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燕  杨琴 《砖瓦》2021,(6):219-220
1+X证书制度为建筑行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全面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教师要重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的开展教学研究,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有效的推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并为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提高奠定基...  相似文献   

2.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实施,“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促进现阶段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缓解目前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就这一制度实施来看,对于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对此,本文主要对于“1+X”证书制度进行介绍,分析这一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对于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分析建筑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究“1+X”证书制度实施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蕾 《砖瓦》2022,(6):168-171
基于1+X证书制度,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难以对接,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不同步的等问题,进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现状,对标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建立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打造教师团队、编写实用教材、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评方式等方面入手,探究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土建行业对土木工程材料人才的需求和“1+X”证书制度,提出了在“1+X”证书制度下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措施,并以武夷学院为例,证明了“1+X”证书制度下与课程有机结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安徽建筑》2022,(1):117-118
1+X试点工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19年施工工作启动以来,不少职业院校在1+x证书试点工作中面临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文章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修养、校企合作、完善考核标准、产教融合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胡志明 《砖瓦》2022,(1):172-174
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类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课程,完善课程标准,形成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充分挖掘实训课程中的职业技能点,将实训课程划分为分项实训、专项实训以及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在各类实训课程中加强"课证"及"课岗"的融合对接。在第四学期安排综合实训环节,在校内完成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采用前12周理论知识串烧和专项实训与后6周案例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案例图纸为核心,以综合技能实训手册为纲领,以"一条导线,五个模块,八项技能"为思路,根据具体岗位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7.
“1+X”证书制度是落实产教融合的制度设计,经过试点工作的推进和经验积累,未来将成为职业教育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作为“X”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既服务于学校和学生,又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在岗职工,证书标准更适于职业院校教学与培训的实施,是“1+X”证书制度对“双证书”制度继承与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提出落实“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邓元德  黄晓丽  朱海洋 《砖瓦》2022,(6):160-162+165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以1+X证书试点为契机,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兼结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赛研培”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了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了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地土建类BIM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依据行业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BIM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能力建设、技术平台建设、“岗课赛证”融通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126-129
国家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的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X证书将会为专业群人才培养带来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文章提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探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BIM技术类课程在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开设时间、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训与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厘清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关系、做好课程衔接为改革思路,从优化课程标准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实训和师资培养、完善考评体系等方面,对1+X证书制度下BIM技术类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廖雅静  朱向军 《砖瓦》2022,(6):172-175
“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论题,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专业课程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在“1+X证书制度”视角下,分析了《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考核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在模块内实现课证融合,关联课程内容和技能证书,探索“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路径,交流了课程改革与实践对《居住建筑设计》带来的积极影响。用改革实践来论证:实施“1+X证书制度”,深化“课证融通”改革,有利于检验课程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优化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强化教学组织的包容性、提升技能练习的有效性、创新课程评价的复合性。能够给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针对1+X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教学实际问题,提出开展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的建设路径,最终为实现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结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和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文章提出了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学证合一的考试方式、新旧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的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服务于建筑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孟晓涛 《砖瓦》2020,(12):249-250
BIM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了优质的全过程信息;当前,国家出台了1+X证书(建筑信息模型专业)制度保障BIM技术人才储备,因此,在高职院校如何及时调整方向来应对国家及行业的要求,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1):63-65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为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1+X证书制度在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培养方向上缺少衔接和融通。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背景之下,从职业院校的立场上出发,探索书证融通的方法,为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分析了传统条块分割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在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分析、能力培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经典工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模式,确定了经典案例图纸贯穿专业核心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式课程体系方案,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0):3-21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将在职业教育新生态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以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分析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深挖1+X证书制度的育人本质和现实价值。通过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建立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课程体系,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构建国家财会职业资格框架,推进学分银行等配套制度改革方式,可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新使命。通过当前背景,分析"1+X证书制度"的意义、与资格证书的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例,探讨“1+X”BIM证书在学校层面的推广试点中如何实现课程和证书共生共长、共同服务。通过建立“1+X”BIM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建筑设计专业七维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定课证融通方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达到分层、分段、分类培养目标,最终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动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