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散型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开发经济、实用、高效、简便并能有效脱氮除磷的原位污水处理技术.地下土壤渗滤系统是利用土壤及生存于该环境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的一种生态学方法,具有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处理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成为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中的研究新热点.在参阅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工艺原理和基本工艺类型,通过对水力负荷、土壤的选择与配制、氮的去除、磷的去除及土壤渗透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机理及影响工艺性能的因素,并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砂作为主要渗滤介质建立污水处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分别以洗浴污水、生活污水和受污染河水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用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定期投配一定量的污水,淹水和落干交替运行)对不同水质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缩短淹水周期,加大系统淹水和落干的频率,可以明显改善人工快渗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地下土壤渗滤这一自然净化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工作中的运用情况。研究了处理系统上种植的美人蕉、黑麦草、苍兰及麦冬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种植不同植物的处理系统污染物处理能力不同。因此对于土壤渗滤系统要选择种植合适的植物,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改善土壤渗滤系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杂用水量激增,污水资源化过程中传统的除氮成本又难以承受.试验采用人工快滤(CRI)技术,运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得出3种湿干比(3 h/9 h,6 h/18 h,8 h/40 h)条件下,渗滤介质不同的两土柱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3.61%、69.68%、67.59%和79.57%、75.27%、71.38%;同一土柱相同湿干比条件下,运行时间越短氨氮去除率越高.试验结果对比得出人工土壤配比柱2优于柱1,说明选择合适的介质对污染物去除的重要性,而缩短运行周期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杂用水量激增,污水资源化过程中传统的除氮成本又难以承受。试验采用人工快滤(CRI)技术,运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得出3种湿干比(3 h/9 h,6 h/18 h,8 h/40 h)条件下,渗滤介质不同的两土柱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3.61%、69.68%、67.59%和79.57%、75.27%、71.38%;同一土柱相同湿干比条件下,运行时间越短氨氮去除率越高。试验结果对比得出人工土壤配比柱2优于柱1,说明选择合适的介质对污染物去除的重要性,而缩短运行周期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工快渗(CRI)处理工艺具有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目前,CRI的氧化还原环境主要依赖湿干交替运行,试验设置了三组不同的CRI系统,对设置通风管优化复氧环境和采用不同填料去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CRI系统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干湿交替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磷素的丰缺制约着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生长状况。土壤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长期受到干湿交替的周期性扰动,而干湿交替又显著影响着土壤磷素的迁移转化途径。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的水分含量、吸附特性以及微生物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及报道。研究成果表明:①不同水分条件改变了土壤空隙与传输通道,且不同程度地刺激了有机残体的矿化分解以及氧化还原强度,进而影响土壤磷素的迁移与形态转化;②干湿交替改变了土壤颗粒粒径、土壤吸附点位以及金属化合物形态,进而影响了土壤磷的吸附性能;③土壤微生物磷在干湿交替过程中成为土壤磷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微生物对干湿交替的不同响应影响着土壤磷素。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雨水径流岸边渗滤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城市河湖水体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城市雨水径流,采用岸边砂渗滤系统处理,进行了工程设计和建设,建成"宝鸡市金渭湖雨水岸边渗滤系统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渗滤池对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达80%以上.该工程将城市雨水管网、集蓄、处理及排放连为有机整体,为解决雨水径流污染城市河湖水体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9.
黄土地区地下渗滤系统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黄土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系统熟化后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1、30、0.3 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9.7%.在试验中,硝化效果良好但反硝化效果不够理想,表明在黄土地区,改善渗滤场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适应于小城镇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的自然处理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一个4层11指标6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等角度对人工湿地、稳定塘、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等6种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以选取最优方案。同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6种技术进行评价,最终计算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分值最高,是小城镇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活性渗滤墙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活性渗滤墙是一种现场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新型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施工方便,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活性渗滤墙垂直于地下水流动方向设置,当地下水流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文中综述了活性渗滤墙技术的修复机理和实际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应用金属铁作为活性渗滤墙材料,可以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目前活性渗滤墙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城市建设,地面雨水集中补充地下的过程中极易诱发黄土湿陷,产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引起地面塌陷并威胁周边建筑物安全。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建设,设计了一种路面雨水收集补充地下水系统,采用透水混凝土转移雨水,利用土工膜和三七灰土的弱透水性阻止雨水与湿陷性土层接触,通过蓄水结构收集、存储雨水,多余水量过滤后经砂井导入地下,以削弱雨洪峰值,避免湿陷和土壤干化等问题。根据现场试验,研究了砂井埋深与变形的关系,得出较大埋深可以减缓水分到达土体的时间,同时减少变形的结论,从而服务于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渗滤取水技术是一种新型取水技术,地表占地省,运行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环境效益显著。该文结合某水源地取水工程对渗滤取水技术适用性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基本具备渗滤取水技术应用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实际应用前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海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市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是改善水环境质量重要环节之一,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土壤渗滤+地表湿地"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渗滤+地表湿地"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除磷脱氮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根据当地排放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城市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以微污染为主。土壤渗滤处理系统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处理微污染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土壤渗滤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微污染水的水质特点,将本项技术与其它工艺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系统)是在传统污水快速渗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备水力负荷高(1~2 m/d)、净化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中小城镇污水、微污染河水处理的重点推广应用技术。介绍了CRI系统在深圳观澜河支流牛湖河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快渗池内菌群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CODCr、氨氮、SS等主要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要求,同时研究了快渗池中菌群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以天然河砂与沸石和火山岩混合的人工快速渗滤填料改进方式,考察了新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温榆河原水的可行性与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独天然河砂填料,混合填料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出水的CODCr、NH3—N和TN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当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7%、97.1%、31.8%和44.9%。当天然河砂与火山岩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2%、98.6%、40.8%和34.5%。运行稳定后,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填料的滤池平均水力负荷达到了4.1m/d和3.6m/d,分别是单独天然河砂的1.52倍和1.33倍。  相似文献   

18.
地下土壤渗滤技术(SSIT)是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其建造费用低、运行维护简单及污水无害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散污水治理。系统总结了SSIT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近20年内国内外在SSIT的研究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综述了影响SSIT脱氮效率低的主要因素(进水碳氮比、间歇运行、分流进水及曝气强度)及强化脱氮技术(基质填料添加、纯化菌种或活性污泥接种及耦合工艺研发)。最后总结了SSIT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潜力,为我国SSIT在分散污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运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咸淡水交替灌溉后土壤盐分的运移规律,采用2 g/L,4 g/L两种矿化度的咸水分别与淡水连续、交替淋溶室内土柱,初步研究了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咸淡水交替淋溶下土壤表层盐分逐渐下移,两个试验处理的土柱都出现积盐情况,且4g/L时的积盐量大于2 g/L时的积盐量,土壤溶液中Na+,Ca2+的分布与EC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此条件下盐分的增加没有引起土壤的碱化,灌水结束后,两个试验处理的土壤溶液EC值都小于4 dS/m,在作物耐盐的范围内,可推广应用到大田咸淡水交替灌溉中。  相似文献   

20.
李珑珑 《红水河》2010,29(3):29-32,47
以大化水电站为例,分析通风空调系统24 h全天运行时在各个空调季节的新风节能潜力,并提出了通过自控系统来调节新风比例,夏季按最小新风比运行的新风控制策略,可为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该结论还适用于热湿负荷特性类似于地下厂房的全天运行的空调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