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学者唐在《琐忆》一文中,这样写他聆听鲁迅先生谈话时的感受:“听着鲁迅先生的谈话,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我又觉得精神百倍了。……他的深刻的思想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动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在课堂上,当学到这一课,读到这一段时,不由感慨系之:如果我们教师的授课也常常能使学生有“如坐春风’创感觉,那该多好啊!“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学生而言,很明显,他们需要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暖风习习、春光融融的良好学习氛围,需要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合拍,需要“如坐春…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陈之藩在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400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适先生,还写厂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400元,我借出去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去广州出差时,有幸得赠王廷伟先生的著作—《营销原来这么简单》一套,回来后一直未曾细细品读,直到今年疫情禁足在家,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于是认真的翻阅了这两本实用的营销学大作,不可谓收获不丰。王廷伟先生是石油系统内著名的营销管理专家,他曾任中国石油广东销售公司企业管理处、  相似文献   

4.
市场动态     
<正>戴尔电脑暑促赠送数十万套礼品IDG讯7月2日~8月31日,戴尔在全国开展以"炫彩变身,闪亮一夏"为主题的夏季促销活动。本次活动涉及戴尔消费产品线Inspiron灵越、XPS和商用产品线Vostro等多款型号的产品。活动期间,戴尔将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  相似文献   

6.
张一伟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生前曾任中国石油大学校长、中国石油大学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张一伟先生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我国的科技事业,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献给了我国的石油高等教育事业,他的贡献将永载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史册。作为著名教育家,他多次强调指出"唯有人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在国内备受推崇。他用辩证唯物论指导人才培养,提出"不断完善人类"应是教育的本质和基本问题,强调培养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注重综合素质。张一伟先生身染重病弥留之际,还十分关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本文是他在病榻上完成的,我们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刊载这一遗作,献给广大的读者,并以此来怀念他。本文由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批转至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5):611-611
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此宣告,我们敬爱的孟总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9月4日10时10分在石家庄市逝世,享年86岁。孟尔盛先生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他在国内外地球物理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名字被人们浓缩成“孟总”二字,在中国地球物理界几乎无人不知。孟尔盛先生于1921年生于江苏省泰县(现为姜堰市),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48年去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重庆解放前夕回国,在原中国石油公司地球物理实验室任职。解放后,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祖国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业。解放初期,面对我国物探技术人材…  相似文献   

8.
曾为打破“中国是贫油国”论断,为我国地质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黄汲清先生全身铜像在仁寿一中落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为铜像揭幕。1936年,黄汲清回国不久,就在四川找到了我国第一个天然气田。他提出的“多旋回构造运动概念”,取代了曾经统治欧洲和苏联地质界数十年的德国地质大师史蒂勒的“单旋回”观点,在国际地质界引起轰动。他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被称为“亚洲构造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1957年,黄汲清指出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9.
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说,1953年我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同时念了两个大学,白天在鲍曼高等工学院,晚上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学习。我遇到了两位盲人教授,其中一位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庞特里亚金。陈省身先生曾经说庞特里亚金简直是个奇怪的天才。他从中学起就双目失明,但他在数学上,在拓扑学、几何学,在微分方程,在控制论方面都有世界级的成就。这让我非常感动。我听过他上课,参加过他的讨论班,他还能叫上我的名字。还有一位盲人教授讲复变函数。复变函数是一门很抽象的数学,他讲得很好。他们对我的启发是:要做一件事情,你只要认真就一定能懂它,你今天不懂,明天再看,直到它印到你脑子里以后,你才能明白。我想,连双目失明的人都能够懂,能够创造,那么我们有两只眼睛的、能够看得见东西的人为什么不能呢?这增强了我对研究某些问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美、加合作教育及其对我国合作教育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人教局组织有关石油高校人员考察了美国、加拿大合作教育著名的四所大学和一所社区学院:①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②美国的东北大学③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④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⑤加拿大的莫霍克学院。另外,还访问了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美国国家合  相似文献   

