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张鹏  徐志红  李昌达  陈伟  郑奕  沈佳宇  桂媛 《同位素》2023,36(1):109-116
14C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示踪剂,能够揭示物质的分布、代谢机制及迁移路径,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地质和环境等领域。近年来14C标记化合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其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本文总结了14C同位素的来源、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14C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鉴定方法,以及14C标记化合物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着重探讨了14C同位素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希望在解决14C排放污染的同时,实现14C的资源化利用,并促进14C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广东省阳江核电站2015—2017年周围环境空气及生物样品中3H和14C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大澳、允泊空气中3H 和14C放射性水平与对照点相近,与本底调查相近;观景平台、大澳、平堤水库监测点的3H 和14C的放射性水平相近,与对照点相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湿法氧化法对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前处理,建立了树脂中3H和14C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影响方法回收率的因素,并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中的3H和14C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H2O2浓度对方法回收率影响最大,在最优的氧化条件下,方法回收率达96.8%;3H和14C最小可探测比活度分别为41 Bq/g和1.3 Bq/g;14C测量结果与《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 氧弹燃烧法》(GB/T 37865-2019)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4C测量精密度为10.2%。对国内某核电厂废树脂进行测量,3H和14C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6 134 ±640) Bq/g和(2 724±147) Bq/g。  相似文献   

4.
王伟  杜晓宁  徐建飞  雷雯 《同位素》2018,31(4):235-240
稳定同位素标记对甲氧基苯甲酸是防腐剂、香料及药物等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试剂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尼泊金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碘甲烷-13C或碘甲烷-D3为原料,碱性条件下经2步反应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酸-甲氧基-13C和对甲氧基苯甲酸-甲氧基-D3。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适合的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反应时间,优化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为80 ℃,物料摩尔比n(碘甲烷-13C/D3)∶n(尼泊金乙酯)=1.15∶1,反应时间为6 h。产品经液质联用仪(LC-MS)测试化学纯度和同位素丰度、经核磁共振(1H NMR)进行结构确认,对甲氧基苯甲酸-甲氧基-13C的收率为91.12%,碘甲烷13C利用率为79.32%,产品熔点为186.5~187.8 ℃,化学纯度为99.1%,13C同位素丰度为99.0%;标记对甲氧基苯甲酸-甲氧基-D3的收率为90.49%,碘甲烷-D3利用率为78.70%,产品熔点为186.3~188.1 ℃,化学纯度为99.0%,D同位素丰度为98.1%。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气态流出物中的14C主要通过呼吸和饮食两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形成内照射伤害。重水堆14C的产量约为相同装机容量轻水堆的40倍,因此,重水堆气态14C的排放控制对保护公众健康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重水堆核电站14C产生机理,分析和计算各系统14C存在的形态以及产生量,梳理14C在重水堆核电站内的转移过程及最终排放的途径,提出了减少气态14C向环境排放的措施,为重水堆核电站有效控制气态14C排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铝阳极氧化膜的吸附性能对制备14C大面积平面源的影响,研究不同厚度(4~12 μm)的铝氧化膜对14C的吸附效率,吸附槽中溶液的量对14C的吸附效率、平面源均匀性的影响,以及14C溶液比活度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研制的14C平面源进行均匀性、牢固性检测,以及发射率定值。结果显示,研制的14C平面源(100 mm×150 mm)均匀性<10%,牢固性<0.01%;使用2πα、2πβ表面发射率标准装置测量14C平面源,坪区达到400 V,每100 V坪斜为0.3%,小能量损失修正因子为0.2%;测量不确定度为2%(k=2)。研制的14C平面源技术参数满足相关平准源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以3,4-二甲氧基溴苯为原料,经格利雅反应制备得到格式试剂,通入13C标记的13CO2气体,制备得中间体3,4-二甲氧基苯甲酸-(13COOH)。将中间体用BBr3脱除甲基后得到粗产品,粗产品再经过活性炭脱色,冷却结晶得到原儿茶酸-(13COOH)。设计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副产物少,收率可达45%,13C同位素丰度稀释低。产物经HPLC、MS、1H-NMR 和13C NMR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原儿茶酸-(13COOH)化学纯度>99%,13C同位素丰度>98%,作为重要的示踪剂,可为医药和化工领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镧系元素161Tb与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77Lu性质相似,且疗效更好,有望成为新型的放射性治疗核素。目前,应用161Tb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61Tb标记生物分子的体内行为,以及与177Lu相比,其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初步的治疗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活度下,161Tb在肿瘤治疗方面比177Lu更有效。