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继斌  于召洋  李振虎  曾冬  戴伟  郭锴 《化工进展》2007,26(7):1023-1027
报道了用氮气和硫化氢的混合气模拟含硫天然气,在超重机中应用配合铁氧化还原法进行脱硫实验,研究了原料气中硫化氢浓度、原料气中气体流量、脱硫液流量、超重机转子转速和脱硫液pH值对H2S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确定了配合铁体系在超重机中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H2S脱除率稳定在99.9%左右。实验设备体积小,硫化氢脱除率稳定且高效。  相似文献   

2.
朱燕 《广东化工》2014,(10):36-38
采用9K培养基从南化公司采集水样中分离得到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NC-1,并对其进行连续的驯化,获得耐酸性强、亚铁氧化活力高的改良菌株。生物滴滤塔脱硫系统由固定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和含铁离子的循环液组成,本文对该反应系统脱除烟气中SO2的工艺条件和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陶粒为填料,当进气SO2浓度低于3000 mg/m3,进气流量≤0.6 m3/h,液气比约为12 L/m3,脱硫效率可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燃烧含硫煤炭会释放硫氧化物,导致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因此,煤中硫的降低或脱除至关重要。选用能够降解多环芳烃的恶臭假单胞菌和能够降解长链烷烃的茫崖诺卡氏菌对含硫量为2.66%的山西晋城中高硫煤进行微生物脱硫,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了煤样粒度、煤浆质量浓度、脱硫时间、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培养温度对微生物脱除煤中硫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原煤和脱硫后煤样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恶臭假单胞菌最佳脱硫条件是:煤样粒度0.075 mm~0.125 mm,煤浆质量浓度0.008 g/mL,培养时间10 d,细菌接种量0.2 mL/mL,培养基pH 6.0、培养温度30℃。茫崖诺卡氏菌的最佳脱硫条件除了培养基pH为7.0与恶臭假单胞菌培养基pH不一样外,其他条件均一致。恶臭假单胞菌和茫崖诺卡氏菌在最佳脱硫条件下的脱硫率分别为38.0%和39.8%,脱硫后煤样中的全硫质量分数分别为1.65%和1.60%,表明经微生物脱硫后煤样含硫量均符合发电用煤S4等级(1.50%t)≤2.00%)。与原煤相比,脱硫后煤样的黄铁矿峰强度有所降低,部...  相似文献   

4.
高硫煤加氢热解脱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常压固定床上,温度450—750℃,氢气流速300—900 mL/m in和升温速度15℃/m in的实验条件下,对沟底高硫煤加氢热解脱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氢气的流速,提高反应最终温度和延长停留时间,对高硫煤加氢热解脱硫效率的提高和降低残留物中的硫质量分数都是有利的;利用气相色谱研究了硫化氢气体的逸出规律,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硫化氢气体逸出曲线表现为2个峰。研究认为,高温峰源于硫铁矿和噻吩类含硫化合物中硫的脱除,而低温峰源于脂肪族含硫化合物硫的脱除。煤脱硫反应的热力学也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煤加氢热解脱硫分为2段。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法脱除锅炉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氧条件下,研究了生物滤池(bio-filter,BF)、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等不同设备中好氧反硝化菌对NOx气体的脱除效果以及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并对NOx的脱除机理进行了探索。实验表明:滴滤塔中NOx的脱除效果略微优于滤池中的脱除效果。实验后期,设计了1个新型滤池与滴滤塔结合的设备,在O2体积分数为11%,NOx进气质量浓度为2 500 mg/m3,EBRT为45 s时,NOx的脱除率达到92.5%。  相似文献   

6.
采用BBD(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室保存的菌株ND(Acin咖6口c衙sp.ND)研究了煤浆质量分数、菌种接种量、煤样粒度等因素对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ND在煤浆质量分数20%、接种量50%(OD600=1.2)、煤样粒度0.125—0.097mm的条件下,经30℃,160r/min摇床培养8d后,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率达71.3l%;其中各因素对煤样有机硫脱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煤样粒度〉煤浆质量分数〉接种量,煤样粒度和煤浆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显著,而煤样粒度与接种量及接种量与煤浆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最后通过对比脱硫前后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了有机硫的脱除机理,脱硫后煤的碳骨架变化小,但煤样的硫特征峰明显减弱,说明菌株ND能打断煤中S—O和-S-S-键,使之变为可溶性硫成分以实现有机硫的脱除。  相似文献   

