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测定燕麦、小米和玉米3种谷物粉经蒸汽和烘烤热处理前、后糊化特性、膨胀势、吸水性和不同淀粉组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燕麦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降低、小米粉和玉米粉显著升高(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回生值显著升高、玉米粉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变化不同;蒸汽和烘烤处理使燕麦粉膨胀势分别降低32%和12%,吸水性指数升高20%以上,但是小米粉和玉米粉变化较小;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水溶性指数降低28%~55%;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20%,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3%~30%,抗性淀粉含量升高20%,尤其热处理对燕麦淀粉组成含量影响最大。扫描电镜观察燕麦、小米和玉米淀粉颗粒直径分别为5,10,15μm,经热处理后淀粉发生团聚和黏结现象,尤其燕麦淀粉团聚和黏结程度最大。结论: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改变谷物粉的物化特性,进而改善其加工性能。热处理改变了谷物淀粉的构成,减缓了淀粉的消化性,提高了其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处理对马铃薯全粉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研究超声处理对马铃薯全粉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使得马铃薯全粉的结晶度增大,晶体结构明显改变,溶解度、膨胀度、吸油性、崩解值、糊化温度和消化特性显著降低。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全粉的结晶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降低,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升高。研究表明,超声处理显著影响马铃薯全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P0.05)。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的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其破损淀粉含量、糊化特性、颗粒形态、晶体结构、消化特性、冻融稳定性以及热特性,从而探究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其淀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其破损淀粉含量增加了78.11%、冻融稳定性从33.35%增加到49.19%;糊化特性中其黏度、衰减值整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糊化温度无显著性变化;淀粉颗粒由聚集到分散且表面更加粗糙;其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粒度12XX/--时达到最大值为21.78%,且在中等粒度时淀粉其衍射峰强度较高。快消化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慢消化淀粉降低了22.01%,抗性淀粉含量在中等粒度时较低为59.88%。淀粉的热特性中峰值温度随着粒度的减小呈升高趋势,且小麦粉粒度为13XX/--时,其起始温度较高为58.55 ℃,而终止温度较低为69.72 ℃。综上所述,小麦粉在中等粒度时其淀粉特性整体表现较好。该研究可为小麦粉在不同粒度下其淀粉的生产需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发芽粳糙米粉和发芽籼糙米粉基本成分、微观结构、热焓特性及糊化性质(RVA)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粉中粗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总淀粉含量降低,粗纤维、灰分等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发芽时间的增长,糙米粉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和回升值都降低;发芽糙米粉峰值温度、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及焓值均比糙米粉低,且籼糙米高于粳糙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芽后糙米粉颗粒结构变得较疏松,棱角不太明显,发芽籼糙米粉颗粒结构较发芽粳糙米粉颗粒结构更加疏松,淀粉颗粒体积更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在不同粒径的小麦面粉中分别添加0%、5%和10%的面筋蛋白制作中式面条,烘干研磨后分离出大颗粒与小颗粒面条,研究面条样品的形貌特征、结构特性热力学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面条中面筋蛋白含量增加,面条表面的平滑度增强,糊化温度升高而焓值降低,且蒸煮后面条中形成的面筋网络面积增加。体外消化动力学结果显示随着面粉粒径的减小或面筋蛋白含量的增大,淀粉消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臭氧处理对糯米中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模拟法测定经不同时间段臭氧处理的糯米中淀粉的消化率及营养组分,同时测定其部分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臭氧处理时间的延长,糯米粉中羧基含量增加,氧化程度和米粉颗粒表面破损程度增大。糯米粉糊化后测定其消化特性,臭氧处理能降低其淀粉的消化率;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含量显著增加,快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糯米粉未经糊化直接测定其消化特性,未糊化糯米粉中淀粉的消化特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且糊化糯米粉中淀粉消化率总体高于生糯米粉。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芽阶段高粱粉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以白高粱为原料,研究不同发芽时间对高粱粉淀粉组分及含量、淀粉酶活力、热力学、糊化、流变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后高粱淀粉酶活力显著上升;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热力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发芽使糊化焓增加,提高了其稳定性和结晶度,起始糊化温度上升,峰值和终止糊化温度无显著变化;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高粱粉体系黏度下降,热糊稳定性及冷糊稳定性提高;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低,高粱粉糊的流动性增强;发芽改善了高粱粉的乳化和乳化稳定性、起泡和泡沫稳定性,持油性提高、持水性降低。综上所述,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粱粉的理化及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辅助干热处理对其改性,采用快速黏度仪、差式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氨基酸添加量(0.5%、2%、4%和10%,w/w)的干热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热特性、结构特性和消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添加量对干热处理玉米淀粉-氨基酸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消化性质有显著影响。随着两种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多,淀粉的峰值黏度、回生值和糊化焓值降低,而相对结晶度和抗性淀粉含量升高;干热玉米淀粉-天冬氨酸混合物的糊化温度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干热玉米淀粉-赖氨酸混合物的糊化温度呈升高趋势。提高氨基酸添加量能促进淀粉颗粒内部的晶体排列更紧密、有序,能更好地抑制淀粉的短期老化,降低淀粉的消化性能;可作为玉米淀粉改性的一种新方法,为生产改性淀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荔浦芋为原料制备芋头淀粉,将不同水分含量(10% ~ 30%)的芋头淀粉在110℃条件下湿热处理2 h,研究湿热处理 (HMT) 后芋头淀粉糊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HMT对芋头淀粉颗粒形貌影响不显著,但颗粒之间发生聚集现象,且随HMT水分含量的升高聚集体积增大,粒度也随之增加。随着水分含量增加,HMT使芋头淀粉的溶胀力和溶解度降低,糊化温度升高,糊化焓值降低,淀粉糊黏度降低,但淀粉糊稳定性增加。HMT也改变了淀粉的体外消化性能,增加了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说明HMT可用于扩展芋头淀粉的应用范围,如制造需要在高温下加工的产品或制备低GI值食物。  相似文献   

10.
