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2017,(8)
矿压观测是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现场矿压观测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文章以综放煤柱工作面过空巷矿压实测为问题导向,通过近一个月的现场矿压观测并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了综放煤柱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由此推测出综放煤柱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及来压期间支架动载系数。对今后综放煤柱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柄良 《煤矿安全》2019,(9):203-206
为研究近浅埋煤层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补连塔125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作面矿压实测数据,分析了近浅埋煤层7.4 m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44 m,回采初期周期来压步距11.74 m,回采中期周期来压步距增大至14.1 m,工作面周期来压对支架作用强度整体显示出强、弱交替变化规律,周期来压强度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特征。工作面周期来压动载系数为1.39。支架工作阻力呈正态分布,呈现较好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超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阶段的矿压调控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通过研究小保当煤矿112201工作面末采贯通阶段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矿压显现特征,确定相应的矿压调节技术方案,有效调控末采阶段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维护了顶板岩层稳定性,实现了工作面柔性塑料网(宽15m×长360m)的顺利铺设。研究表明:工作面末采期间回撤通道的围岩应力将由回采帮向煤柱帮转移,加强回撤通道围岩支护强度,可保证回撤通道稳定性|通过调整工作面回采速度,改变周期来压位置和减小来压持续长度,可实现工作面的顺利挂网与贯通,对类似工作面设备的顺利回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掌握2-216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特征及支架适应性,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通过布置矿压监测站的方式,对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来压步距、来压特征及支架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最大来压步距平均分别为48.8,29.3,41.4m,工作面中部的来压强度最大,上部区域的来压强度最小,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整体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煤》2021,30(11)
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巷道支护困难。采用合理技术解决孤岛工作面回采问题,对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具有重要意义。以8105孤岛工作面进风巷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掘进和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内应力和裂隙分布特征,得到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承载特性演化规律,最终确定煤柱宽度为7 m。通过工业性实验发现巷道掘进期间,巷道整体变形量在预计范围内,验证了煤柱宽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斜沟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存在煤柱留设不合理导致的围岩变形和破坏问题。通过对工作面矿压实时动态监测的分析,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煤柱尺寸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形变破坏进行了研究,揭示了18102工作面煤柱和矿压显现规律,通过构建模型和模拟计算得出回采工作面留设煤柱合理宽度为25m。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20104工作面的矿业显现规律及液压支架的适应性,工作面回采期间监测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通过分析液压支架时间加权工作阻力随着推进距离间关系曲线分析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得出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6.9~21.9m,工作面动载系数表现为工作面两端头大、中部小的特征;基于支架初撑力与循环末阻力间相关性和支架支护阻力频率分布特征分析支架的适应性,得出支架工作阻力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特征,ZF5600/17.5/28型额定工作阻力偏小,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一定的压架危险性,应在工作面来压期间加强液压支架的管理,以充分保障支架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谢晋 《煤》2020,29(5):76-78
为保障林西矿1793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的稳定,根据工作面赋存特征,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区段煤柱宽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了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为9 m,结合邻近工作面开采经验和模拟结果,对回采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69 mm和202 mm,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大采高仰斜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701仰斜大采高工作面在高强度采动影响下引起的围岩控制难题,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采场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1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0 m;倾斜方向工作面两端先于工作面中部发生来压现象。通过工作面煤壁前方支承压力曲线分布可知,最大应力集中系数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而增大。根据现场实测发现,工作面中部支架的工作阻力远高于工作面两端头,初次来压时,作用于工作面中部支架的最大载荷为40 MPa,周期来压期间为30 MPa左右。在两巷中实测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发现,采煤面推进至距离观测站10 m时,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16 mm,顶底板移近量为408 mm。  相似文献   

10.
翟子波 《煤》2021,30(3):58-60
为了掌握胡底煤矿1303(上)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其他回采工作面回采时提供借鉴经验,通过构建简化模型及现场检测的手段对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进行计算验证。通过计算及矿压监测得出工作面矿压呈现出下部和中部大于上部的特点,初次来压步距为27.7 m,周期来压步距为10.17 m。  相似文献   

