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和裙带求是的科学含义及相互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实现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钟罗凤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1993,(4):32-35
本文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具体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3.
4.
孙长荣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7,(4)
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阶段的正确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不能超越这个最基本的国情,不能急于求成。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有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曾杰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85,(Z1)
本文从实事求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指出实事求是包括二方面的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第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第三、理论联系实际,马列主义的普遍思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接着指出,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完整的科学概念,包含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二、走出一条中国式 相似文献
6.
黄永正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主题.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报告》提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傅祖荫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9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创造了决定性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关键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新的论断,取得了辉煌的理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标志着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上,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8.
尹书范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3,(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如何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是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推动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南,也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宋秀英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中特理论课),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目的是让大学生既掌握“中特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作用,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而,要达到上述目的,靠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条条框框是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0.
师运山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1992,(1):31-32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名的著作中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运用毛泽东同志这一观点,比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的形式和社会主义的内容相结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岳从欣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17(1):42-45,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宝贵经验有密切关系。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设想及若干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普淑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6-7,25
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一方面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我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以此更好的推进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晚年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为主,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关于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系统地阐述和展开。列宁和毛泽东虽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亦未能完满地回答和解决。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际,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答,从而使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具有当代的形式,创造了辉煌的伟业,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放射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袁胜利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57-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它将从理论上进一步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为进步的和先进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必将极大地增强我们党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所制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7.
18.
杨贵平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9,(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没有说过,前人没有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实际上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不曾有过,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事业。而干好这项事业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说,能否搞清楚这个问题,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对思想及文化领域的要求。对于这个间题深入探讨与阐释,将会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一、中央《意见》是高校提高跨世纪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指路明灯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青年学生简明扼要的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毛主席的重要哲学著作,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论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明确要求,为我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是高校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指路明灯。为了把中央的指示精神真正落到实处,现就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如何突出“特色理论”的教育,大力提高跨世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