7.
陈勇  赖小林 《工业催化》2014,22(9):680-682
为提高硫化氢脱除剂性能,利用活性炭吸附表面积大的特点,合成具有吸附性能的氧化铁负载型硫化氢脱除剂。为便于不同硫化氢脱除剂性能评价,设计和搭建了一种用于快速评价气体硫化氢脱除剂脱除效果的评价方法与实验装置。结果表明,吸附型脱硫剂加入反应型脱硫组分后,脱硫速率的持续性优于吸附型脱硫组分,氧化铁负载质量分数为5%时,脱除剂初始脱硫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煤气化、液化等利用过程都需要对工艺气体中硫化氢进行高温脱硫,廉价、高效脱硫材料一直是本领域探索研究的热点。褐铁矿是难选难利用铁矿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选取叶山、新桥、筲箕涝不同成因类型的褐铁矿作为脱硫剂,考察了煅烧温度以及脱硫反应温度对硫化氢脱除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脱硫循环再生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表征3种褐铁矿及其脱硫产物矿物学特征,探究褐铁矿脱除硫化氢的机理。结果表明:筲箕涝褐铁矿煅烧产物脱硫性能较优,7次再生后总脱硫容量达到1525.7 mg/g,是一种具有稳定脱硫容量且可多次再生的脱硫剂。SJL-300与硫化氢反应物相演变途径为:在300~400℃区间反应产物为低结晶度黄铁矿和磁黄铁矿;500℃以上产物只有磁黄铁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采用非加氢的方法脱除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工艺技术。阐述了直馏柴油深度氧化脱硫的工艺流程与氧化脱硫柴油的工艺指标,考察了氧化剂使用量、反应温度、停留时间、萃取级数等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氧化剂使用量为直馏柴油量(体积)的(10±2)%,反应温度60~70℃,停留时间30~40 min,萃取温度控制在(25±5)℃,采用三级萃取的工艺技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氧化脱硫柴油中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脱硫率可达到99.7%。  相似文献   

10.
《气体净化》2006,6(3):19-2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脱除烃类所含硫化物的脱硫吸附剂,包含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镍、钼双金属组分。该脱硫吸附剂采用了对硫化物具有强吸附性的氧化钛,脱硫率高,可处理较高硫含量的汽油(有机硫含量不大于100μg/g);不使用贵金属,价格便宜;可在低温、非临氢条件下脱除烃类中的有机硫化物和硫化氢,使脱硫汽油的硫含量小于0.2μg/g。适用于汽油、烃类气体、氢气以及氢气和烃类混合气体的脱硫,尤其适用于汽油燃料电池系统的汽油原料脱硫。  相似文献   

11.
以过氧化氢为原料脱除硫酸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研究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且对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率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不足量时脱硫率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氢足量时过氧化氢浓度的改变对脱硫率影响不大;在实验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率较低;反应温度对脱硫率影响不明显;在SO_2进气质量浓度为4 050 mg/m~3、进气量为0.25 m~3/h的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w(H_2O_2)0.2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 h,此条件下脱硫率为98%。  相似文献   

12.
汽油微生物固定化细胞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用一株古地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goodii)X7B菌株在固定化细胞体系中对汽油组分进行脱硫,通过生物脱硫实验,对于直馏汽油的脱除率达69.1%以上,进一步使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仪(GC-AED)对汽油脱硫前后的硫分布进行检测,发现X7B菌能有效地脱除汽油组分中的硫醇、硫醚等有机硫化合物,但对于噻吩类衍生物的处理能力有限,仅为36%。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烟气脱硫的生物膜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滴滤塔净化废气中SO2的脱硫机制,文中应用Deep-Biofilm理论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程Monod建立了生物膜脱硫系统的扩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平推流模型对整体塔器的脱硫过程进行了模拟。应用Matlab计算机编程语言对空塔停留时间、进口SO2质量浓度、填料比表面积、递增式进气和稳定式进气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后发现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日趋重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实现了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实际脱除过程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分别考察了不同族单金属氧化物和MoO3的二元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对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能力,用浸渍法改性自制的吸附剂,研究不同金属离子的改性效果;对不同Ni负载量的MoO3作了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MoO3脱硫后硫质量分数为172.2μg/g,CuO-MoO3能使脱硫后硫质量分数减少至120.3μg/g,用Ni改性MoO3效果最好,最佳金属负载量约为3%,脱硫后硫质量分数达到50.6μg/g。  相似文献   

