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电沉积———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泡沫银 ,其技术指标为 :银含量 >99% ;铁含量 <0 0 1% ;抗拉强度 >1 2 5MPa ;孔隙率 95 %~ 98% ;比表面积 >1 0m2 /g。考察了电沉积和热处理的工艺技术条件对泡沫银性能的影响。把制得的泡沫银用作甲醇氧化制备甲醛的催化剂 ,甲醇转化率为 96%~ 98% ,甲醛产率为 92 %~ 95 %。  相似文献   

2.
赵永 《有色冶炼》2000,(5):24-26
简述了银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电银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介绍了工艺改进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浅析电银质量及电银中杂质铜铋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邦 《株冶科技》1994,22(3):36-40,46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医用电极应用环境的发展,对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和银/氯化银医用电极的可设计性、柔韧性、适应工业大批量生产等方面有了新要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再经低温固化成型的银/氯化银电极作为一种具备以上优点的低成本电极,已经成为了传感检测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从3个方面综述了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银生产工艺流程 ,分析了电银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介绍了工艺改进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同工艺条件的加压内氧化法制备出3种不同组分的Ag-SnO2,Ag-CdO及Ag-CuO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种类对复合材料电接触行为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导电率、显微硬度、侵蚀量、温升和电弧侵蚀表面情况.结果表明:与Ag-CdO和Ag-CuO材料相比,在220 V/10 A电接触条件下,Ag-SnO2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和更低的温升.金属氧化物的种类显著影响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导电率、温升和侵蚀量.Ag-SnO2和Ag-CdO材料的电弧侵蚀表面光滑、均匀,而Ag-CuO材料表面坑洼、粗糙.  相似文献   

7.
张红飞  王博  王新东 《工程科学学报》2007,29(12):1241-1245,1253
利用亚锡酸对氯铂酸的弱的多步骤还原制备新型Pt/C催化剂.用XRD、HRTEM、EDS、DSC以及氢吸附电化学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极化对其进行了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亚锡酸法合成的Pt/C催化剂具有很高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在0.5V(SCE)电位下,其质量活性约为亚硫酸路线合成的Pt/C催化剂的2倍.亚锡酸法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生成金属Pt和Pt氧化物共存的复合型碳载催化剂,这种含氧复合型催化剂可以促进Pt在甲醇电氧化过程中双功能作用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镍、次亚磷酸钠、钨酸钠、钼酸钠等为原料,采用一步恒电流电沉积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Ni-P-W-Mo析氢电极,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以及电化学析氢性能。结果表明,Ni-P-W-Mo析氢电极在碱性溶液中析氢催化时有出色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仅需92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比Ni-P电极降低67 mV,电极的双层电容为42.98 mF/cm2,经过2 000次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测试后,析氢活性略微下降。Ni-P-W-Mo电极优异的催化性能可能是由于W、Mo的添加使电极的表面形貌更粗糙,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显著增加,同时自支撑电极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界面传输电阻,提高电荷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钛基DSA阳极在锌电积上的应用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钛基DSA阳极电积锌的试验情况。锌电积改用钛基DSA阳极,比使用铅银阳极每吨析出锌直流电耗平均降低约98 27kW·h,电积过程无需添加SrCO3,析出锌含铅低于0 0014%且极易达到Zn99 995的标准要求。并对其应用状况和前景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阴极电沉积法制备钛基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沉积技术制备金属基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工艺,对电沉积工艺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该工艺过程中主要参数如电解液温度、溶液浓度及pH值、沉积时间、电流密度及电位对涂层形成的影响作了较为详尽的总结与分析。并对该工艺过程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氯化银中提取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裕华  王维国 《黄金》2013,(6):57-59
通过对几种从氯化银中提取银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银方法——氯化银直接水合肼提银(无氨)。该方法与氯化银传统提银方法相比,不仅工艺简单、回收率高,同时还具有还原纯度高、易操作,以及操作环境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富银渣中回收银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从铜阳极泥富银渣中回收银的一些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水合肼还原法是目前制取粉末冶金用纯银粉的一种很有前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银为银源,六亚甲基四胺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出平均粒径约30nm的纳米银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红外吸收光谱对样品结构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样品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法简单、快捷,所制备的纳米银粒子为纯立方晶型的多晶,其粒径小,分布窄,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臭氧在金、银等金属浸出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状况,臭氧可用于难浸金矿石的预处理,用于从矿石、精矿、尾矿及废料中强化浸出贵金属.指出臭氧在含碳金矿石、含铜金矿石预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中测定银锭、银粉、银浆中16种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对样品前处理及溶样方法进行设计,建立了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对酸度、基体干扰、共存元素干扰进行了优化试验。检测限、精密度与准确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适合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高铋高银低金银阳极泥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含铋10%~22%、含银49%~72%、含金0.97%~3.56%的银阳极泥进行处理,可以产出纯度99.95%以上的金粉,金直收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7.
The synthesis of nanosized powders and their assembly 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the microelectronics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pervasive drive to miniaturize components. In this work, silver (Ag) nanoparticls was syntheized. Polygonal silver nanoparticls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AgNO3 with hydroquinon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an ionic liquid 1-n-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borate ([BMIM]·PF6) at ambient temperature. XRD shows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nanoparticles is face-centered cubic. TEM measurements display the silver particles with uniform size and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The UV-Vis spectra of the nanoplates distinguish from those of the samples prepared in the absence of PVP and/or ILs. This method is facile and the as-prepared silver nanoparticls are also stable in some solvents, such as ethanol and water.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从银阳极泥中综合回收金银的生产实践。通过火法与湿法相结合,使废弃的银阳极泥得到综合利用,节约了矿产资源,解决了生产带来的资金积压等问题,并对处理银阳极泥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粗银法制备高纯度片状银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未经电解的粗银为原料,氧化银和银氨溶液为中间产物,用甲醛为还原剂,采用行星式球磨方式可以制备高纯度片状银粉。控制还原速度、定时对调相对的球磨罐和适当酸洗产品是得到高质量片状银粉的关键。用XRD,TEM和SEM等手段对所得片状银粉进行了表征。所得产品纯度很高,工艺稳定性好,生产成本可以明显降低,适用于中小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