淀粉蔗糖酶(AS)的转糖基活力修饰蜡质玉米淀粉(WCS),探索不同修饰程度对其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反应条件下,酶反应进程可用对数函数进行模拟;与A型的原淀粉相比,改性WCS的结构更为致密,且呈现出B型结晶特性;改性前后淀粉的支链长度分布变化显著,随着转糖基率(TR)的增加,Fr I(聚合度(DP)30)组分所占比例显著增加,Fr III(DP13)组分所占比例显著减小;与原淀粉(抗性淀粉(RS)含量=0.8%)相比,改性WCS的RS含量明显提高(53.1%≤RS含量≤73.6%),随着TR的增加,改性WCS的R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TR=88%时,RS含量达到最高(73.6%)。  相似文献   

6.
以荔枝核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的方法提取荔枝核中的淀粉,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比较,观察3种淀粉的颗粒形态、溶解率、酶解率、透光率、凝沉性和失重率.结果表明:荔枝核淀粉提取率在34%以上;显微镜下颗粒呈不规则椭圆形,粒径较马铃薯淀粉及玉米淀粉小;60℃时的溶解率为(2.06±0.29)%;酶解率为(27.91±0.18)...  相似文献   

7.
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理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国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5):27-30,34
以山西产裸燕麦为原料,在控制的条件下发芽72 h,每间隔12 h取样,测定燕麦淀粉的颗粒结构、溶解度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发芽过程中,其淀粉颗粒仍保持了原淀粉的外貌形态和X-射线衍射A型图谱特征。发芽处理使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增加,膨胀度减小,同时会导致淀粉冻融稳定性变差,易于老化。但适度的发芽可增加淀粉的透明度,增强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冷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未发芽、发芽12、24、36 h的糙米为原料提取淀粉,并对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淀粉糊的透明度、凝沉性质、冻融稳定性、酶解率以及粘度等进行分析,研究发芽对糙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发芽后淀粉及其组分的含量、淀粉糊的酶解率以及淀粉糊的粘度均降低;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均增强;凝沉稳定性变化不大。其中发芽24 h的糙米淀粉的理化特性变化最明显。发芽对糙米淀粉的理化特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威廉斯B6香蕉为原料制备香蕉粉和香蕉淀粉,对香蕉粉与香蕉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香蕉全粉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占其干基的80.38%,香蕉淀粉颗粒多为扁平状,形状不规则,为C型结晶结构。与淀粉相比,香蕉全粉具有更高的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全粉的稠度系数显著高于香蕉淀粉,流体指数更低,假塑性更强。消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威廉斯B6香蕉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达到70.96%,全粉中的其它成分有助于提高其淀粉的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10.
以坝莜1号燕麦籽粒为原料,分别制粉获得炒制燕麦粉、燕麦片磨粉、超微燕麦粉3种燕麦面粉,并以实验室粉碎获得燕麦粉为对照,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获得燕麦粉的出粉率、理化指标以及面团特性。表明:炒制燕麦粉、燕麦片磨粉、超微燕麦粉的出粉率分别为79.4%、85.0%及95.0%。与对照燕麦粉相比,3种处理燕麦粉的脂肪含量均增加,而蛋白质含量、β-葡聚糖含量和灰分含量均减小。超微燕麦粉破损淀粉含量高;燕麦片磨粉色泽L值和a值最高,炒制燕麦粉的b值最大。峰值黏度、DSC热焓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燕麦片磨粉、炒制燕麦粉和超微燕麦粉,且差异显著(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燕麦片磨粉淀粉颗粒保留完整。3种燕麦粉的吸水率、峰值黏度、回生值、稳定时间都差异显著(P0.05),其中,炒制燕麦粉和超微燕麦粉吸水率高。总体而言,炒制燕麦粉各项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油莎豆豆粕作为原料制备油莎豆淀粉,在110℃下对不同含水量(20%、25%、30%、35%)的油莎豆淀粉样品进行2 h的湿热改性处理。分析湿热处理对油莎豆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湿热处理,油莎豆淀粉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处理含水量的提高,油莎豆淀粉溶解度与膨润力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粒径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升高,体外消化率在HMT-25时最低,为78.45%。同时,湿热处理没有改变油莎豆淀粉原有的A型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和糊化焓值(ΔH)的大小与处理的含水量呈负相关。湿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变油莎豆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其热稳定性,降低淀粉体外消化速率。  相似文献   