以燕麦粉为原料,分别利用植物乳杆菌(L.p)和旧金山乳杆菌(L.s)两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燕麦淀粉在发酵过程中各种物化及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粉经过两种菌发酵后pH 值下降,且L.p 发酵的燕麦粉pH 值下降的速率和产酸量都大于L.s。但是到发酵后期,两种乳酸菌发酵的燕麦粉pH 值相近。发酵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和溶胀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温度下,其溶胀力和溶解度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经L.P 发酵的样品的溶胀力低于L.s,但溶解度大于经L.s 发酵的样品。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得到发酵过程中燕麦淀粉的变化:发酵后燕麦淀粉糊化过程中峰值黏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糊化起始温度提前,糊化所需时间延长,糊化焓升高,且L.s 发酵样品的糊化焓值高于L.p。发酵后燕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L.p 发酵的样品的直链淀粉的含量高于L.s。  相似文献   

11.
以糯米粉和新鲜红辣椒为原料制备鲊海椒,分析不同发酵时段糯米鲊海椒淀粉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变化,并观察淀粉形貌改变。结果显示,发酵可引起糯米鲊海椒淀粉理化特性改变,随发酵时间延长,糯米鲊海椒淀粉含量下降,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和析水率下降,回升值逐渐增大。发酵90 d时,各指标与其他发酵时间测得的指标差异显著;峰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出现在发酵20~40 d;糯米鲊海椒淀粉的消化特性、HI和GI随发酵时间延长略有增加并呈波动变化;原子力显微扫描形貌图显示随发酵时间延长,淀粉颗粒表面由光滑变得粗糙,表面突起增多,比表面积增大;厌氧发酵可使糯米淀粉产生纳米级别小分子,有望成为重要的纳米材料来源。在该研究发酵时间内,发酵对糯米鲊海椒淀粉消化特性和GI值影响较小,但发酵可影响糯米鲊海椒淀粉理化特性,合适的发酵时间在20~60 d。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量的燕麦粉(10%、30%、50%)替代部分高筋粉,经一次发酵法制备燕麦面包,研究燕麦粉添加量对面包营养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燕麦粉添加量的增加,燕麦面包比容逐渐降低,而蛋白质、水分、灰分、脂肪和植酸的含量逐渐升高。体外模拟消化分析发现,燕麦面包中淀粉的体外消化性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3.
