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业务构件可信性的度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构件的质量必然是满足构件使用者的基本前提,而业务构件的可信则全面体现了业务构件的质量。本文给出了业务构件可信性的度量原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可信业务构件的度量模型与量化方法,并重点阐述了逻辑可信性的度量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德鑫  王青 《软件学报》2018,29(11):3412-3434
近年来,软件可信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比较共识的观点认为,软件可信是软件行为符合预期的程度.质量形成于过程,显然,建立质量信心的证据也散布于过程.软件开发过程中,主体、行为和各种保障手段则是建立软件可信的基本依据.基于证据的决策和管理是现代质量理论的核心,基于证据、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都是试图从客观数据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支持下,从过程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其中,证据作为建立软件可信、支持可信评估的基础要素,是模型非常重要且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该模型中的证据体系,遵循完整性、必要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这4项原则,基于过程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调研以及与CMMI等软件过程参考模型的对接来提炼、定义和质证模型中的可信证据,使证据具备良好的公信力和可比性;同时,增加了部分目前其他模型都没有涉及的证据来刻画对软件过程的可信增强,从而建立了一个从可信实体、可信行为、可信制品这3个目标进行可信保障、并覆盖软件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证据体系.该证据体系科学、客观并具有良好的公信力,结合可信度模型的其他部分,可以实现基于证据的、自底向上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可供软件组织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鑫  王青  贺劼 《软件学报》2017,28(7):1713-1731
软件可信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但对软件可信性的评估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并且客观的标准.一些研究工作从可信证据的采集渠道入手,譬如认为有第三方测试的证据,其可信级别就高一些,而若有用户的使用反馈则可信级别就更高.这些工作在可信的客观性方面做了很好的贡献.但我们知道可信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且质量形成于过程,其证据的充分必要程度,以及对必要开发过程的覆盖程度等非常关键.本文基于软件开发过程,从过程的实体、行为以及制品三个方面提取软件可信的证据,建立了由37个可信原则,182个过程可信证据和108个制品可信证据组成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并给出基于本模型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方法,试图从开发过程的可信来建立软件产品的可信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云主机可信技术主要关注云计算环境下云主机全生命周期的可信。随着云计算的普及,越来越多业务从传统的物理服务器迁移到云主机之上,云主机为业务提供了弹性的计算资源但同时为业务的可信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新的云主机可信挑战,本文对云主机全生命周期内的可信进行研究,包括云计算服务可信、云主机镜像可信、云主机创建可信、云主机启动可信、云主机迁移可信、云主机销毁可信等,该研究对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云主机的可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燕玲  曾国荪 《计算机应用》2015,35(12):3524-3529
在网络构件库中构件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为解决用户无法从质量参差不齐的海量构件中选取优质构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使用依赖关系的复用可信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将构件库作为证据库,首先,对证据库中的构件依赖信息进行采集整理;接着,定义每一个构件的基本信任函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构件依赖信息的不同来源为每一条证据设置不同的可信权重值;然后,通过特定的转换算法将由此获得的结果生成构件最终的可信度。实例分析中,利用该方法评估构件取得的结果值与预想中的一致,且与参考构件的内部与外部质量模型所得出的结论相符,但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构件可信评估的工作量,提高了评估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构件的可信性,可作为构件库中构件检索的一种可信度量机制,帮助实现构件的优质检索和复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集合的构件资源信任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构件的复用来构建应用程序,可以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质量和开发效率。但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与动态性,使得选择出服务质量高且安全可靠的可信任构件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构件资源信任评估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中的可信需求模型定制、证据信息采集及可信评估方法等关键技术。通过实例对该模型的应用过程和科学性进行了分析,该模型为选择出可信的构件资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信网络,提出一种新的、可行性强的可信修复网络模型,详细说明该模型提供的功能和工作流程,着重阐明可信修复网络的通信机制和认证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框架在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和可信性的同时,实现了为不满足可信网络安全策略的终端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修复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种软件可信分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软件构件的可信保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可信构件的研究逐渐引起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视。可信构件研究与应用的目标是为了给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Ⅸ汇)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方法就是通过扩展与完善可信重用的软件构件(可信构件)库。构件的可信来源于可信保障技术的应用,如:契约设计的使用、正确性的数学证明、软件测试、详细的代码走查、基于度量的评估、实际项目的验证、严格的变更管理等。本文通过分析可信构件研究的若干领域,总结出构件可信性的3个角度,探讨了可信构件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作为总结,给出了可信构件领域研究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据已经成为高校当下关注的重要资产之一,利用数据开发可信电子化业务平台尤为关键。为了深化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推动高校信息化发展,治理数据孤岛、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研究一个安全可靠、性能良好的可信电子化业务平台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与数据库融合技术的电子化业务平台的设计方案,对电子化业务的平台架构、总体规划和应用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该设计方案能够保证数据安全可追溯的同时,还能满足高校师生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11.