12.
箭筈豌豆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作物,其食用开发价值受到愈发广泛的关注。本实验主要对箭筈豌豆淀粉的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箭筈豌豆淀粉具有较高的直/支链淀粉比值,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和膨润度;室温下透明度为 12.56%,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淀粉糊静置 2 h 后上清液体积比高达 68.17%,凝沉速度快,易老化;冻融稳定性差,经过一次冻融后析水率便高达 62.17%;糊化温度高,具有良好的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结果显示,箭筈豌豆淀粉中可消化淀粉含量低于普通豌豆淀粉,具有更丰富的抗性淀粉含量。本实验结果为箭筈豌豆淀粉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燕麦全麦发芽前后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全粉的乳化性从发芽前的3.32m2/g增加到发芽后的5.6m2/g;燕麦全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由发芽前的4.38%、7.63%增加到发芽后的5.92%、58.19%。同未发芽燕麦全粉相比,发芽燕麦全粉的色度L值和a值显著减少(p0.01),b显著增加(p0.01)。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50℃,糖化4h产生还原糖5.4mg/g,而未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45℃,糖化6h产生还原糖1.49mg/g。燕麦总酚含量从发芽前的0.058mg/m L增加到发芽后的0.105mg/m 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燕麦全麦发芽前后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全粉的乳化性从发芽前的3.32m2/g增加到发芽后的5.6m2/g;燕麦全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由发芽前的4.38%、7.63%增加到发芽后的5.92%、58.19%。同未发芽燕麦全粉相比,发芽燕麦全粉的色度L值和a值显著减少(p<0.01),b显著增加(p<0.01)。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50℃,糖化4h产生还原糖5.4mg/g,而未发芽燕麦全粉的最适合糖化温度为45℃,糖化6h产生还原糖1.49mg/g。燕麦总酚含量从发芽前的0.058mg/m L增加到发芽后的0.105mg/m L。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研究超声处理对马铃薯全粉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使得马铃薯全粉的结晶度增大,晶体结构明显改变,溶解度、膨胀度、吸油性、崩解值、糊化温度和消化特性显著降低。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全粉的结晶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降低,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升高。研究表明,超声处理显著影响马铃薯全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P0.05)。  相似文献   

16.
低GI淀粉原料的筛选及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马铃薯、玉米、木薯、大米、小麦、鹰嘴豆中的淀粉为研究对象,对其淀粉颗粒形貌、粒径分布、糊化特性、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组分进行探究,并采用体外消化试验分析7种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计算其预测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 index,eGI)。结果表明:豌豆淀粉和鹰嘴豆淀粉粒度分布比较集中,大小较均匀;豌豆淀粉和鹰嘴豆淀粉的回生值较高,易于老化;豌豆淀粉和鹰嘴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玉米淀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最高,马铃薯淀粉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而鹰嘴豆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鹰嘴豆淀粉体外消化率曲线增速最慢,7种淀粉的eGI值从低到高依次为:鹰嘴豆淀粉(48.9)小麦淀粉(57.7)豌豆淀粉(59.9)玉米淀粉(67.3)木薯淀粉(70.2)马铃薯淀粉(70.3)大米淀粉(76.3)。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多酚对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将莲藕淀粉、玉米淀粉分别与藕节汁、儿茶素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混合制备了淀粉多酚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使用体外消化模型评估了消化率。结果显示,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对儿茶素的吸附量为4.22 mg/g和3.79 mg/g。多酚降低了淀粉的整体黏度,其中,儿茶素对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影响最为显著,降低了14.61 %,且显著提高玉米淀粉颗粒的稳定性。FT-IR、XRD结果表明,在两种淀粉的老化过程中,藕节汁多酚可以显著降低其结晶度,并抑制两种淀粉的回生。莲藕淀粉和玉米淀粉的水解率均低于其淀粉-多酚复合物的水解率,其中儿茶素使莲藕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了5.6%,藕节汁多酚使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了7.7%。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究单螺杆挤压对豌豆淀粉消化特性的作用机理,阐述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出温度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衍射,快速黏度仪从分子晶型、结构、黏度性质等角度,揭示豌豆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豌豆淀粉经挤压处理,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抗性淀粉和慢消化淀粉含量也发生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在水分含量26%,螺...  相似文献   

19.
以扁桃仁分离蛋白(almond protein isolate,API)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贮藏条件(温度、包装方式、时间)对API理化特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API游离巯基逐渐减少,二硫键与羰基值逐渐增加;贮藏9个月后,API分子量增大,主要集中在50~70kDa;随氧化程度的加深,API的功能特性降低(溶解性与起泡特性);在35℃、非真空包装条件下,贮藏9个月后,API的消化率最低(26.45%),其消化产物的独有肽段数少、分子量大。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经不同脱皮次数的燕麦粉的理化特性和加工品质。结果表明:4~9次脱皮的燕麦粉峰值黏度处于较高水平;3~5次脱皮的燕麦粉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吸水能力和吸油能力居中且比较稳定;综合分析淀粉特性和蛋白质特性,4~5次脱皮(脱皮率约为7%)即适度加工燕麦粉的加工特性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