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3.
本研究采用-6°头低位卧床方法,模拟失重效应,通过观察和比较30 d卧床期间不同时间节点,受试者便样中双歧杆菌含量的变化,探讨食用复合活菌制剂对模拟失重条件下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降低的拮抗效果,为制定航天员肠道菌群失调调节方案提供技术支持。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食用活菌制剂组,每组7人。对照组仅-6°头低位卧床,在30 d卧床期间第15天开始食用安慰剂,食用活菌制剂组于30 d卧床期间第15天开始每日口服活菌制剂。实验期间定期采集便样测定双歧杆菌数目。实验表明,对照组及食用活菌制剂组在卧床初期便样中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卧床期间,食用复合活菌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水平差异显著(p0.05)。30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这提示模拟失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食用复合活菌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能够拮抗模拟失重致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益生菌制剂对腹泻模型(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氨苄青霉素(22.4 g/kg),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阳性组灌胃给予培菲康(8 g/kg)、益生菌制剂低、中、高剂量组(2.5×106、5×106、1×107 CFU)给予复合益生菌制剂,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4 d。观察益生菌制剂对小鼠体质量、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的影响,测定小鼠IgA、IgG水平,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剂量组在给予益生菌第14天时小鼠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IgA水平分别提高13.30%、20.25%、25.83%,IgG水平分别提高6.84%、19.81%、29.64%,TLR4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6.88%、20.78%、40.91%,NF-κB基因表达水平下调24.91%、37.19%、55.79%,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所述,益生菌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发挥改善AAD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研究了魔芋低聚糖(KOGM)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不同剂量魔芋低聚糖连续灌胃小鼠35 d,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粪便培养肠道菌群。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魔芋低聚糖高剂量组(2.00 g/kg体质量)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对数值分别为3.65、3.81)显著增加(P<0.05),肠杆菌和产气杆菌数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以及丁酸的含量(6.51 mmol/100 g、1.69 mmol/100 g、3.83 mmol/100 g)显著增加(P<0.05)。说明魔芋低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较好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菠萝蜜多糖(JFP-Ps)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影响,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JFP-Ps(50 mg/kg BW)组、JFP-Ps(100 mg/kg BW)组和JFP-Ps(200 mg/kg BW)组,连续灌喂2周后,收集新鲜小鼠粪便,提取粪便DNA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菠萝蜜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JFP-Ps可通过调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肠道优势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通过属水平分析发现,JFP-Ps可增加拟杆菌属(Bacteroides)、异杆菌属(Allobacul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等产SCFAs菌属的丰度,减少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等菌属丰度,发挥肠道微生物调节作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健康,研究结果为JFP-Ps在肠道益生产品的研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乳双歧杆菌V9对头孢曲松钠作用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头孢曲松钠连续灌胃5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及低、中和高剂量组。低、中和高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乳双歧杆菌V9溶液,另设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3 d。灌胃结束后,采集小鼠的粪便进行活菌计数和16S rDNA测序,检测粪便中微生物组成及分布,测定血清中IL-1β、IL-6、TNF-α以及IL-2的含量,测定小肠及肝脏组织中SOD、MDA、GSH、GSH-Px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灌胃乳双歧杆菌V9溶液后,中、高剂量组IL-1β、IL-6、TNF-α及IL-2的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73、17.04、12.57及31.71 pg/mL;高剂量组小肠及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SOD、GSH及GSH-Px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乳双歧杆菌V9使得头孢曲松钠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明显改善,粪便活菌计数显示高剂量组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0.34 lg cfu/g,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0.40 lg cfu/g和0.26 lg cfu/g。拟普雷沃菌属和魏斯氏菌丰度显著降低(p<0.01)。说明乳双歧杆菌V9对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调节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LC01对肠道的益生功能,本实验探讨了不同剂量干酪乳杆菌LC01小鼠肠道菌群及转运的影响。基于MiSeq高通量平台进行扩增子测序,比较LC01菌对正常小鼠、青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并利用墨汁推进率评价LC01菌对便秘小鼠肠道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LC01菌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属和Bacteroides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条件性致病菌Prevotella属、Helic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模型组,菌群失调小鼠灌胃LC01菌两周后,能够显著增加拟杆菌属、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丰度,并可改善肠道转运速率,且600亿活菌效果均优于300亿活菌。综上表明,干酪乳杆菌LC01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对肠道转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说明LC01菌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异麦芽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麦芽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对一种异麦芽低聚糖产品—纵横异麦芽低聚糖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纵横异麦芽低聚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复合低聚糖制品—娃哈哈第二代AD钙奶(双能博士)饮料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该产品对小鼠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人体试食实验结果表明它对人体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果胶是否能够降低Balb/c小鼠对OVA(鸡卵清白蛋白)的过敏反应水平,以及同时经口给予双歧杆菌是否能够调整小鼠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反应强度。方法:连续40天经口给予小鼠20μg/只(低剂量)和200μg/只(高剂量)的果胶溶液或溶有双歧杆菌(2*106CFU/只)的果胶溶液,每10天腹腔注射OVA和铝佐剂致敏小鼠,10天后进行大刺激,采血测定组胺、肥大细胞蛋白酶-1、免疫球蛋白E水平,并对脾脏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检测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取小鼠粪便筛选双歧杆菌培养。结果:果胶处理组小鼠血浆中组胺、肥大细胞蛋白酶-1水平与OVA致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处理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显著低于OVA致敏组(P<0.05),特异性IgE及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双歧杆菌筛选培养可以看出,果胶有增加双歧杆菌数量的作用,但经口给予双歧杆菌活菌无显著作用。结论:补充果胶不能降低Balb/c小鼠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抗体水平以及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果胶有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作用,但经口给予活菌不能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仔猪肠黏膜的粘附状况,发现肠道茵群与黏膜表面的黏液层有密切联系。采用放射性代谢标记方法研究所拥有的双歧杆菌与仔猪肠黏膜黏液糖蛋白的粘附,发现青春双歧杆菌的粘附能力最强,为44.61%;其次是短双歧杆菌,为33.20%;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分别是18.40%和11.78%。结果表明,所实验的糖、初乳粉以及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茵上清均能导致青春双歧杆菌粘附下降,而青春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上清却有促进其粘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在果蔬、谷物、茶、咖啡等植物性农产品、食品和饮料中广泛存在。酚类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调节肠道微生态等。酚类复杂混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特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酚类在消化道小肠和结肠段的吸收规律,总结了肠道菌群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介绍了近年来酚类对肠道菌群调节研究的进展。膳食酚类复杂多样,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且这一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酚类的吸收和作用机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借助宏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高通量代谢组学的发展来不断推进本领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双歧杆菌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保护剂进行了研究,在各种保护剂中筛选出4种效果比较好的类型,配合成复合保护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双歧杆菌在冻干过程中的活菌存活率,达到71.11%的存活率。最后还进行了常温和低温保存实验。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