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一种面向特征的领域模型及其建模过程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梅宏 《软件学报》2003,14(8):1345-1356
特征模型作为捕获领域需求的重要模型已被现阶段的主流领域工程方法所接受,但这些方法缺乏对特征模型组织框架的细致研究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特征模型在表现形式上的冗余性和混乱性,也使得领域分析人员在实践中很难有效地进行领域建模活动.从特征模型的基本组织结构、变化性的表现方式和限制机制、变化性的绑定时间等方面对特征模型的组织框架及剪裁机制进行了统一、抽象的描述.在考察服务、用例(use case)、功能、行为特点等不同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特征模型的具体形式,并结合具体的领域,对其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此项研究对于领域建模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交化设计思想的领域特征模型构造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模型是现阶段领域工程普遍采用的描述领域需求的方法,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特征模型结构上的不足,参考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正交化特征模型的思想,给出了一个正交特征模型的构造过程.实践证明正交特征模型具有结构清晰,易转化为构件模型,可保持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追踪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面向特征方法是当前进行领域分析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特征的抽象性,使得用面向特征方法所生成的领域模型在领域需求描述和向领域设计、领域实现的转换方面略显不足.提出了面向服务的领域需求分析方法,将Web服务结合到领域分析过程中,通过分析不同的领域需求来源,形成共性和个性领域服务,并以领域服务为中心构建领域需求模型,并在公共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映波  王旭 《计算机科学》2011,38(6):180-182,194
针对面向服务的领域需求表达与规约化组织,提出一种扩展的服务特征概念与服务特征模型,以及基于OWL本体描述语言的服务特征本体元模型。扩展的服务特征概念可更为完整地表征面向服务领域的服务需求语义,而扩展的服务特征模型则为面向服务领域需求提供了一种易于扩展的规约化组织模型。模型通过特征关系映射,既克服了传统特征模型的特征组织形式的局限性,也丰富了服务特征间的语义关系,并可更好地支持基于特征的领域需求配置管理与定制。最后,通过给出的一个原型辅助建模工具实现,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些现有的领域分析方法,将面向对象的概念引入到领域分析中,借助领域中特征和领域用例的作用,将面向对象分析的涵盏范畴扩展到应用领域中。并以仓库管理领域为例,介绍了对特定应用领域确定领域上下文范畴,建立了特征模型和领域用例模型,最后建立了对象模型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6.
面向服务的领域分析与建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面向服务的领域分析与建模问题,提出一种以服务为中心、多模型驱动与多角色协同的面向服务领域分析与建模框架-SODAMF(service-oriented domain analysis and modeling framework).SODAMF框架通过领域上下文模型、领域服务功能模型、领域服务信息模型、领域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7.
结合构件和领域工程的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对基于构件的软件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运用构件进行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描述了构件开发的流程。并在领域工程基础上,抽象出面向构件的领域开发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基于构件的领域开发过程模型。电信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例也说明该模型对实际应用开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向领域的软件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模式不能迅速响应用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大规模生产软件产品的构架,通过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产品族,复用产品族中的公共资产库,采用定制机制的方法开发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并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如何使用此方法开发电信领域的网管系统构架及具体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领域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对软件产品线的体系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在已有的面向特征的管理产品线需求依赖的方法中很少有研究从需求到产品线体系结构的映射.基于一种特征依赖的分类方法,提出了从领域需求到特征,以及从特征到产品线体系结构的映射规则.通过这些映射规则,一致的需求通过映射得到一致的产品线核心资产,从而减少产品线中核心资产的不一致性并增加产品线的复用程度.用金融领域的现货交易产品线作为实例说明这个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使软件业发展与企业需求保持同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在领域工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特征的领域建模方法.通过对特征模型的识别,抽取出特定领域需求的共性与变性,建立特征模型和特征模型到构件的映射机制,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业务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最终在DSSA的基础上实现领域构件的复用.结合库存领域实例,建立库存领域特征模型,提取库存领域构件,实验证明了基于领域构件的系统实现,能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1.
面向特征的反射式实时应用系统领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实时应用系统领域工程中领域模型规约描述的问题,即开展实时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垂直复用研究。通过扩展FODA(Feature-Oriented Domain Analysis)方法,引入实时特征作为该领域的需求规约单元,并从语义的角度来认识实时特征及其领域需求组织方式,同时应用反射技术来增强领域需求规约的动态性,最终归结为将实时特征作为实时应用需求空间的一阶实体来认识和组织实时应用系统领域模型,以寻求今后对实时应用系统领域语义一致性和可演化性的逻辑表达。  相似文献   

