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7月,随着香港、澳门、广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目标下,以粤港澳三地9+2城市为核心的示范区成为医疗创新的又一个高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一员,率先在健康产业和医疗服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出的国家战略,其CO2排放趋势、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和减排路径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编制了200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清单,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探究CO2排放的关键驱动力。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在2017年后明显放缓,已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脱钩。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分别是驱动和抑制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对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增长的推动作用降低,服务业正成为主要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和香港的产业升级以及深圳、广州和佛山的技术进步抑制了粤港澳大湾区CO2排放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异质性增加了减排指标分配难度和制定区域碳中和路线图的复杂性。本研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级减排策略和碳达峰碳中和建议,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以及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时代面临重大机遇,数字湾区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湾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梳理数字湾区建设中标准化工作政策环境及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工作基础,分析数字湾区建设对标准化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标准化基本原理,提出数字湾区标准化工作总体思路、推进路径、任务框架,并从工作统筹、平台作用和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标准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数字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建设好大湾区,关键是创新。要紧抓国际单位制全面重新定义带来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融合创新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依托深厚的岭南传统文化作为设计产业创新的文化优势,有利于创意设计产业与“创意湾区”的协同发展.在设计教育中关于包装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可充分发挥大湾区在地理、人文、产业和区域的优势,结合地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湾区文化产业与科技力量的优势为湾区包装设计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设计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文化包装设计教育如何融合湾区优势取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团体标准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的分析,从组织理论出发,运用组织决策、组织流程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团体标准的治理机制以及运行模式做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团体标准治理的结构,提供了团体标准组织在协调、控制和发展三方面的新思路与新见解。并运用组织网络理论,着重对团体标准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推动了我国标准化改革,为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提供理论及经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装》2020,(1)
正近日,广东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连通广州、东莞、深圳三地的快速轨道交通干道正式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再添客运大通道。穗深城际铁路全长76千米,设计时速140千米,整体呈南北走向,主线北起广州新塘南站、南至深圳机场站,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之一。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后,将进一步缩短往返穗、莞、深三地的时间,串联珠江东岸经济发达城市组团,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团体标准分裂性的原因,指出运用私有元治理协调团体标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团体标准私有元治理的内涵、特征与运作方式,然后,通过对国家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案例研究发现,私有元治理是解决团体标准分裂问题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推动团体标准发展,凝聚标准管制力量.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为大湾区设计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但是大湾区设计产业的现状不如人意,在政府管理、企业观念、制度机制、创新资源、人才储备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未能与大湾区发展同步。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应培育健全的设计生态系统,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体制规则"软联通",依托数字科技和"智能+"开发先进生产力,促使设计产业由传统形态向"产业互联网"转移,联手打造大湾区"创新设计走廊",共建粤港澳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协同地域差异性和管理体制多样化的前提下,通过粤港澳区域标准服务系统建设推动联通粤港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区域标准化工作开展,有效增强地域间标准互信、成果转化和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结合粤港澳区域标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应用于广州南沙自贸区的涉粤港澳区域标准(团体标准)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实现,以及系统试运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丁彦辞 《标准科学》2020,(5):112-115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创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近两年我国团体标准迎来高速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社团组织在标准化治理方面仍存在不足。社团标准在美国发展成熟,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经过100多年发展,在团体标准制度及机制建设、运营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研究其标准化工作治理模式,旨在为我国社团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发展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化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其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团体标准的组织治理形式研究以及闪联团体标准的组织模式探讨,分析团体标准的组织治理形式,探讨了政府与社会团体在团体标准的制度与使用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对团体标准的组织治理形式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粤港澳三地组织机构跨境身份认证机制不健全,传统身份认证体系认证过程复杂、证书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标识密码的联盟区块链跨境身份认证方案,通过利用组织机构编码这个身份标识信息代替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在简化了认证过程、提高认证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认证体系繁杂的证书管理。通过本文提出的认证方案,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法人和其他组织实现身份互认、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息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内经营主体进一步参与港澳的市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对比粤港澳三地市场主体身份信息采集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分析三地信息共享存在的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结合大湾区数据要素流通的需求和现状,提出在制度创新、标准先行和技术协同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第三方中间交换的身份安全认证模式的市场主体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为大湾区互联互通、数据要素有效流通、市场主体监管和服务一体化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探索文化遗产在游戏设计中的传承新路径,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的方法,重点考察粤港澳大湾区有代表性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掘其文化内涵,设计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经过研究,笔者发现以密室逃脱游戏为传承媒介,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兴趣,激活相关文化遗产,进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府治理的手段、科技创新的刚需和产业发展的标配,标准化在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中的作用重大。本文以肇庆为例,从标准化治理逻辑出发,探讨标准化治理与营商环境优化间的内在逻辑,以此梳理肇庆市营商环境优化中标准化治理的显著成效。并以新发展理念为脉络,提出肇庆营商环境优化中标准化治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团体标准化组织能够实现自我治理,也需要法律规制。本文首先探讨了团体标准自我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团体标准自我治理的法人主体资格、组织活动规则,以及知识产权政策等机制规则,并研究了团体标准自我治理的政策引导和法律规制问题,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是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团体标准化组织能够实现自我治理,也需要法律规制。本文首先探讨了团体标准自我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团体标准自我治理的法人主体资格、组织活动规则,以及知识产权政策等机制规则,并研究了团体标准自我治理的政策引导和法律规制问题,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团体标准的培育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质量不一、无序竞争等问题,亟待构建完善有效的治理机制。团体标准的治理实质是规范制度的建立,主要发挥三方主体即制定主体、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形成政府引导、制定主体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协同治理机制,机制的实施需要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公共服务,推动我国的标准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团体有可能泛化使用的情况下,本文抽象出社会团体作为一个范畴,用以研究团体标准。一方面,从社会团体法律调整机制的系统中,分析行政法管理社会团体和标准化法合作治理团体标准之间的区别和原因;另一方面,则从团体标准的"三出"机制出发,提出培育发展和扶优至强团体标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标准联通"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议。最后是结合《标准化法》修改,针对修改草案和人大常委会二审审议稿,进行比较和评说,对第二条、十七条和十九条,从三个方面提出作者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