11.
为对2-512工作面回采期间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适应性进行分析,通过在工作面不同位置布置矿压监测站,对工作面覆岩的运移规律及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回采期间对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和末阻力的分布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37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7 m,后续回采期间应加强支架初撑力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大南湖一矿3号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的手段对工作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01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平均步距分别为49. 5 m和11 m。通过对支架适应性进行分析可知:支架额定初撑力和额定工作阻力较高,支架性能基本满足工作面快速推进的要求,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的峰值在9 m处。  相似文献   

13.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与回采巷道对头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回采动压影响范围确定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应力实测等手段对特厚煤层综放采场覆岩断裂结构、区段煤柱应力分布及区段煤柱合理宽度进行研究。采空区一侧煤体应力,应力剧烈影响范围30~35 m。煤柱应力现场实测表明,相邻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力沿煤柱宽度大致呈单峰型、非对称分布,应力高峰区距8210回风巷21~30 m、距8208采空区8~17 m,采空区顶板运动稳定滞后距离120~130 m。结果表明,塔山矿特厚煤层综放面对头施工条件下留设38 m煤柱是安全的,从煤柱应力分布角度分析煤柱宽度可减小至30~32 m。  相似文献   

14.
《煤》2021,30(7)
为掌握三交河煤矿2-502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适应性,通过现场监测的方式进行工作面回采期间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的监测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得出,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8.4 m,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来压期间的影响范围大致相同,动载系数和来压步距均呈现出两端大、中部小的特征。根据液压支架阻力频率分布和支架增阻特性分析可知,工作面上部、中部和下部支架平均工作阻力占到额定工作阻力的68%、77%和79%,且初撑力基本达标,ZF12000/23/37型液压支架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山西焦煤科技》2023,(3):40-42+46
针对豹子沟矿10203工作面小煤柱留设及回采巷道支护问题,现场观测分析了邻近10103回采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及支承压力规律,得出回采巷道为煤巷,围岩强度较低,工作面存在断层,区段煤柱应取在应力降低区8~10 m处。采用FLAC3D数值模拟了10203工作面不同小煤柱宽度时掘进及回采期间围岩变形情况,确定10203工作面留设10 m的区段煤柱。优化支护后在10203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应用,在新支护参数下小煤柱总体比较稳定且回采巷道变形量较小,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煤》2017,(3):7-9
以常胜煤矿浅埋深大采高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现场矿压监测,得出了这种条件下工作面的矿压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中部来压时的平均压力要大于两端头;来压期间支架活柱不但没有下沉,反而会出现一定的增量;85201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75 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23 m,来压期间矿压显现强烈;支架工作阻力总体符合正态分布,能够满足工作面控制工作面顶板的要求。为本矿区其它矿井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回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采掘工作面的顶板控制及安全生产,是进行工作面布置和支护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确定福达煤矿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本文根据矿井的工程地质和开采条件,通过对煤柱内弹塑性区的理论分析,计算出煤柱的留设宽度,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尺寸煤柱下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通过煤柱留设后的矿压实测,最终确定了福达煤矿回采工作面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为19 m.  相似文献   

18.
陈崇  姚恩广  张哲 《中州煤炭》2013,(1):4-6,89
通过对薄煤层10902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进行实测研究,分析了其矿压显现特征和煤壁前方支撑压力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19.0 m,周期来压步距为6.87 m,来压期间动载系数为1.42,来压较为明显,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为18 m左右,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总体较小。  相似文献   

19.
研究遗留条带煤柱下工作面合理区段煤柱宽度,对于增加回采巷道稳定性、减少资源浪费和实现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某矿条带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1310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应小于7.07 m。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可知,当区段煤柱宽度为5 m时,区段煤柱及回采巷道承受的支承压力较小,区段煤柱虽发生塑性破坏,但还有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木瓜煤矿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近距离煤层10-103超长工作面在复杂环境下的回采技术方案进行实践研究,以解决超长工作面面临陷落柱、9号煤层遗留煤柱和9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影响的技术难题。通过数值模拟对复杂环境下顶板运动规律和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超长工作面超前应力集中系数为1.58,影响范围是5~14 m,应力峰值位置在工作面前方6 m处,超长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与实测相符。通过对超长工作面支架载荷的实测知,上部、中部支架载荷在25~35 MPa,占工作面支架比例分别为42.8%与81.7%,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3.6 m,周期来压步距为13 m,工作面来压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