湿热处理法制备慢消化淀粉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处理法制备慢消化淀粉,并研究了其性质。研究出湿热处理制备慢消化淀粉的优化工艺为:淀粉体系的水分含量35%(w/w),温度120℃,时间为10h,慢消化淀粉含量达9.25%。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了裂纹和凹坑,淀粉糊化温度升高,峰值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从淀粉的颗粒形貌特性、晶体结构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来研究水分含量对燕麦淀粉糊化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X-衍射图谱为A型,含水量较低(70%)时,老化后的燕麦淀粉凝胶质地坚硬表面空隙较大,衍射峰相对强度大,含水量较高(90%)时,凝胶表面质地均匀,衍射峰的相对强度较弱。燕麦淀粉重结晶晶体融化的起始温度(To)、顶点温度(Tp)、终止温度(Tc)和融化热焓值(ΔH),以及晶体生长速率均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说明增加含水量可延缓燕麦淀粉老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焓值(ΔH)有所增加,说明燕麦淀粉老化度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含水量在60%~90%时,燕麦淀粉重结晶的成核方式为一次成核。说明燕麦蒸煮类食品的老化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适当增加含水量可延缓贮藏过程中燕麦淀粉的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佩瑶  张美莉 《食品科技》2022,(10):191-196
将燕麦粉按照炒制程度分为生粉、半熟粉和熟粉,参照国标确定了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并研究了炒制程度对燕麦面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制程度的加深,燕麦粉蛋白质、β-葡聚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燕麦淀粉含量在炒制后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燕麦粉的色泽逐渐加深,滋味存在差异;燕麦粉的糊化度在炒制处理后显著增加,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最终黏度随着炒制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相同的加水量和水温下,燕麦面团的硬度、弹性和黏聚性逐渐增大。研究表明炒熟的燕麦粉性能最优,面团质构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外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联合超声处理绿豆淀粉结构特性及血糖指标变化影响,获得低GI值绿豆淀粉制品,该文以不同萌发时间的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探讨外源GABA协同超声处理对绿豆淀粉萌发过程中结构特性和血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绿豆中总淀粉含量从52.13%下降到发芽96 h的21.18%;发芽12 h时,抗性淀粉含量达到70.65%。发芽后绿豆淀粉颗粒形貌无显著变化。发芽后绿豆淀粉的相对结晶度由39.64%下降到96 h的12.72%,但发芽处理并未改变绿豆淀粉的结晶类型。发芽处理后绿豆淀粉没有产生新的基团,但淀粉晶体结构的有序性降低。发芽后绿豆淀粉的凝沉性增强,其抗消化能力也增强,在发芽12 h时,发芽绿豆淀粉的估计血糖生成指数达到了22.52,相较于未处理时的27.13,可起到减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外源GABA联合超声处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提高了抗性淀粉含量,使绿豆淀粉的消化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其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山药淀粉的影响,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制备山药淀粉与燕麦β-葡聚糖共混体系,测定了共混体系的糊化性质、热特性、流变性和消化性能等。糊化特性分析表明,燕麦β-葡聚糖能够降低山药淀粉的黏度、回生值,抑制山药淀粉的短期回生。热特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糊化焓ΔH显著降低(P<0.05),最低值为7.34 J/g。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山药淀粉与燕麦β-葡聚糖之间未发生共价结合,主要通过氢键作用。质构特性分析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使共混体系凝胶结构变弱。静态流变学特性分析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表观黏度降低;动态流变学特性分析表明,燕麦β-葡聚糖可显著降低山药淀粉的黏弹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凝胶作用改变了晶体类型,且相对结晶度从38.40%降至16.30%。此外,燕麦β-葡聚糖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消化性,提高了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值为49.24%。本研究可为开发燕麦β-葡聚糖/淀粉基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以及蛋白质对燕麦全麦粉中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对这一影响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了探索。燕麦通过磨粉,过筛后,按照颗粒大小分级成了不同的燕麦粉样品。检测表明,不同颗粒大小级别的燕麦粉具有不同质量分数的β-葡聚糖和蛋白质,不同的糊化特性,燕麦的消化速度则随着颗粒的增大而减小。蛋白酶预处理燕麦全粉提高了淀粉的水解速率,但外加β-葡聚糖到消化液中并没有对淀粉原有的消化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燕麦粉中蛋白质、β-葡聚糖和淀粉可能共同形成了一种聚合结构。因此,燕麦粉固有的β-葡聚糖可能与其他成分,如蛋白质交联而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降低了消化酶与淀粉的接触度,从而延缓了燕麦粉中淀粉的消化。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超声改性蛋白对玉米淀粉凝胶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将不同超声时间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分别添加至玉米淀粉中,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及流变仪等表征超声改性蛋白与玉米淀粉复配凝胶体系结构,并对其体外消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玉米淀粉相比,当淀粉中添加不同超声时间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后,玉米淀粉的短程有序性、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强度、糊化焓值(ΔH)均降低,且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当超声时间达到30min时,复配体系的ΔH降低了27.27%;超声改性蛋白与玉米淀粉间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复合凝胶体系的X-射线衍射图显示出典型Ⅴ型结构特征,说明改性蛋白的加入改善了淀粉消化特性,与原淀粉相比,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分别提升了7.01%和3.41%。研究结果旨在为改性蛋白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湿度对糙糯米发芽过程中淀粉结构及糊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粘度测定仪等方法测定糙糯米淀粉结构和糊化性能。结果 发芽处理破坏了糙糯米淀粉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和螺旋结构, 使其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坑和孔洞, 颗粒粒径减小, 淀粉结构无序化程度增加, 且随着发芽过程中湿度条件的改变, 趋势越加明显。此外, 由于发芽处理对淀粉结构的影响, 致使淀粉的糊化温度、热糊稳定性升高, 而降低了淀粉糊的黏度性能。结论 发芽湿度条件能够显著影响糙糯米发芽过程中淀粉结构特性及糊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