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车用汽油质量标准中涉及硫含量、腐蚀性标准的更新,结合硫分布规律和汽油加工生产、调合工艺,分析了车用汽油硫含量测定试验方法变化的原因及发展方向、硫含量与硫醇硫含量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硫醇分子中-SH结构、汽油组成、添加剂等影响检测化学环境的因素对博士试验检出限量的影响规律,指出不同结构硫醇中-SH化学活性差异是博士试验与铜片腐蚀试验不统一的原因,综合反映实际腐蚀作用的铜片腐蚀试验可全面、客观表征汽油腐蚀性能。控制硫含量、铜片腐蚀即可同时满足燃烧SOx排放和腐蚀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苗莅 《催化裂化》1996,15(4):12-13
青岛石油化工厂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醇装置在运行初期,硫醇脱除率在95%以上,脱后汽油博士试验能通过,但铜片腐蚀不合格。经分析,认为造成汽油铜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与通入风量、脱前汽油性质及电化学精制的碱液浓度有关,后调整了操作条件,使脱后汽油的各项指标合格。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汽油铜片腐蚀不合格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通过实验室试验及分析检测,确定了催化裂化精制汽油铜片腐蚀试验通不过的原因是多硫化物。对多硫化物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表明,汽油铜片腐蚀不合格与精制过程中的纤维膜接触器无关,而与进入精制系统前汽油中所携带的单质硫有关。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汽油铜片腐蚀不合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催化裂化汽油铜片腐蚀抑制剂的开发朱根权,夏道宏,项玉芝,苏贻勋(石油大学(华东),东营257062)1引言通过对元素硫和其它硫化物腐蚀性能的考察[‘],并结合炼油厂生产汽油过程中,RFCC汽油出现钢片腐蚀试验不合格的实际情况,发现RFCC汽油出现钢片...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炼油厂成品汽油罐铝浮盘及浮筒的腐蚀情况、腐蚀原因的试验研究及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纤维膜接触器中,元素硫与汽油脱臭生成的二硫化物反应生成多硫化物,造成汽油的铜片腐蚀不合格。实验分析判断,多硫化物是引起催化汽油纤维膜接触器脱臭出现阶段性铜片不合格的原因。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和定性分析,证实上游汽油来料中元素硫是直接原因。催化裂化压缩富气及汽油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在有氧气存在的水洗环境下,当pH值小于8.0时,易产生元素硫并溶于汽油。用实验室分析结果指导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整,汽油铜片腐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分析了碱液置换对缓解汽油铜片腐蚀的机理。防止多硫化物产生、消除其对汽油铜片腐蚀的影响主要措施有:提高汽油水洗环境的pH值;减少压缩富气中氧气的夹带;碱液置换。  相似文献   

