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地膜栽培给不带来的新问题出发,揭示了当前地膜种植的几种主要灌水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现代灌溉农业对灌水技术的要求,得出提高灌水的均匀度和延伸灌水长度是当今世界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据此设计了膜孔灌水方法,不仅解决了当前地膜栽培中存在的膜下灌水不足,膜间露地不有余和上游不有余,下游灌水不足问题,同时又能满足现代灌溉农业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所以说膜孔灌是地膜种植的科学灌水  相似文献   

2.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裁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即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渗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浸润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膜上灌水技术适合各种地膜栽培作物,膜上灌形式很多。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平铺打埂膜上灌,也叫高垄低膜细流沟畦膜上灌。是利用铺膜条播机在前面装  相似文献   

3.
膜孔沟灌技术要素对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春玉米膜孔沟灌田间试验,研究了膜孔沟灌主要灌水技术要素膜孔径、开孔率、单宽流量及地面坡度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灌水质量评价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并建立最优技术要素组合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各灌水技术要素对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影响的显著性不同,灌水均匀系数不宜单独用来评价膜孔沟灌灌水质量。  相似文献   

4.
膜上灌是80年代新疆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灌水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浸灌浇地的方法,提出了通过株茎孔或膜孔直接浇灌作物的新思路,其灌水效果类似于滴灌,但投资与滴灌相比却相差悬殊,是一种节水效果较好的地面灌水技术。为探讨该项技术在我省的适用性,在威县进行该项技术的田间试验和研究工作。经试验,棉花膜上灌的灌溉定额为450-600hm^3,灌水均匀度达80%以上。同时在试验中对影响膜上灌溉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也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为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膜上灌水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省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20万hm~2以上,其育期灌水量(含播前灌)3 150m~3/hm~2,因此对棉花实行节水灌溉,降低灌溉定额,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推荐适合棉花灌溉的膜上灌节水技术,介绍它的优越性及其节水增产效果,同时提出推广膜上灌水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膜上灌的灌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上灌是 80年代新疆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灌水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浇地的方法,提出了通过株茎孔或膜孔直接浇灌作物的新思路,其灌水效果类似于滴灌,但投资与滴灌相比却相差悬殊,是一种节水效果较好的地面灌水技术。为探讨该项技术在我省的适用性,在威县进行了该项技术的田间试验和研究工作。经试验,棉花膜上灌的灌溉定额为 450— 600m3/ hm2,灌水均匀度达 80%以上。同时在试验中对影响膜上灌灌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这为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膜上灌水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棉花膜上灌水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花膜上灌的灌水技术、节水机理、增产效应、经济效益、水分入渗规律、水力特性、水流运动方程、灌水均匀度、灌溉效率做了系统的论述,并对膜上灌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通过1998~1999年在石家庄地区以及2004~2006年在保定地区大面积推广棉花膜上灌水技术,收到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提高灌水质量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农业灌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以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三区为例,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沟灌技术要素组合优化展开研究,认为灌水沟推荐沟长不宜超过50m,入沟流量3—4L/s为宜。  相似文献   

9.
10.
浅谈内蒙古河套灌区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地面采用不同布置模式与田间工程和农业措施相结合进行节水灌溉,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地面灌溉理论及灌水新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地面灌溉理论的研究现状,包括地面灌溉田面水流运动理论、地面灌溉农田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及灌水质量评价三方面;同时,较系统地叙述了在甘肃省尚未广泛开展的地面灌溉新技术──波涌流灌水技术和膜孔灌灌水技术的研究现状。为甘肃省地面灌溉理论研究和灌水新技术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膜凹形覆盖作物栽培节水增效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膜凹形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形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形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操作简单、成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行的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进行分析和筛选,结合河套灌区的现状和灌溉特点,提出了适宜于灌区应用和推广的4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小畦灌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并分析评价了这4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涌泉灌技术属微灌范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适于果园灌溉的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为探究其在大田作物中应用的可行性,1997—2000年在山西夏县杨村进行了三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涌泉灌与膜上灌相结合应用于大田宽行作物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其节水达59.5%,增产15%以上。通过试验研究为涌泉灌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设计依据和参考。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棉花中采用涌泉灌技术,其还本年限仅4.2年。效益费用比为2.8。说明其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廖云  陈少峰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095-1097
地面灌溉至今仍是我国农村最普遍采用的灌溉技术。研究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对各种水的利用,以及提高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地面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与温度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华北地区降雨分布规律,以北京为典型试验区,在保证作物最优土壤水分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热状况及春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春玉米抽雄期以前实施的地面灌各处理中,高频灌溉下土壤平均含水率波动幅度较小,土壤水分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灌溉显著延迟气温对地温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平抑地温作用,地温受灌水过程、土壤含水率及作物冠层面积的影响较明显.灌水频率对春玉米根长密度在行间和行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影响,高频灌溉能显著促进春玉米根系在上层土壤中的分布.此外,在人工灌溉和降雨相结合灌溉模式下,地面灌不同灌水频率下春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北京地区的春玉米地面灌水方法宜采用低频灌.  相似文献   

17.
灌溉淋洗压盐系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但同时也会造成地下水上升,带来随作物生育期逐渐出现的土壤耕层的返盐现象,其与暗管排水结合则可提高脱盐效果。为了研究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油葵在拔节期增加不同的灌水量对盐碱地(施加30 t/hm~2脱硫石膏,土壤耕作层掺入85.05 m~3/hm~2细沙)土壤水盐及土壤酸碱性分布的影响,设计了暗管排水结合传统灌溉处理、暗管排水结合节水灌溉处理、暗管排水结合无灌水对照处理3种处理,通过监测土壤EC值、pH、含水率,分析暗管排水结合传统灌溉与节水灌溉对重度盐碱地土壤的水分、盐分及酸碱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对比,传统畦灌方式下灌水处理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对0~20 cm土层的脱盐效果明显;在暗管排水的基础上,对照处理的油葵地0~60 cm土层的EC值为3.49~0.67 d S/cm,节水灌溉处理的EC值为1.71~0.33 d S/cm,传统灌溉处理的EC值为3.75~0.27 d S/cm;虽然传统灌溉在灌水后10 d左右降低了0~100 cm土壤盐分,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但传统灌溉处理下油葵在开花期0~40 cm土层的含水率比对照处理低,且40~100 cm土层的返盐程度是节水灌溉的2~3倍;对照处理下0~60 cm土层的pH为7.54~8.65,节水灌溉处理下pH为7.51~8.89,对照处理下40~100 cm土层的pH为8.29,传统灌溉处理下pH为8.1~10.85,节水灌溉处理的土壤在0~100 cm的土层呈现脱碱的状态,高的灌水量使土壤有碱化的可能,尤其是在20~40 cm土层。暗管排水条件下在油葵拔节期进行节水灌溉有利于土壤脱盐、脱碱。  相似文献   

18.
黑河市目前仍处在低效率的灌溉技术与用水利用率低的状况,所以必须提高工程标准、做好渠道防渗、灌区输水向管理化发展,采用喷、滴、膜上灌等先进灌水方法,实行计划配水等,建立具有黑河市特点的节水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