15.
筛选了一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YZ.利用菌株YZ制备生物催化剂,研究了其脱硫率与脱硫活力及相关因素对红球菌YZ催化加氢柴油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Z能够在20 mmol·L-1 Na2SO4中保留94.6%的脱硫活性,而2-HBP的存在对菌株YZ的脱硫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0 mmol·L-1 2-HBP能使其脱硫活性降低98.7%.菌株YZ在处理柴油15 h后还保留了90.6%的脱硫活性.利用YZ制备的生物催化剂平均每脱除1 mg S所消耗的葡萄糖质量变化不大,约0.36 g.  相似文献   

16.
对利用低品位软锰矿浆脱除燃煤锅炉烟气中SO2的技术进行了中试研究,考察了软锰矿粒径、矿浆中硫酸浓度、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矿浆流量等因素对烟气脱硫和锰浸出效果的影响,建立了3000 m3/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资源化利用的工业示范工程。结果表明,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资源化利用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软锰矿粒径为0.125 mm,矿浆中硫酸浓度为20 g/L,液固质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7 h,矿浆流量为50 m3/h。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锰浸出率为91.5%,烟气脱硫率为90.2%,烟气中SO2浓度由1900 g/m3降低至130 g/m3以下。利用净化除杂、高温氧化处理后的硫酸锰溶液可制备高性能的电解二氧化锰,该电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优于普通电解二氧化锰。  相似文献   

17.
金会心  黄会蓉 《煤化工》2011,39(6):17-20
采用浮选法脱除贵州某煤中的硫,以磺化煤油为捕收剂,WP溶液为起泡剂,CaO为抑制剂,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抑制剂用量以及矿浆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捕收剂用量30kg/t、起泡剂用量1.250kg/t、抑制剂用量37.5kg/t、矿浆质量浓度106g/L的条件下,能有效脱除煤中的硫分,脱硫率达到67.63%。对比分析脱硫前后煤样,结果表明浮选法脱除煤中硫的同时,也提高了煤样的热值,提升了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黄茂生 《当代化工》2021,50(11):2662-2665
某企业140万t·a-1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流程中配置有干气脱硫、液化气脱硫单元,用以脱除本单元酸性气中的H2S.采用ASPEN软件对脱硫单元进行了建模,并从贫胺液流量对脱硫产品质量的影响、贫胺液质量分数对脱硫产品质量的影响、再生塔底贫胺液H2S携带量对干气脱硫的影响、胺液循环量与再沸蒸汽用量关系、闪蒸塔温度与富胺液中轻烃闪蒸脱除率关系、理论板数与脱硫产品质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贫胺液中胺液浓度、热稳盐质量分数以及再生塔底贫胺液H2S携带量对于胺液脱硫塔的硫化氢效果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运行优化建议如下:①干气脱硫塔生产操作过程中,过量贫胺液量对产品质量改善不大;②建议控制热稳盐前提下,提高胺液质量分数至30%~33%运行;③工艺卡片中热稳盐指标和再生贫液中H2S指标过于宽松,建议修改;④再生系统存在蒸汽过度消耗问题;⑤闪蒸塔操作可以脱除C4及以下轻烃,但C5以上组分脱除率低.  相似文献   

19.
海水及浓盐水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淋空塔对海水及海水淡化浓盐水的脱硫效率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SO2质量分数、液气比、温度和流量等因素对海水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重点比较了海水、蒸馏法浓盐水和反渗透浓盐水的脱硫效率,并对塔底吸收液的温度、pH值、SO32-及SO42-质量分数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试验表明SO2质量分数、液气比对海水烟气脱硫影响显著,而温度、气体流量对脱硫效果影响较小。当液气比为9.6 L/m3、气体停留时间为3.08 s,SO2浓度小于1 000×10-6时,海水、蒸馏法和反渗透法浓盐水的脱硫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许宁 《硫酸工业》2003,(3):24-24
Takahax法是一种湿式氧化脱硫技术,是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该法用碳酸钠作为吸收液,l,4-萘酿-2-磺酸钠作为催化剂,用于煤气脱硫时,脱硫率可达99%,吸收液硫容为0.10g/L。在城市污水和其它有机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厌氧发酵法产生出大量含硫化氢的沼气,在沼气使用之前必须脱除其中的硫化氢。采用Takahax法脱除沼气中的硫化氢,克服了传统的干法脱硫工艺存在的操作不连续、更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