11.
柯技 《小型油气藏》2005,10(4):50-50
11月9~12日,江苏油田与SPE中国南方分部共同举办了SPE著名演讲人讲学及学术研讨会。SPE著名演讲人、得克萨斯A&M大学的Thomas A.Blasingame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动态的油藏表征技术现状》的专题演讲。他指出:油藏动态分析要与地质和岩石物性数据相结合,要高度重视数据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安蒂芬·霍金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患肌肉萎缩症,并失去语言能力已有数十年的时间。一直以来,他都靠敲电脑键盘的方式来和外界进行交流。在他刚得病的时候,他的情绪曾经陷入沮丧的  相似文献   

13.
Robert Priddle先生您好,首先对您能在百忙中来到中国表示欢迎。据我们了解,您在此前也曾多次来到过中国,您能谈谈对中国的印象吗? 在国际能源署任职期间,也就是1996年,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在此后,我也曾多次到过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国家。每次来中国,特别是这一次,我都能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  相似文献   

14.
砌上炼制事业的第一块砖用植物油提炼轻油何俊英1915年出生于上海,193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化学系,授教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王箴。在一次化学课上,他对学生讲:“中国化学工业之成功半赖机械。”这句话影响了何俊英的一生,使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将智慧和年华都投入到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上。  相似文献   

15.
<正> 纵览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继续教育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新潮“继教”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令人眼界大开。 这所大学静悄悄。离美国国会不远,有一幢五层高的学院行政大楼。这是一所校园,既没有图书馆,也无学生活动中心和操场,它是汤马斯爱迪生州立学院的新成员——电脑遥控大学。学院内一台美国数码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他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专访时非常清楚地表明观点:人类有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生存问题,二是发展问题。生存问题的关键是吃饭,发展问题的关键在能源。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需要调整发展思路和布局,满怀信心地迎接可再生能源时代到来。  相似文献   

17.
应中国银行方面的邀请,荷兰前首相、荷兰能源研究会主席吕贝尔斯先生来北京参加一个财政方面的会议。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想利用这次机会,在中国接触一些能源界的朋友,与他们就节约能源和新型能源利用等问题进行交流。乘他拜访前世界石油理事会高级副主席、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王涛博士的时候,本刊记者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18.
问:侯老,石油教育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请您对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谈一些您个人的看法。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解放前大多是学美国的,解放以后学苏联,而苏联的高等教育又是学德国的,虽略有不同,但基本思想和出发点是一致的,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美国的学生毕业后还要在实践中进行培训。苏联大学的基础课少,专业课多,学生学得很窄,毕业后很难找到完全适合他在学校里所学的那些知识的岗位,稍差一点儿,就认为学非所用。如果一开始找到比较适合他…  相似文献   

19.
批评与表扬     
一次,我去一个单位找已经毕业二十多年的一位学生。他已是一位中层干部了。见到我很热情,端茶倒水,问这问那的,洋溢着一片师生之情。谈着谈着,他突然提起在校时,我批评过他,是批评错了的“批评”。他说那件错事不是他做的,他却挨了批评。尽管他讲的有时间,有地点,可我还是回忆不起来那是一件什么事,又是怎样错怪他的。这件小事又过去几年了,可我总是不能忘记它。使我想到一个话题:批评与表扬。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使其改正错误、缺点或不足,成为一名好学生;表扬的目的,是使其发扬成绩,巩固优点,好上加好。就其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各国在研究生教育中日益重视人才交流工作。各国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研究生教育中人员的大幅度流动和交流,可以活跃学术思想,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与成果并出。各国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人才交流形式包括:一、加强国内校际间的人才交往,相互之间交流学生,克服“近亲繁殖”弊端美国大学在研究生招生时尤其重视校际间的学生交流。各大学在招收博士研究生时,往往不招收本校硕士毕业生,而是招收外校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学校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研究生吸收众家之长,有利于研究生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