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不同菌种发酵乳和酸乳在4℃下贮藏21d的pH、酸度、活菌数与持水力的差异,并对后熟24h的发酵乳和酸乳进行质构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发酵乳和乳酸菌酸乳的pH、活菌数与酸乳持水力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酸度呈上升趋势,益生菌发酵乳酸度值比乳酸菌酸乳更高。添加干酪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的益生菌发酵乳在硬度、稠度、凝聚性与黏度上与乳酸菌酸乳相比,均有所增加,其中添加植物乳杆菌的益生菌酸乳在硬度与稠度上较乳酸菌酸乳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为发酵乳制品提供开发导向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贺莹  王连 《食品工业》2022,(2):144-147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Sevage法脱去游离蛋白质提取银杏叶中的多糖,将不同含量银杏叶多糖添加于发酵酸乳中,研究银杏叶多糖对发酵酸乳益生菌活菌数、持水力、酸度、抗氧化活性等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银杏叶多糖可促进益生乳酸菌的生长及发酵产酸,银杏叶多糖添加量0.15%时,发酵乳的活菌数和持水力最高;发酵乳添加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牦牛酸乳品质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以牦牛乳粉为原料、牦牛酸乳为发酵剂发酵酸乳,在发酵过程中分别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活性,测定并比较正常发酵、抑制乳酸菌发酵、抑制酵母菌发酵酸乳的风味、口感、质构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牦牛酸乳品质形成均起到关键作用,乳酸菌对酸乳酸度、质构、氨基酸态氮、有机酸、V_(B1)及酮类和酸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酵母菌对乙醇、V_(B2)及醇类和酯类风味物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添加量(0、20%、40%、60%)豆浆添加到牦牛乳中制备豆浆-牦牛酸奶,探讨不同添加量豆浆对牦牛酸奶理化指标、贮藏期内酸度、质构特性(硬度、稠度、黏聚性与黏性指数)、持水力、乳酸菌数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1~14 d),随着豆浆添加量在0~60%范围内增加,牦牛酸奶酸度、持水力、质构特性、乳酸菌数均有所下降。添加20%豆浆制备的牦牛酸奶蛋白质、脂肪及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3.28 g/100 g、4.58 g/100 g、8.76 g/100 g,乳酸菌数>107 CFU/mL,感官评分为87.9分,其酸度、持水力、质构、乳酸菌数等与未添加豆浆的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牦牛乳中添加20%的豆浆制备豆浆-牦牛酸奶是可行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鲜牛乳为原料,采用基础发酵剂分别与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A-Ba)、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arum,A-Lp)、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A-Lc)、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A-La)复合发酵制备凝固型酸奶,通过检测酸奶活菌数、酸度、双乙酰含量、乙醛含量、持水力研究酸奶在4℃条件下贮藏28 d理化特性和益生菌数的变化,并分析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P <0.05),各组嗜热链球菌存活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 <0.05);滴定酸度均上升,A-La组的酸度在4株益生菌酸奶中最高,而A-Ba组最低; A-Lc组在贮藏期双乙酰含量较高,奶油香味更佳; A-Lc组贮藏7 d之后乙醛含量较高,优于其余处理组;酸奶持水力在贮藏期呈上升趋势,A-La组在1~21 d仅低于A-Lp组,28 d持水力下降为各组中最低(P <0.05); A-Ba组与A组在贮藏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酸乳中乳酸菌活菌数以及酸乳品质的影响。方法:每2天分别测定于常温、4、-10、-20℃条件下贮藏酸乳的乳酸菌的菌落总数、滴定酸度、p H、持水力、质构以及感官。结果:常温条件下贮藏的酸乳在5~7 d内乳酸菌菌落总数、滴定酸度、质构以及感官评分均有提升,随后菌落总数、滴定酸度、持水力、质构以及感官评分均迅速下降;4℃条件下贮藏的酸乳在17 d内乳酸菌总数、滴定酸度、质构以及感官评分均呈上升趋势,持水力变化不大;-10、-20℃条件下贮藏的酸乳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酸乳在4℃条件下贮藏时,乳酸菌生长情况以及酸乳品质最佳,可有效延长酸乳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在纳滤酸乳贮存期间,对其酸度、p H值、乳酸菌活菌数、黏度和持水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纳滤酸乳中酸度、黏度呈升高趋势,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p H值和乳酸菌活菌数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持水力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乳贮存时间与酸度、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 H值、乳酸菌活菌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酸度与p H值、乳酸菌活菌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持水力与所有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发酵特性嗜热链球菌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单菌株及复合菌株发酵酸乳的发酵性能、贮藏期间酸度、黏度、持水力及其风味物质变化,探究复合菌株发酵酸乳贮藏期稳定性。