徐玮  李昭原 《计算机工程》2007,33(16):26-28
针对业务构件设计一直是基于构件的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的研究难点这一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UML语言,由业务功能视图、业务实体视图、业务组织视图、业务控制视图组成的业务模型描述方法。并在业务模型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聚类算法的样品间及类间关联值的计算公式,有效地将聚类算法引入业务构件划分过程,并通过谱系聚类图来确定构件划分的最优设计结果。给出了业务构件接口设计的关键步骤和方法,为构件划分和设计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参考标准,以有效提高构件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可信需求越来越迫切.概括了可信计算研究的现状,针对可信应用系统在开发实施效率以及可信性控制灵活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构件级别的可信计算机制与评估方法,并介绍了实现该机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基于构件的可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该机制能够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实施效率及可信性控制的灵活性,提高系统可信性测评的效率,并且能够满足一般应用系统的效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软构件和工作流技术的ESA(Enterprise Software&Application)系统运行效率不仅取决于功能性的因素,还受到非功能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常常被忽视.把业务频率这一重要的非功能性因素融入到ESA系统中,同时结合构件的使用频度和构件出现的间隔这两个因素,提出构件预取模型,包括相对依赖强度和绝对依赖强度两个计算模型.前者体现了构件使用频度,后者体现了构件出现的间隔.业务频率则通过工作流日志融入两个模型中,以此提高构件实例化时缓冲的命中率,缩短应用服务器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工作流的优势,能为构件缓冲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工作流引擎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流技术在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最初在OA中广泛采用到现在已应用于众多关键业务中.根据WfMC的定义,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本文给出了一个工作流引擎的数据库模型,笔者在COM+环境中进行了实现,并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中构件间交互的可信性,将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与Pi演算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软件构件间交互的可信性验证模型。在构件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抽取规则抽取Pi演算语义来描述构件的行为。进一步利用Pi演算的操作语义推演构件间的实际交互行为。将得到的实际交互行为与预期交互行为比对,可判断构件交互的可信性。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模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该模型能够对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中任意两个相互交互的构件之间交互的可信性进行验证,为判断该类系统中构件间交互的可信性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构件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及其业务构件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件化信息系统是根据用户需求通过组装现有构件的方式来建立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和适应企业需求变化的信息系统,其核心是构建即插即用型领域业务构件。本文提出了构件化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面向制造业的业务构件模型,以支持构件化信息系统及业务构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亮  郭耀  王华  邹艳珍  谢冰  邵维忠 《软件学报》2010,21(2):373-387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increasing awareness that human activity may threaten delicate ecological systems. From evidence of global warming to concerns about water and soil toxicity,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re asking what they can do to reduce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 New technologies, processes and laws relating to carbon emission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ssues come forth and will seriously affect how companies operate in the future. Green transformation is increasingly a key management initiative in a corporate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ftware tool, Green Transformation Workbench, which can help companies work toward the goals in logical, manageable stages as well as position them to reach the vision of a Sustainable Busines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Workbench provides a framework that aligns processes, people and infrastructure of an enterprise to realize targets on carbon emissions. It implements a methodical approach that was devised to analyze green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ies and make business cases for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s and thereby provides decision-support to the consultants. The Workbench is a practitioner's tool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ddressing the issues.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Workbench builds on IBM's 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and offers a consolidated view into data center operational components, processes, metric and infrastructure. It provides an intuitive way to evaluate and understand various opportunities in infrastructure consolidation and operational improvement. It embodies structured analytical model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o enhance the consultants' practices. It provides diagnostics in data center operations based on benchmark data and business case analyses to the proposed green solutions.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Workbench has been instantiated with data from real-world data centers and applied to address a client situation as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从初始需求出发逐步构造业务过程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场景驱动的业务过程模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强调场景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并以此为核心驱动整个业务过程模型的设计。最后依据设计场景规约抽取构件行为,并进行构件组装与绑定,从而形成结构良好,内容完备的可执行业务过程。最后以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