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测了阳极铜的力学性能参数,用CAD软件建立铣削展开后模型,并将模型导入DEFORM-3D软件对铣削速度、进给量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际。实践证明: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节省铣削参数实践验证时间,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应用ANSYS软件的结构分析功能和模态分析功能仿真分析高速铣削的2 mm立铣刀的加工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轴向切削深度Ad为0.1~0.3 mm、每齿进给量fz为0.01~0.03 mm/齿、铣刀悬伸长度为铣刀全长的50%~60%是较佳的取值范围;可以通过提高切削速度vc来提高进给速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加工安全性高、切削效率佳、工艺性好等独特的编程要求,构造出了以切削时间短、加工成本低、表面质量高为优化目标的,并以满足零件尺寸精度要求为约束条件的加工工艺方案评优模型。该模型已应用于自主开发的高速铣削Superman CAMⅡ原型系统中,以指导粗精加工刀轨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对工艺人员编制高速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及其特点,阐述了基于有限元模拟的锻造工艺优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的特点,阐明了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优化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多工位高速锻造工艺优化技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在高速加工中心上对6061铝合金进行铣削加工,对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以及铣削力进行相应的测量和分析,通过切削加工实验的方法针对不同工艺参数组合方式以及不同刀具材料对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影响情况展开研究,从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以及最佳刀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优于TIALN涂层刀具,当主轴转速为8000r/min,进给速度为1600mm/min,切削深度为0.2mm时,工件的表面质量最好,表面粗糙度Ra可达到0.14μm,同时材料去除率可以达到46310mm3/min,当主轴转速为8000r/min,进给速度为1600mm/min,切削深度为0.05mm时,铣削力分别是10N(X),11N(Y),7N(Z),该工艺参数组合可以提高刀具耐用度。  相似文献   

6.
模具高速铣削工艺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在高速铣削中,刀具及其切削参数的选择方法,并列举了一些不同的加工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高速切削是解决钛合金的难加工性与应用广泛这对矛盾的主要方法,为了实现对高速切削全生命周期内所涉及信息的精确检索与管理,应用遗传算法对钛合金高速切削参数进行了优化,构建了C/S架构下的高速切削数据库网络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高速切削全生命周期中参数的优化与推荐、图纸的自动查询与修改,实现了与有限元的无缝链接,为从事高速切削生产的企业提供了从本构的生成到产品制造以及零部件的分析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的智能管理,对高速切削钛合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高速铣削钛合金TC4粗加工阶段时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以Y向切削力最小和材料去除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MATLAB基于Pareto遗传算法优化高速铣削TC4的切削参数,结合Pareto最前沿给出了优化后的切削参数最优解集。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实际应用中对单晶硅微槽底部的表面粗糙度、上口尺寸精度以及材料去除率的需求,选择微细铣削的加工方法,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以上3种评价指标进行参数优化。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获得评价指标的预测值,并分析了各个指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试验序列中各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并对各个试验序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排序,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多次试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加工出了表面粗糙度为71.2 nm的微槽,提高其加工质量与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对铝合金(2A70)叶轮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切削参数的选择对叶轮叶片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影响.首先采用多因素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高速铣削过程中四个目标值的影响;然后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试验结果,指出各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确定最优的切削生产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铝合金叶片等曲面的加工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范围可以获得最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对于叶片类曲面的高速铣削参数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超高速铣削加工中心的具体研发过程,详细阐述了机床总体布局,有限元静、动力学分析,动态性能试验验证等关键环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使研制的超高速铣床产品具有高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切削加工实践表明:该机床具有超高速铣削能力,并能达到“以铣代磨”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钛合金TA15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了切削参数对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采用有限元仿真铣削工件表面的位移大小,把表面的轮廓算数平均偏差作为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主轴转速和轴向切深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比较显著,主轴转速对微观组织的影响不明显;切屑区最高温度出现在距离刀尖0?01~0?03 mm的刀-屑接触处,在主轴转速为9500 r/min时,温度有所下降,并且表面加工质量最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并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以某公司ES系列高速电主轴系统为例,分析其热源以及散热特性,并计算其主要热源产热参数以及散热系数等热分析参数。综合分析结果,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热力学仿真研究,可得出电主轴系统各部分稳态温度分布云图以及达到热平衡时热源部分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结合实验分析验证仿真结论,并提出电主轴改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数控铣削参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数据结构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控铣削参数数据库,该数据库按切削深度规范化存贮切削数据,可以指导用户选择铣削用量,并计算铣削力、扭矩、功率等参数,实现了铣削速度的泰勒公式插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0.618黄金分割法,运用DYNAFORM分析软件,通过改变拉深系数的方法,对板料拉深过程进行了模拟.找到了曲面凹模的极限拉深系数,并将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其模拟的真实可靠信.另外,采用同样的方法也求得了平端面凹模的极限拉深系数,与曲面凹模极限拉深系数进行对比,得出:曲面凹模能极大的降低极限拉深系数.  相似文献   

16.
钛合金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更接近实际的铣刀结构模型及三维铣削模型,对不同刀具参数和切削参数条件下高速铣削钛合金Ti6Al4V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件的残余应力在表层由拉应力迅速的转变为压应力,在100~200μm之间出现残余压应力的最大值。工件表层残余应力随刀具前角、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的增加而减小,切削深度对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例推理的压铸模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压铸模设计的高效化与智能化,以Pro/E为开发平台,结合实例推理(CBR)技术,对基于实例推理的压铸模CAD系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了压铸模CAD系统的总体框架,并详细论述了系统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例表示、实例的管理与维护、实例检索与重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数控铣削仿真培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控铣削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背景及总体思路,采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设计了针对于某一型号数控铣床的仿真操作系统软件,从而达到在普通微机上就能实现对真实机床的模拟操作、数控程序检错及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汽车前围板冲压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覆盖件冲压过程变形复杂的特点,对某型号汽车前围板零件拉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压边力及拉延筋的变化对该零件成形效果的影响。通过成形极限图优化压边力及拉延筋,最终获取该零件拉深工序合适的工艺参数,为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提供快速、有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铸造钛合金ZTC4材质的弱刚度细长梁结构件加工变形问题,借助有限元仿真方法对该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并根据仿真预测出来的零件变形量数据,结合镜像补偿加工的方法完成了试验验证。通过建立细长梁数控侧铣加工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预测出零件本体在不同位置处的变形量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数控铣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无补偿的加工方式零件的表面质量差,而补偿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其平面度和直线度误差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17%和33%,从而确定了补偿加工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该弱刚度结构件的形状误差,提升其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