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物探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油气勘探的突破和开发成本的下降,在低油价形势下,物探新技术的应用是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了中石化山前带、致密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气和东部老区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震技术难题,提出了物探技术对策建议。针对中石化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和面临的勘探开发形势,从地震采集技术、地震处理成像技术、综合解释技术、物探软件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最后,提出了通过具体物探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勘探精度和勘探效率,减少重复投入,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海洋石油》2014,(1):10
<正>近日,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代表中石化,参加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油气勘探权出让竞标,经过竞争申请、方案修改、优化区块、竞标答辩等环节,顺利中标南黄海苏北盆地东部中区块,为中石化首次获得南黄海约3 500 km~2的海洋油气勘探权。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作为中石化唯一海域油气勘探承担单位,多年来一直积极进行海域选区评价,申请登记有利探区,破解海域勘探区块少、勘探难度大的困局。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自2007年就跟踪研究南  相似文献   

3.
<正>1.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解决多种储层钻探难题2.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3.油藏数值模拟能力达到十亿网格节点4.双程逆时偏移技术解决复杂条件地震成像难题5.高密度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实现规模应用6.有缆钻杆技术突破钻井自动化信息传输瓶颈  相似文献   

4.
海上油气勘探中应用常规拖缆方式采集数据的方位角相对较窄,难以满足复杂构造的勘探需求;而采用海底电缆方式可通过调整缆数和缆间距实现宽方位角数据采集。本文从地层建模出发,对层位解释成果数据进行Delaunay剖分,求解剖分构建的三角面空间坐标和地质产状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勘探区构造走向、倾向和倾角等数据;据此设计地震勘探主采集方向,调整缆数和缆间距参数,拓展方位角信息,使其兼顾主构造方向和次级构造方向的数据采集,以进一步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石化下扬子地区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表条件和复杂的地下构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因而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未能取得显著突破。为此,中国石化开展了多轮地震攻关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基于地震模拟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城镇工业发达区高效地震激发技术、弱反射信号保护与提取技术、深度域速度建模与成像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增强了中、古生界地层的地震反射能量,剖面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地震解释发现了一批有利区带及圈闭。钻探结果表明地震资料可靠、准确。下一步地震勘探的主要攻关方向建议开展以满足叠前成像的基于模型正演的观测系统设计研究,继续开展提高地震激发效率研究以及低信噪比复杂构造成像和各向异性处理方法研究等,进一步探索提高下扬子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所周知,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如复杂山地、前陆冲断带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等),单一的纵波地震勘探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而与油气响应直接相关的非地震油气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是降低复杂地区油气勘探风险和综合成本的有效途径。从非地震勘探技术进步和油气藏的物理化学属性特征出发,提出直接油气检测的非地震勘探思路,并通过一些勘探实例探讨直接油气检测的应用前提和条件。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国油气勘探形势下,我国南部中石化地区勘探目标选区应考虑以下几个重点:将楚雄盆地作为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提高仍具有较大潜力渤海湾勘探程度;重视东濮凹陷的天然气勘探与研究;在苏北盆地的油气勘探中立足于“小断块”的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8.
张文昭 《勘探家》1999,4(4):65-66
在当前全国油气勘探形势下,我国南部中石化地区勘探目标选区应考虑以下几个重点:将楚雄盆地作为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提高仍具有较大潜力渤海湾勘探程度;重视东濮凹陷的天然气勘探与研究;在苏北盆地的油气勘探中立足于“小愉”的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9.
非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对勘探效益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非地震勘探技术将得到勘家的重视。本文简述了90年代以来非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油气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非地震油气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指出随着技术的进上步发展,非地震技术必将参与油气勘探的全过程,是地震技术改善作战的必要兵种,是高效益油气勘探系列中心必要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卢林松 《海洋石油》2005,25(4):60-60
2005年9月20日,中国油气勘探六大领域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相关高校油气勘探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油气勘探六大领域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2.
《断块油气田》2012,(1):26-26
中石化召开的2011年度油气勘探例会总结会透露,公司今年油田板块油气勘探已取得4个重要发现和5个重大突破,明确了页岩油气重点突破区及煤层气产能建设示范区。这4个重要发现分别是:元坝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新层系勘探获得重要发现;下扬子古生界海相新领域勘探获得重要发现;南  相似文献   

13.
信息大观     
<正>国家能源局部署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国家能源局7月22日披露,该部门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听取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油气勘探开发重点省份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邀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做了  相似文献   

14.
石油公司的油气勘探是项商业活动,首先考虑经济效益.石油、天然气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地震勘探是其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油气勘探的先导和基础.海上地震勘探尤其如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已贯穿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河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超深层缝洞型油藏的勘探开发这一世界级的难题,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近几年来开展了深入、不懈的科技攻关,逐步形成了一套从三维地震成像处理到精细解释,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油气判别到储集层酸压改造、测试、完井技术以及欠平衡钻井技术、水平井、直井侧钻技术等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套技术系列对其他地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油气勘探的基础,它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桥梁。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了VSP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时深关系的差异性、地震资料对合成记录的影响和子波的选择;最后,利用勘探实例着重用阐述合成地震记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把握区域速度、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和剔除地震资料的地质"假象"。  相似文献   

17.
《石油科技论坛》2010,29(2):67-67
HydroPlusV1.0海上地震勘探综合导航系统是由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满足浅海过渡带海上地震勘探野外作业放缆、放炮等导航作业的综合导航系统,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导航软件和FIXBOX同步激发和记录控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越来越成熟、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大规模应用日益临近,样本的分布式存储、高效采集及并行计算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应用的迫切需求.地震勘探的智能化是油气勘探开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震勘探数据具有的单一文件数据量大、非结构化的特点,在分析地震勘探大数据样本采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Hado...  相似文献   

19.
关于油气地震勘探的基础研究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作者在分析了当前能源形势和油气勘探现状的基础上, 讨论了当前我国深层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的难题及主攻方向, 包括: 如何揭示沉积盆地中深层油气赋存的空间与规模、表层干扰抑制问题、信号频带展宽问题、油气田直接预测方法技术、井间地震层析反演及成像等。同时, 指出了当前油气地震勘探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在完善地震波场准确叠前偏移成像的同时, 创新与发展第四代的油气地震勘探处理和定量解释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从中石化集团获悉,中石化部署在北部湾海域的"涠四井"已顺利完成两层含油层测试,并试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气超过千吨。这是近10年来国内罕见的高产测试探井,创中石化海域油气勘探单井纪录,给北部湾海域未来的勘探突破带来了新希望,对加快我国海上能源基地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涠四井"位于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部,距广西北海市西南约110 km,处于盆地西部边缘,勘探难度极大,由中石化所属的功勋平台——勘探二号负责施工。该井设计井深3 783 m,于2015年11月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