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涛 《通信世界》2007,(27B):17-17
从中国手机市场的拓荒者到率先实现全中文手机,从推出第一部“贵族”手机到发动低价攻略,摩托罗拉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走过整整20年,其间的几多沉浮也让它见证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摩托罗拉于1987年在北京建立办事处,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电信快报》2004,(12):15-15
2004年10月29日,全球移动通信领先厂商摩托罗拉公司将最新杰作V3手机呈现给中国消费者,再次彰显了摩托罗拉在移动通信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迄今为止,摩托罗拉V3是摩托罗拉家族最薄的手机,厚度仅为13.9mm。“渊”、“薄”的V3不仅拥有薄如刀片的独特造型设计,而且含有摩托罗拉源远流长的科技内涵及设计创新。在V3的选材上,摩托罗拉大胆使用从未应用于移动电话制造的多种特殊材质。  相似文献   

3.
倪兰 《通信世界》2008,(6):I0016-I0016
摩托罗拉手机终端的大起大落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个案,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手机产业环境与移动通信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火花 《数字通信》2006,(3):86-87
虽然如今的手机市场上PPC手机盛行,但它较慢的文字输入速度也日益成为用户的一块心病。因此,QWERTY键盘深受商务用户的推崇,摩托罗拉A630其实早已将QWERTY键盘作为标准配备,在我们遗憾不能真正体验MPX创新设计之时,摩托罗拉A630也许能满足大家的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从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少数国外品牌独霸中国手机市场到当今国内外品牌平分秋色的市场格局,中国手机产业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厚积薄发的实力,演绎了产业嬗变的神话。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有效地推动产业向前迈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其对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内通信行业两大巨头“中国移动”与“摩托罗拉”再度联手:摩托罗拉最新至尊智能商务手机A768被印上了“全球通”的标志,并将作为中国移动的定制手机在国内销售。这是自2003年以来国内手机运营商与手机生产商之间最重量级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电子产品世界》2007,(3):44-44
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称,诺基亚在2006年扩大了在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手机出货量超过了其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的手机出货量的总和。摩托罗拉2006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真正实现了飞跃。摩托罗拉2006年的手机出货量从2005年的1.46亿部增长到了2.174亿部。  相似文献   

8.
自从第一部摩托罗拉8500手机进入中国通信机市场,移动通信工具经历了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变迁,如今上百种各具个性和特色的手机呈现在人们面前。漫步手机市场,大家都在比:谁的功能最全,颜色最多,屏幕最大,重量最轻,通信时间最长,使用最快捷等。  相似文献   

9.
《新潮电子》2004,(1):16-17
相信每一位用过摩托罗拉(MOTOROLA)A760手机的人都会为之着迷:声控功能解放双手,手写输入随心所欲。可以说,A760手机完美地展现了摩托罗拉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雄厚实力。要问是谁赋予了A760如此神奇的本领?答案就是摩托罗拉人机通信界面实验室——摩托罗拉实验室中国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开心 《数字通信》2005,(21):68-70
手机普及之初,摩托罗拉绝对是人们心中的权威品牌,其产品风靡神州大地。可是随着通讯帝国的壮大、竞争加剧。而此时的摩托罗拉开始步履蹒跚,开始被诺基亚等后起之秀超越,但摩托罗拉有过硬的手写技术,V3和E680i的出现也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产品。之后摩托罗拉缺乏强有力的产品引领市场风骚,而今天的主角摩托罗拉ROKR E1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时刻,它是摩托罗拉同苹果合作推出的第一款手机,也是世面上第一部内置了iTunes软件的手机。似曾相识的它,能否为摩托罗拉带来一些改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天天 《数字通信》2006,(3):83-85
2005年的手机市场刮起了一阵低价机型风潮,它带给国内手机生产商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摩托罗拉便是其中的代表品牌之一,众多低端直板机型席卷了千元以下手机领域.并将自身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刚刚进入2006年,摩托罗拉并没有以价格不菲的高端机打开2006年市场,而采用了性价比更高一些的低价手机先行入市,C168以及C139就属于这个行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水漏 《数字通信》2004,(12):62-63
在2003年初就有人对国内手机市场大胆预测:“2003彩屏年,2004拍照年。”现在看来,这位仁兄的预测似乎还稍显保守、2004上半年还未过去,10万像素摄像头几乎已被国内外厂商不约而同地抛弃,30万像素的摄像头已成拍照手机的标准配置。不过在拍照手机这一领域,为广大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还是摩托罗拉、三星、LG等洋品牌。南方高科高端双彩屏摄像手机——S7691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手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管见 《家庭电子》2000,(2):34-34
随着移动通信费用和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拥有移动电话不再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手机的价格、性能和款式。纵观国内手机市场主要被国外的三大移动通讯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公司的品牌占领。笔者挑选了三大公司生产的较低价位、购买率较高的三款手机作了一些比较,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摩托罗拉CD928 CD928 手机的突出优点是待机时间很长,因为采用了先进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供电,实际待机时间也有四天四  相似文献   