7.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铜片腐蚀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具有代表的铜片腐蚀不合格的重油催化裂化汽油样作为考察对象,用化学方法对油样中的腐蚀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和乙知合物进行对,现油样中腐蚀性质主要元素硫和多硫化物,同时对铜片上腐蚀产物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腐蚀产物中含硫,此外,试验发现元素硫不能用碱液除去,但可被溶剂A和水的混合碱液萃取,对于腐蚀油样有同样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催化裂化汽油无苛性碱脱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AFS-12催化剂和ZH-22助催化剂进行催化裂化汽油无苛性碱胶臭中试放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工艺流程简单、合理,操作方便、稳定。ZH-22助催化剂用量在20-60μg/g,可使脱臭汽油通过博士试验,铜片腐蚀合格,满足90号汽油的质量要求,该工艺完全不用苛性碱,也不用氨水或液氨,完全无废液排放。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炼厂FCC装置因原料变化而使部分FCC双脱汽油铜片腐蚀不合格的问题,进行了化验室试验分析,确定了精制汽油不合格的原因是单质硫、多硫化物,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厂在1993年催化汽油常出现铜出腐蚀不合格,经过组织攻关,找出了因换热器泄漏成汽油腐蚀不合格,并对汽油腐蚀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筛选,对储存的不合格汽油添加抗腐蚀剂,使罐存产品合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的清洁改质问题是国内炼油化工企业汽油质量升级的关键,而加氢处理工艺是目前采用的主要升级途径。通过分析国内炼油化工企业催化汽油质量的现状,指出对以加工自产原油为主的企业,其催化汽油质量升级的重点为脱硫,升级目标为十二五期间预计开始实施的"国IV"标准和"国V"标准。通过对比选择性加氢脱硫降烯烃工艺和加氢脱硫恢复辛烷值工艺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结合炼油化工企业的不同质量升级需求,讨论了企业较为适宜采用的技术,并指出在满足现有升级需求的同时应注意的后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Ⅰ套催化裂化装置采用纤维膜工艺碱洗脱硫醇汽油腐蚀时常不合格现象,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硫化氢、元素硫、多硫化物含量高,采取了增加分馏塔注水、稳定系统循环水洗、汽油预碱洗以及优化操作等针对性措施,解决了汽油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生产清洁汽油的非加氢精制技术,如异构化、烷基化、吸附脱硫、生物催化脱硫、碱性抽提脱硫等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汽油清净剂及乙醇汽油的开发使用情况。针对国内清洁汽油生产技术现状,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间接烷基化技术、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工艺及高选择性降硫助剂研发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措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降低催化裂化 (FCC)汽油烯烃的几项措施。从FCC技术自身来讲 ,优化原料结构、改善装置操作条件、选择降烯烃催化剂和使用降烯烃助剂等方法是简单易行的。如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开发的LAP降低烯烃助剂可降低烯烃 10个百分点 ,且辛烷值略有提高。另外 ,对FCC轻汽油进行醚化并对重汽油加氢脱硫 ,或者FCC汽油全馏分加氢脱硫降烯烃 ,也是降低FCC汽油烯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我国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含硫化合物来自催化裂化汽油,降低成品油中硫含量的关键是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FCC汽油降硫技术主要有FCC原料加氢预处理脱硫技术、FCC过程直接脱硫技术以及FCC汽油精制脱硫技术。在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直接脱硫是一个比较经济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发展方向是研制新型的具有降硫性能的中孔(介孔)和高活性的活性组分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或助剂,以达到深度降低重油催化裂化汽油馏分中硫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萃取蒸馏法对FCC轻汽油进行脱硫实验,对脱硫溶剂和脱硫工艺条件进行评选。结果表明:最佳脱硫溶剂为TSJ,在蒸馏级数为2、剂油体积比为0.4、FCC轻汽油进料空速为1.5 h-1的条件下,FCC轻汽油A的硫质量分数从114 μg/g降至48.2 μg/g,脱硫率为57.72%, 收率为99.20%,达到国Ⅳ排放标准(汽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用N2对TSJ富液再生、脱硫循环5次后,FCC轻汽油A的脱硫率基本保持不变。TSJ对原料的适应性良好,对多种FCC轻汽油进行萃取蒸馏脱硫实验,都可得到较高的脱硫率和收率。  相似文献   

17.
 将磷钨杂多酸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Q3[PO4(WO3)4]/H2O2)体系应用于FCC汽油的液-液高效催化氧化降烯烃. 结果表明, 在H2O2用量2.5ml、剂/油质量比1:40、pH值3.3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 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了23.56%, 而汽油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 处理后的FCC汽油完全符合我国清洁汽油规定的烯烃体积分数低于35%的新标准. 对FCC汽油加入催化剂前后烯烃含量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 FCC汽油在该催化体系中烯烃含量的下降主要集中在C5、C6、C7等低碳烯烃上. 另外,还对该催化氧化体系脱除FCC汽油中的硫含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FCC操作条件对汽油族组成及辛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一种工业FCC催化剂在固定流化床上的评价 ,揭示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和空速对汽油族组成及辛烷值影响的一些规律。研究发现 :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汽油中的总烷烃和异构烷烃含量下降 ,烯烃和芳烃含量上升 ;随着剂油比的增加 ,汽油中的总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上升 ,烯烃含量下降 ;环烷烃、总烷烃、烯烃和芳烃的含量随着空速的变化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 ;而汽油的辛烷值 (RON和MON)仅是转化率的函数 ,与达到同一转化率的操作条件无关  相似文献   

19.
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对其储存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催化裂化(FCC)汽油组成、诱导期、吸光度等性质指标的跟踪测试,考察了影响FCC汽油安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FCC汽油中除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含量的烯烃、总硫及硫醇是影响FCC汽油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外,共轭二烯烃的存在严重影响FCC汽油的储存安定性,含氮化合物是油品变色的关键物质,而大部分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延长氧化变质诱导期,但对FCC汽油生胶、变色具有酸性催化剂作用。酚含量越多的FCC汽油,其诱导期越长,但油品变色也越快。FCC汽油的酚含量较高(>200μg/g)时,其诱导期随着二烯值的增大而缩短,储存吸光度随着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酚含量较低(<120μg/g=时,汽油颜色稳定,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变化对储存吸光度影响不大,二烯值小至0.7μg/g也可导致诱导期缩短。通过优化催化原料和操作条件、优化调合和添加抗氧防胶剂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FCC汽油的储存安定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车用汽油质量偏低、FCC汽油所占比例大的状况,重点探讨了提高FCC汽油质量的几项措施,论述了FCC及其相关工艺在提高汽油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