结果显示,嗜热链球菌HST-6、HST-9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KDB-1复合发酵酸乳时产酸速率快,贮藏期14 d内,酸度、黏度和持水力分别为98.10°T、9 498.33 MPa·s和98.51%,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同时产品感官评分最佳;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3菌株复合发酵酸乳在贮藏期间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与单菌株发酵酸乳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酸乳中共检测出10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醇类、芳香族、烷烃类等化合物,其中2-壬酮、2-庚酮、辛酸、乙偶姻、叔十六硫醇等风味物质在酸乳中最为丰富。3菌株复合发酵剂作为酸乳发酵剂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酸乳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变化的规律,并进一步研究酸乳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变化与pH值、黏度、滴定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等理化特性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酸乳发酵过程中,酸乳中乳酸菌活菌数与酸乳的理化特性有交互影响;酸乳的pH值、黏度、氨基酸态含量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与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以酸度、p H值、乳酸菌活菌数、黏度、游离氨基氮、持水力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贮运过程中温度波动对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乳贮运环节温度波动后,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酸度呈升高趋势(P0.01);p H值、黏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均不断降低(P0.01),乳酸菌活菌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1),运输环节温度波动后,游离氨基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0.01);贮藏环节温度波动后,游离氨基氮含量呈上升趋势(P0.01)。酸乳贮存时间与酸度、游离氨基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 H值、黏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加工关键技术及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制作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利用DPS软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酸乳生产工艺,并对发酵结束和经4℃、后熟24h后以及4℃、冷藏3d后酸乳的酸度、pH值、纯蛋白、游离氨基酸、脂肪、双乙酰、乙醛、乳酸菌活菌数量等质量指标和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二4∶1,接种量3%,添加蔗糖8%,34℃培养10h左右。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的酸度为69·35°T,乙醛含量为14·46mg/kg,双乙酰含量为4·72mg/kg,乳酸菌活菌数为7·15×109cfu/mL。经感官评定,酸乳的凝乳组织状态均匀细腻,香气浓郁纯正,酸甜适口,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筛选适合核桃乳发酵的乳酸菌,并研究制备发酵核桃乳的工艺条件。以核桃仁为原料,经过磨浆、调糖及乳酸菌发酵处理,制成发酵核桃乳。首先,以酸度、黏度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合核桃乳发酵的乳酸菌;然后,采用渐进驯化法,提高发酵性能;最后,以酸度、持水力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益生菌发酵核桃乳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量4.90 mL/100 mL、发酵温度40.42 ℃、发酵时间9.92 h时,发酵核桃乳综合品质最佳,此时,感官评分为87分,持水力为46.18%,乳酸菌活菌数为4.96×10~(10),蛋白质含量为1.89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牛蒡提取液制备凝固型酸乳,考察添加牛蒡提取液对凝固型酸乳的酸度、活菌数、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持水性以及质构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蒡提取液添加量20%、接种量2%、发酵时间4.5 h、蔗糖添加量6%时,凝固型牛蒡酸乳质量最佳。与普通凝固型酸乳比较,添加牛蒡提取液提高了酸乳的活菌数,质构和酸度变化更小,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持水性增加,乳清析出量更少,使酸乳具备良好的品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感官、风味都更佳。  相似文献   

14.
