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空气发生器热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了高温空气发生器热态实验研究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进行了高温空气发生器热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基本性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并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空气预热温度、排烟温度、炉温、切换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了空气预热温度、切换时间对烟气中NOx排放的影响,并且获得了高温空气发生器重要的性能参数,为深入研究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系统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发展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作为其关键技术的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对高温空气发生器关键部件的分流装置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空气发生器可以正常稳定运行,分流装置可以实现分流的目的,且获得了高温空气发生器重要的性能参数,为掌握高温空气发生器性能并深入研究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系统作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高温空气发生器中蜂窝陶瓷蓄热体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温空气发生器研制的重要性 ,为验证研制高温空气发生器过程中蜂窝陶瓷蓄热体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高温空气发生器运行时空气流过蜂窝蓄热体的阻力比较小 ,通过使用蜂窝蓄热体进行热交换可获得 1 0 0 0℃以上的预热空气 ,且得到蜂窝陶瓷蓄热体相关的换热性能 ,说明蜂窝陶瓷蓄热体的设计能满足高温空气发生器研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温空气多级点火燃烧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温空气煤粉多级点火燃烧器。在成功实现煤粉多级点火的基础上,对影响多级煤粉着火燃烧的各影响因素(一级煤粉浓度、热风温度、多级煤粉浓度、多级煤粉送粉风流量以及环形冷却风流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煤粉浓度的降低,燃烧器内总体温度水平下降,多级煤粉的剧烈燃烧区向燃烧器出口移动。当多级煤粉气流着火后,停止一级给粉,热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仍可维持多级煤粉的着火燃烧。多级点火燃烧器内部温度随多级煤粉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级煤粉送风量对多级煤粉燃烧的影响呈现出与多级煤粉浓度变化相似的趋势。少量的环形冷却风可以对多级煤粉的燃烧起到助燃以及防止结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高温空气多级点火燃烧器热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温空气多级点火燃烧器进行数值试验研究。模拟结果大致反映了该燃烧器内煤粉气流的分级着火过程。同时针对原结构燃烧器一级筒内存在的煤粉颗粒轨迹贴近底部壁面的问题,提出优化结构,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简述生物质与垃圾(RDF)高温空气气化的意义,介绍了该系统关键部件-高温空气发生器低NOx排放实验研究的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对高温空气发生器低NOx燃烧火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了空气预热温度、切换时间对高温空气发生器中NOx排放的影响,最后根据国外高温空气燃烧结论从理论角度对改进高温空气发生器低NOx排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配备在HG-2090/25.4-HM9型超临界直流锅炉的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褐煤含水量高,煤粉干燥出力增加导致一次风率超过设计值,影响锅炉稳定燃烧的现状,对配风方式的选择、燃烧器的热态调整进行了论述,对配风方式对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风量配比、回流区控制和低负荷稳燃等方面的合理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小玲 《华东电力》2003,31(10):16-19
简述了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的工作原理 ,对气化的两个阶段进行了详细探讨 ,就气化参数对生物质高温空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发现 :随蒸汽消耗率的增加气化温度降低 ,而气化所得的煤气热值增大 ;气化温度随氮碳比的增大而升高 ,而气化所得的煤气热值却随氮碳比的增加而降低 ;煤气热值随气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是增加量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温空气气化(HTAG)系统中高温空气发生器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对其关键部件——蜂窝陶瓷蓄热体的传热系数的求解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其中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设计。冷态实验研究表明,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设计满足整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乌拉山发电厂3号锅炉空气分级燃烧改造及运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双吉 《热力发电》2007,36(4):61-64
采用降低总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燃尽风(分级二次风)份额和动压头、适当增加含粉三次风等方法,实现了乌拉山发电厂3号锅炉燃料分级燃烧改造。对改造后锅炉进行了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脱氮效果明显,锅炉效率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及蓄热层中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集热棚、烟囱以及蓄热层内部的传热流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太阳辐射对蓄热层蓄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土壤具有热惯性和较强的蓄热作用;蓄热层表面平均温度和烟囱出口平均温度随时间有一个较大的波动,且蓄热层表面平均温度的波动幅度更显著;蓄热介质的平均温度及系统散热量随时间波动,采用双层玻璃或薄膜材料可减小集热棚顶棚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14.
火电厂一次风速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锅炉采用静压管监测各风管压力的方法调整一次风速,因为静压无法反映一次风喷口的流动速度和状况,所以无法实现一次风速准确实时的测量。根据这种情况,对锅炉的一次风速监测方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案底层采用微差压传感器测风管的空气气流动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得出较为准确的喷口风速;用ADAM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和通信,上层用VB实现用户界面。该系统能够直观、实时准确地反映锅炉的风速,已在湖南金竹山电厂投入运行,因锅炉的燃烧稳定性明显增强和灭火次数减少,使得设备维护费用减少,并降低了NOX的生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同心切圆燃烧系统偏转二次风的试验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晴川 《热力发电》2007,36(3):41-44,47
对同心切圆燃烧系统(CFS)中偏转二次风对炉内动力场、结焦、NOx排放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偏转二次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偏转二次风合理的偏转角度和一、二次风动量矩比以及适用煤质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将状态反馈与PID 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既克服了PID 对大滞后对象控制效果不理想的缺点,同时又具有在目前的DCS系统中易于实现的优点。该控制方案应用于一台1025t/h 的亚临界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中,取得了将偏差控制在不超过±2℃范围内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光学电流互感器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使中国第一组并网运行的高温超导电缆稳定可靠地运行,一套高温超导电缆监测与保护系统经开发已投入使用.该系统的上层管理软件为其提供了全面的监测、记录和管理功能.在简要介绍高温超导电缆监测与保护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地说明了这一管理软件的整体功能、框架结构设计、通信实现方法、各类数据记录分析和定值管理.由于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该软件具有界面友好、层次清晰、扩展性强、运行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锅炉二次风道流量特性分析与模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锅炉二次风道为有内置阻力件的一组并联大口径短通道,其阻力系数严重偏小而且风门涡流强烈,从而造成二次风强烈脉动.试验数据表明,在某些特殊工况下,二次风脉动幅度可能高达40%,对火焰稳定性影响较大.另外,同样结构的风门安装在不同的风道中,将具有不同的流量调节特征.通用的线性调节关系或等百分比调节关系的二次风门是不存在的,必须针对具体的二次风道结构进行个性化的单独设计.增加二次风道的原始阻力系数,可以使风门的调节特性得到改善并抑制流量脉动.  相似文献   

19.
对漳泽发电厂4台原苏制锅炉调节受热面、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超温变形、爆管、泄漏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炉内燃烧组织不佳、燃烧中心上移、沿炉膛宽度和高度存在较大的热偏差、炉膛出口折焰角太小、高温受热面积灰严重、制粉系统三次风连接管路不合理等是造成高温受热面超温爆管主要原因。通过燃烧优化调整试验,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减小沿炉膛出口宽度方向的热偏差,并对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后,有效地解决了受热面超温泄漏的发生,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新型低NOx旋流燃烧器,采用FLUENT冷态模拟和冷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其冷态空气动力场。通过对新型低NOx旋流燃烧器的轴向速度、气流射程、回流区、射流边界等的分析,得出二次直流风速v=20 m/s时轴向速度衰减平缓且射程最长,回流区面积最大,回流长度狭长,扩展角比较小,不容易产生火焰贴壁和结渣。同时,给出了新型低NOx旋流燃烧器的轴向速度衰减和射流边界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