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械力化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物体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且在材料合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机械力化学的发展历史及产生机理,然后对其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重点分析了淀粉改性中机械力对淀粉的颗粒结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对机械力化学的产生机理及其对材料精细结构和淀粉的颗粒、晶体和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2.
田潇凌  王晓曦 《食品科学》2021,42(9):275-282
小麦制粉是将小麦籽粒经粉碎碾磨、分级、混配等工艺制成小麦粉的加工过程。现有的小麦制粉理论认为在制粉过程中,籽粒受到机械力作用后只对其物理性质如粒度、损伤淀粉含量等产生影响,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粒度的差异不足以解释制粉过程中出现的面粉品质差异。机械力化学是研究固体因受机械力作用而发生的化学或者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物质破碎、粒度减小、晶型变化、化学键变化等,其还能降低部分化学反应所需能量,使反应更易发生,目前已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物理降解等领域。本文综述了机械力化学理论、原理模型,以及机械力化学在合成、降解和改性方面的应用,介绍了小麦制粉基本理论和当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扰,以及机械力化学在淀粉和蛋白质等谷物大分子成分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机械力化学理论在小麦制粉研究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目前引进的化学机械浆生产线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化学机械浆生产工艺的发展变化,指出当前化学机械浆的使用要求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型植物纤维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香蕉纤维、菠萝纤维和椰子纤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机械性能,说明了它们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红麻纤维形态、化学组分和制浆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姚光裕 《西南造纸》2002,31(2):16-17
介绍了红麻纤维形态,化学组合 分,生物-机械制浆、化学制浆以及碱性过氧化物机械制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化学-热法机械木浆(CTMP)、漂白化学热法机械木浆(BCTMP)的特性以及它们在造纸及纸板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高得率化学机械浆发展过程和优势。论述了典型高得率化学机械浆的主要原料及其特性、主要生产工艺和过程、漂白以及应用等内容,简要介绍了高得率化学机械浆的主要性能和使用时对湿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造纸白水回收存在悬浮物回收率低和腐浆浪费等难题。本文提出的方法,即通过电磁力、化学力和机械力的共同作用,可将造纸白水分离成清水和浆料,产可全部供造纸生产循环使用。文中主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17~19日美卓造纸机械公司在北京国家环保总局西郊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美卓造纸化学公司技术交流会。国家环保总局、有关省环保局污染控制部门、造纸厂、轻工设计院及外贸等单位共7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美卓造纸化学公司总裁阿尔夫·阮沃先生介绍了美卓造纸机械公司及美卓造纸化学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及市场策略。美卓造纸化学公司的专家还介绍了造纸化学品及造纸水处理系统的最新技术,并与到会代表进行了充分的实例探讨及其新技术在制浆造纸厂应用的可行性。美卓造纸化学公司是美卓造纸机械公司的下属公司,是…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微射流对玉米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对象,研究了超高压微射流对玉米淀粉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同时探究了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高压微射流的机械力作用下,淀粉颗粒被破碎成无数个不规则的小颗粒,淀粉粒度减小,且随着压力的增加,破碎程度增大.同时经过超高压微射流的机械力化学效应作用后,玉米淀粉的布拉本德粘度减小,且随着压力的增大,减小幅度增大.但超高压微射流对玉米淀粉的热粘度和冷粘度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traces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ience in Botswana. It identifies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from 1969 to 1989. Prior to 1969, the word science in primary schools was non-existent. Primary pupils were taught nature study which emphasised hygiene and plants. The revised 1982 primary science curriculum coincided with the period of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in Botswana. The purpose of including physical science concepts in the primary science curriculum was to prepare the nation for industrialisation. The purpose of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concepts in the primary science curriculum was to rais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he nation.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在啤酒行业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艳 《酿酒科技》1999,(4):50-51
阐述了国外基因工程技术在啤酒行业育种中的应用,希望国内啤酒行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与国外的技术合作,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新兴交叉学科食品信息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食品信息学的概念,描述了食品信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与涉及的领域,探讨了发展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影陆 《食品工业科技》2012,(2):455-457,461
从学科基本结构、能力建设、专业分布与人才队伍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食品学科的发展概况;从学科起源历史、专业特色和优势以及国际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食品学科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食品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南  马春晖  周晓丽  滕蔓 《食品科学》2017,38(3):310-315
21世纪以来食品科学与技术发展迅速,食品科学与情报科学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分析食品科学领域内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从食品学科竞争力角度出发,对国家和代表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Scopus数据库中食品科学学科,中国以17 054篇发文量成为全球第二位大发文国家,但是中国篇均被引次数为4.6次/篇,略低于全球篇均被引次数。虽然我国这些年在发文量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反映论文质量的篇均被引次数、前10%高被引文献等指标与传统食品科学强国相比,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发文数量与质量等多角度分析得出,中国代表性机构在国际学术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我国食品科学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观察全球食品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我国在2010—2014年产生了101个具有独特竞争优势(distinctive competencies,DC)的研究方向,这101个DC体现了2010—2014年我国食品科学方向主要的交叉学科竞争优势,为食品科研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余翔 《肉类工业》2011,(1):39-42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功能.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目前已有希望成为解决肉品科学领域中诸多问题的有力工具.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肉品研究中的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科技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并依据科技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分析了卷烟工业企业科技管理的特性 ,探讨了企业技术中心战略、团队建设、激励机制等问题。提出了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思路 ,建议卷烟工业企业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激励为保障的提倡团队协作且适合烟草科研规律和企业实际的科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储藏科学技术成就与理念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如何顺应低碳技术为导向,概括地介绍了突出成就、发展战略、创新理念,并且对未来粮食储藏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油脂科技的发展状况,方向和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油脂及其相关产品的重要性。简要回顾了科技促进我国油脂工业发展的历程。根据国家规划、产业政策及科技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我国油脂科技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食品营养和健康也愈发重视,对于科普知识的需求随之增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科普工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聚焦现阶段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和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归纳了科学实验、实验科普剧、数字动画等热门科普形式,对科普工作创新形式进行探究。关注科普工作开展过程中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普知识的高效传播提出可行建议,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