豆酸乳是将大豆磨浆后与牛乳混合经乳酸菌发酵而赋予特殊风味的产品,但尚未有仅用嗜酸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2株菌来发酵益生菌豆酸乳的报道。对碳源、生长促进因子、稳定剂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豆水比为1:8、牛乳含量为30%的豆浆牛乳混合物中添加4.0%的蔗糖、0.3%的葡萄糖、0.6%的低聚果糖、0.8%的BY-H-260,在无菌条件下添加0.005%的嗜酸乳杆菌菌粉和0.015%的两歧双歧杆菌菌粉,在42℃条件下发酵5~5.5 h,酸度可达70~75°T(pH为4.0左右),活菌数可达108cfu/mL级,组织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羊乳中添加蜂蜜,研制一款功能性乳制品。分别于羊乳发酵前和发酵后添加枣花蜜,比较不同工艺蜂蜜羊酸乳的发酵速度、感官品质、菌数、持水力、质构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发酵前加入枣花蜜,有助于缩短羊酸乳凝乳时间,但整体口感稍差,乳酸菌增殖抑制程度较大,持水力下降,硬度、稠度、内聚性和黏性指数有所降低,抗氧化活性则显著提高;而发酵结束后添加枣花蜜,羊酸乳凝乳时间无显著变化,但整体风味和口感、持水力及抗氧化活性均得到有效提高,且乳酸菌增殖抑制程度较小,硬度、稠度、内聚性和黏性指数则明显降低。蜂蜜添加方式对羊酸乳发酵速度、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可根据产品目标选择合适工艺。  相似文献   

16.
大豆多肽对乳酸菌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豆多肽对乳酸菌增殖作用.用大豆多肽按比例替代脱脂乳粉制作复原乳,接种乳酸菌于41 ℃恒温静态培养,测定乳酸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滴定酸度、乳酸菌生长量以及贮藏期活菌数.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多肽添加量为3%时,乳酸菌活菌数增菌数达到最高,为1.2×107 CFU/mL.发酵终点乳酸菌活菌数是空白对照组菌数的1.3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超声波降解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与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黏度、持水力、终止发酵酸度等为考察指标,研究酸乳的最佳配方与最佳加工工艺,并考察降解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添加量对酸乳的持水力、黏度、滴定酸度以及乳酸菌菌落总数等品质的影响,同时测定酸乳成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丁二酮含量、乙醛含量、乳酸菌菌落数以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降解氧化魔芋葡甘露聚糖酸乳的最佳配方为100 mL牛乳中,白砂糖添加量为8.0%、降解OKGM添加量为0.6%、发酵剂添加量为0.3%,在此配方下,41℃发酵5.5 h,加工出的酸乳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六种不同国内外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发酵性能,对六种发酵剂进行酸奶发酵实验。根据不同酸奶的pH、滴定酸度、乳酸菌活菌数、乙醛和双乙酰含量、持水力、质构及感官评定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号国外进口发酵剂产酸速度最快,3 h基本凝乳,酸奶中乳酸菌的活菌数最多(1.29×109 CFU/g)、风味物质乙醛的含量最高(22.17 μg/mL)以及感官评分最高(88分)。综合而言,6号进口发酵剂的发酵性能要优于其他五种国产发酵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酸乳发酵中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共生的酵母菌。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单菌发酵酸乳为对照,将前期从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区传统自制乳制品中分离的27株酵母菌株分别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菌发酵制备酸乳,通过比较凝乳时间、感官特性、质地特性、后酸度、粘度、持水力、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等特征,筛选酸乳发酵中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共生的酵母菌株;基于26S D1/D2区和ITS1序列鉴定菌株。结果显示:27株酵母菌株均没有明显促进凝乳作用,9株菌混菌发酵酸乳在感官评价得分较高(80分以上),其中菌株"XS1"混菌发酵的酸乳质地特性表现优良,后酸度为4°T、持水力为100%、双乙酰含量12.65 μg/mL、乙醛含量7.19%,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XS1"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结论:菌株"XS1"可以为开发新型酸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凝固型杏鲍菇酸乳在5℃贮藏21 d期间的滴定酸度、活乳酸菌数、持水力、质构和色泽等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杏鲍菇的对照酸乳相比,杏鲍菇酸乳的滴定酸度上升比较缓慢,减缓了酸乳的后酸化进程;活乳酸菌数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少,但贮藏期末仍大于108 cfu/mL,符合国标要求;持水力和凝胶强度均高于对照酸乳,黏度低于对照酸乳,色泽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