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19(2):89-89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湖北木兰山地质公园地质考察报告》、《湖北木兰山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等系列申报省级地质公园资料目前已通过湖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专家们实地考察了木兰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典型遗迹:蓝片岩、双模火山岩、红帘石片岩露头和相关典型构造变形遗迹。专家们一致认为木兰山地质公园应属构造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低山丘陵风景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2.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是我国最典型、最壮观的丹霞地貌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前人共查明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58处,对于地质遗迹的调查与研究相对滞后。通过本次详查研究,在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共确定地质遗迹183处,其中新增地质遗迹125处;建立崆峒山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体系,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3个大类,8个类别,16个亚类;运用价值定性分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确定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9处,省级地质遗迹44处,县(市)级地质遗迹106处。同时,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开发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及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进行了再认识。总体认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整体价值较高,已初步具备了申请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是在21世纪开始的,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来的一种以地质遗迹资源为依托、具有美学价值和特殊科学意义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她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世纪末提出的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动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建立的新型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一出现,就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赏。和国内外旅游界、风景名胜界的极大关注和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它显示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良好的旅游经济效益、科学文化教育社会效益和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的环境效益,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心中的知名品牌。至今中国已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世界地质公园12处,成为目前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之一。湖北地质公园建设2003年开始起步,在3年多的时间里,已批准建立了长江三峡(与重庆合建)、神农架、郧县、木兰山等四处国家地质公园和水镜湖、张家湾、腾龙洞等三处省级地质公园。为了推动湖北地质公园建设步伐,并让公众了解地质公园,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学会建议下,本刊从本期起,将开辟“地质公园专栏”,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湖北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欢迎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关注这颗刚刚升起的旅游明星,把地质公园建成湖北知名旅游品牌。欢迎大家去地质公园旅游、观光,体验地质公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魅力,享受地质科学旅游的情趣和韵味。  相似文献   

4.
简讯     
湖北省地质公园建设取得进展中国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9月19日批准了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53个,“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湖北郧县地质公园”、“湖北木兰山地质公园”榜上有名。截止2005年底,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总数已达138个,其中湖北省有4家,分别是:长江三峡地质公园(湖北、重庆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0(2):109-109
中国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9月19日批准了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53个,“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湖北郧县地质公园”、“湖北木兰山地质公园”榜上有名。截止2005年底,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总数已达138个,其中湖北省有4家,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遗迹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公园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指出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极高的美学内涵,是高品位生态旅游实施的极佳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地质公园科学研究是实现地质遗迹科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地质公园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划分了地质遗迹类型;分析了该公园的科学研究价值;运用中图法构建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科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为具体地质公园科研选题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地质公园科学研究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简述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博物馆的概念及基本功能,较详细介绍拟建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地质遗迹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概念解释、地质演化历史等9个方面的展示内容及公园文化墙、全景立体模型、各种实物标本等6个展厅的布展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论述,概括了公园内的人文景观资源,明确了公园的主体旅游资源。并针对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煤》2016,(5):6-9
在倡导生态旅游的今天,如何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沙岛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公园整体开发思路、园区边界勘定、旅游功能区划分、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形象宣传等五个方面,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关系,探讨沙岛园区的旅游开发与园区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为高原地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质遗迹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案来规范和建立地质遗迹分类体系 ,并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数量众多和类型齐全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尤以湖泊湿地、岩溶地貌、涌潮奇观以及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迹等最具特色。依据地质遗迹的主体物质组成及成因,并结合造成地质遗迹的动力因素,将本区地质遗迹资源分为十大类,并概述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特征。根据各类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共划分出西湖、良渚、鸬鸟、河上4个区块,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1∶50000地质灾害详查时,一般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要工程设施的调查对象而进行。但在对山岳型风景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之时,常忽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文物古迹、珍稀植物等的保护性调查。作者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经历出发,讲诉山岳型风景区在自然景观、地质遗迹、文物古迹、珍稀植物等方面地质灾害重点调查的重大意义,并且依据三清山风景名胜区1∶50000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和前人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江西省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思路和建议,提高野外地质灾害调查人员的基本认识和保护意识,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可促进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球地质、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和资源保护,为服务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分布、开发介绍到湖北省地质遗迹保护及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和公园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展示了地质公园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尔山—柴河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是我国东北火山喷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我国东部构造带新生代以来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鉴于现有的分类方法,对阿尔山—柴河火山区火山地质遗迹进行详细的类型划分,对区内主要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该区火山结构完整,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火山地质遗迹保存完好,火山喷发方式多样。最后阐述了火山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资源是基于自身和开发利用方面的评价,通过对其本质与规律特征的研究,可以促进科普文化传播,而多层目标群决策过程能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基于景区发展现状的具体情况,选取其代表性指标,进行对比和整理数据,避免了评价体系易出现的重复与冗杂;使用数学模型赋值评分法;根据其分层及指标特点,将其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方法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地质遗迹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反映出了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且空间集聚状态好,体现了良好的景观品质和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结合剑门关景区从2001-2018年的接待人次、收入和旅游人次的数据变化,可得出自2010年后整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16年景区实施区域化的整合营销方式后,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更加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剑门关地质遗迹资源的深入研究,对龙门山推覆造山带的隆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极为重要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要岩矿产地是基础地质类地质遗迹,全国地质遗迹调查结果共计查明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点528处,其中典型矿床露头302处,典型矿物岩石命名地46处,矿业遗址143处,陨石坑和陨石体6处。根据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综合评价,包括世界级16处,国家级185处,省级311处,基本查明了全国重要岩矿产地资源现状。虽然多部门在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经采取了建立包括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种保护方式,对重要矿产地地质遗迹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鉴于前期的调查工作,有必要建立系统的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系统,建立管理网络,开展全国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的全面系统调查,为重要岩矿产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稀有性、典型性、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诸方面,介绍武当山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特征,探讨武当山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黄一帆 《现代矿业》2020,36(7):20-22
地质文化村作为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和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引发了国内地质界和旅游界对其相关政策理论及实践探索的研究。选取潭头—平甸村为研究对象,提炼其地质遗迹资源禀赋,结合村庄文化特色,确定恰当的主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探讨了地质文化村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为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