本研究对161Tb的特性、制备及其标记放射性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电厂运行寿期内放射性气载流出物通过烟囱向环境排放,其中部分放射性物质会沉降并在环境中累积。为评估其累积效应,本文选取3H、14C和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88Kr/88Rb、60Co、131I和137Cs作为代表性核素,采用3H、14C平衡模型和气溶胶迁移扩散模型,分析了核电厂运行寿期内各核素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性核素显示出了环境累积效应,绝大多数代表性核素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远小于0.1 Bq/kg,但3H和14C的环境累积活度浓度略高,分别达2.51 Bq/kg和2.35 Bq/kg;各核素环境累积活度浓度预测结果远低于EPR-RSR给出的相应限值,不会对土地再利用造成影响;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的环境浓度表现出较明显的累积增长趋势,增长趋势与半衰期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典型核素的环境累积效应预测和环境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志德  张现忠  杜进 《同位素》2019,32(5):360-374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核医学领域重要的诊断及显像工具,在基础医学诊断、新药研发和疗效评价等各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18F是PET显像最常用的核素,但18F需要加速器生产。68Ga为PET显像核素,可以从长寿命的68Ge/68Ga发生器装置获得,不必依赖加速器。随着配位化学的发展,各种双功能螯合剂用于68Ga的标记,可将68Ga与多种化学结构及生物分子连接并且可以药盒化68Ga标记药物。本文主要介绍近期68Ga标记放射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利用锶特效树脂分离后采用正比计数器进行2次测量从而同时并快速获得89Sr和90Sr含量的方法,研究了90Y的生长因子及89Sr/90Sr活度比对89Sr和90Sr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90Y的生长因子,更有利于准确获得89Sr和90Sr的活度。将本方法应用于89Sr/90Sr活度比为0.22~21.8样品中89Sr和90Sr的分析,测量值与掺标值的相对偏差小于±30%;不确定度分析表明,一个核素的不确定度将随另一核素活度比或活度的增加而增加。IAEA能力验证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89Sr和90Sr测量值与指定值的相对偏差最大为7.44%,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由外伤或肿瘤骨转移造成的隐匿性骨折和愈合情况的准确诊断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考查18F-NaF PET显像用于骨折诊断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制备了18F-NaF注射液,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然后建立新西兰兔骨折动物模型,模型建立约2周后进行了18F-NaF PET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SPECT显像的自身对照实验,并对显像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8F-NaF的产量大于37 GBq,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质控要求,40 ℃下放置8 h和30 ℃下放置10 h所有检验结果均无明显变化;18F-NaF PET和99Tcm-MDP SPECT两种显像方式均可见全身骨骼,骨折部位呈明显放射性浓聚,但18F-NaF给药后30 min即可进行PET显像,骨折部位显示更为清晰,骨折部位与对侧正常骨骼的放射性摄取比(T/NT)明显高于99Tcm-MDP,而99Tcm-MDP需在给药后2 h才能进行SPECT显像。本研究表明18F-NaF PET对骨折的显像性能优于99Tcm-MDP,可明显提高检查流通量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李虎林  田叶盛  李良君 《同位素》2019,32(6):403-410
本文综述了在13C同位素的分离研究中建立“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的工程化研究方法,完成了一氧化碳低温精馏法分离稳定性同位素13C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低温精馏工程实验研究。通过CO低温精馏单塔实验测定了13C同位素分离体系的基础参数;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了13C分离二塔级联工艺,并得到了级联装置的优化参数;通过低温精馏分离13C二塔级联实验,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课题建立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工程研究方法可靠,在13C同位素分离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课题建立的研究方法提高了13C同位素分离的设计水平、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为13C同位素分离工业化生产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启明  蹇丛徽  周明胜  裴根 《同位素》2018,31(4):222-227
以七氟丙烷(C3HF7)为分离介质,通过气体离心法研究碳同位素的分离制备。利用国产气体离心机开展单机离心分离实验,通过气体质谱仪分析C3HF7样品,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分离系数和单机分离功率,分离系数可达1.12。在单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相对丰度匹配级联(MARC)模型,对富集13C的生产进行级联计算。选取分离功率最大的实验工况作为计算参数,通过三次级数分别为30、60、75的级联分离,可以将13C的丰度从天然丰度富集至30%以上。综合考虑单机实验和级联计算的结果,以C3HF7为介质离心分离碳同位素可行。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ZLD118(HS-、AECr)发酵制备稳定同位素双标记的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对菌种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制备高丰度稳定同位素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经离子交换树脂提纯、活性炭脱色精制后,产品的13C丰度达98.61%,15N丰度为98.15%,纯度为98.47%,产率为88.8%。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进一步用于放大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