14.
杨海峰 《通信世界》2005,(18):12-12
近日,手机老牌劲旅摩托罗拉放言在中国市场推出超低价格手机。我个人认为,摩托罗拉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必须面对不同的市场,在中高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步入低端市场是一步好棋。亚洲的中国和印度、非洲、南美等地区对低端手机的需求潜力还很大。超低价策略有助于提高摩托罗拉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尤其是赢利能力。  相似文献   

15.
提起阿尔卡特这个手机品牌,稍有“机龄”的中国用家也许都不会感到陌生。它进入中国市场的年代已久,老早就已在苏州投资建厂生产移动电话、交换机等通讯产品,而它在全球手机市场的销售量则位居前五,尤其在欧美深受欢迎。可是它在中国市场总成不了气候,只能在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品牌的夹缝中求生存。如果以它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来看,阿尔卡特的中国战略就的确不怎么样了,和摩托罗拉、诺基亚当然没法比,但比松下、西门子还要差劲的销售局面,就只能说它真的很失败了。不过,造成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阿尔卡特手机的质量问题,虽…  相似文献   

16.
智青 《现代通信》2004,(11):29-29
世界著名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日前在日本一口气发布了10款3G手机,并首次在日本市场引进欧美厂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3G机种,力求取得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7.
《新潮电子》2007,(1):36-39
在2006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上,摩托罗拉(MOTOROLA)是一个高调的舞者,仿佛已经忘记了竞争者的存在,只会按照自己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向消费者送上一款又一款新品,所以我们看到在推出MOTOROKR E2挂一漏万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摩托罗拉便将融合了更多功能的多媒体娱乐PDA手机MOTOROKR E6(以下简称E6)推向了市场,从E6这款手机身上,我们看到了摩托罗拉“明”,MOTOROKR E2以及E680的影子,现在就让我们深入体验这款不折不扣的重量级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Mork 《新潮电子》2006,(1):30-31
2003年的秋天,摩托罗拉(MOTOROLA)手机设计师Chis Arnholt向公司大胆进言,称超薄手机将会引领未来手机的流行趋势。而在当时,世界上其他手机巨头都在拼命将摄像头和立体声扬声器塞进手机,而将这掌上之物制造得越来越庞大;虽然摩托罗拉的高层考虑了一段时间,但还是接受了Chris Arnholt的建议,并下令开发出一款超薄之王的手机这就是V3、而它的成功,也让人重新认识了“薄”对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定制手机体现了聚合营销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丽 《通信世界》2003,(36):22-22
日前,中国移动集团与摩托罗拉全球、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首信四家手机厂商及多家渠道分销商在郑州会议上,共同打造了移动通信领域新的产业链模式——定制手机。并举行了”手机定制与合作营销三方协议”的签约仪式。中国移动首次向摩托罗拉、三星、首信、联想公司定制共计43000部功能各异的特色定制手机,以配合中国移动不同数据业务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推出EG890A、EG890B、EG860和EG760C四款不同档次的彩屏手机,使得东信公司一举成为当年推出彩屏手机最多的国内企业,而且有数据表明,在彩屏手机市场上,东信的份额紧随摩托罗拉和三星之后排在第三位,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则位居榜首。进入2003年后,对彩屏手机情有独钟的东信,又发布了多款新的彩屏手机,本文的主角EG818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