12.
Domain analysis in software product line (SPL) development provides a basis for core asset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y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commonality/variability analysis. In feature-oriented SPL methods, products of the domain analysis are domain feature models and corresponding feature decision models to facilitate application-oriented customization. As in requirement analysis for a single system, the domain analysis in the SPL development should consider both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domain requirements. However, th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are often neglected in the existing domain analysis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ntext-based method of the NFR analysis for the SPL development. In the method, NFRs are materialized by connecting nonfunctional goals with real-world context, thus NFR elicitation and variability analysis can be performed by context analysis for the whole domain with the assistance of NFR templates and NFR graphs. After the variability analysis, our method integrates both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erspectives by incorporating the nonfunctional goals and operationalizations into an initial functional feature model. NFR-related constraints are also elicited and integrated. Finally, a decision model with both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perspectives is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application-oriented feature model customization. A computer-aided grading system (CAGS) product line is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method throughout the paper.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s. 60703092 and 90818009,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863 Program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2007AA01Z125.  相似文献   

13.
在软件复用中构件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让构件可以实现较为通用的业务需求,正变成构件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使用领域工程思想,针对特定的业务领域实施分析,介绍了特征模型及其特点,并对特征模型进行了扩展,介绍了构建特征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基于角色的Web服务访问控制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面向特征的Web服务角色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引入特征作为基本的访问控制单元,它可以同时从任务角度和从系统角度来保护资源,解决了以前无法同时兼顾信息的机密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的问题,从而加强访问控制的控制力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处处同质的N 维度的单纯空间,通过一一对应的射影变换,建立起两两相邻域 的空间映射关系;通过相邻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和严格论证,发现并证明:N 维度的单纯空间 中,N-1 维度的两两相邻域的最大数是N+1;每一个N-1 维度的构形图可以至多用N+1 种颜 色染色。建立“实几何学”三维球面的可视模型;为近、现代科学提供了一个可视的“标准宇 宙投影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三维集成电路(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 3D IC)和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 NoC)是集成电路设计发展的两个趋势.将两者结合的三维片上网络(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s on chip, 3D NoC)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现有3D NoC的研究没有充分关注硅片内与硅片间的异构通信特征.提出了面向通信特征的硅片间单跳步(single hop inter dies, SHID)体系结构,该结构采用异构拓扑结构和硅片间扩展路由器(express inter dies router, EIDR).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与3D-Mesh和NoC-Bus这两种已有的3D NoC结构相比,SHID结构有以下特点:1)延迟较低,4层堆叠时比3D-Mesh低15.1%,比NoC-Bus低11.5%;2)功耗与NoC-Bus相当,比3D-Mesh低10%左右;3)吞吐率随堆叠层数增加下降缓慢,16层堆叠时吞吐率比3D-Mesh高66.98%,比NoC-Bus高314.49%.SHID体系结构同时具备性能和可扩展性的优势,是未来3D NoC体系结构良好设计选择.  相似文献   

17.
Holographic reductions between some Holant problems and some #CSP(Hd) problems are built, where Hd is some complex value binary function. By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Holant problems, for each integer d >= 2, #CSP(Hd) is in P when each variable appears at most d times, while it is #P-hard when each variables appears at most d + 1 times. #CSP(Hd) counts weighted summation of graph homomorphisms from input graph G to graph Hd, and the maximum occurrence of variables is the maximum degree of G. We conjecture that the converse of holographic reduction holds for most of #Bi-restriction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generalization of a known result about counting graph homomorphisms.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verse of holographic reduction holds for some classes of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已成为提高军事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保障成本,增强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的基于ALE接口规范的RFID应用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军某部的后勤管理中,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